金融界高管相繼自殺并非巧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5 08:47
金融高管們為何自殺
【歡迎您關注和訊網公共賬號“新聞看點”,官方微信號:kdnews】
最近幾周,多個金融高管連續自殺震驚了全世界。
1月26日,倫敦警方發現,已從德意志銀行退休的58歲前高管william broeksmit吊死在家中。
1月28日,摩根大通公司與投行技術部39歲的副總裁gabriel magee自歐洲總部的樓頂墜落死亡,警方斷定為自殺。
1月29日,羅素投資(russell investments)集團50歲的首席經濟師mike dueker自華盛頓州某高速公路的高橋上墜下身亡。
2月3日,摩根大通程式交易部門年僅37歲的執行董事ryan crane被發現死在康涅尼格州的家中,有關他的死因目前尚未公布,在等待為時6周的毒品測試結果。
2月7日,美國產權保險(放心保)公司(american title)56歲的創始人兼執行總裁richard talley在家中吞槍自盡。
如果再算上跳樓自殺的摩根大通香港公司的前雇員李俊杰和尚未公布死因的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的英國公共關係經理,不到一個月內,這個不正常的死亡名單上已經有了7個金融人士的名字。這一連串的事件震驚了整個金融界,乃至全世界,這是繼去年蘇黎世保險集團(zurich insurance group)首席財務官因工作壓力自殺和21歲的美國銀行實習生通宵工作猝死之后,人們再一次關注這些銀行家們所承受的壓力。
在美國健康協會公布的最易自殺人群統計中,金融人士一直居高不下。如去年,最有自殺傾向的職業除了各科醫生,便是銀行家,他們自殺的可能性超過了正常人群的1.5倍。而每到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銀行家們的自殺率也隨之到達高峰。比如,1929年股市崩盤之后有二十多位銀行家和一百多位金融從業人員自殺,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也有銀行家、交易員和職業投資人接連自殺。
那么這一次自殺潮的誘因是什么呢?我認為和正在進行的針對多個金融違規的犯罪調查有關。
首先,從這些人服務的公司來看,無一例外都處在各種金融違規調查的漩渦中心。德意志銀行曾被指控在金融危機期間隱瞞了120億美元的損失;羅素投資集團被懷疑在紐約養老基金支付上有欺詐行為,正被紐約監管機構調查;美國產權保險公司也正在被科羅拉多州保險監管機構調查。
有三人連續自殺的摩根大通則有更多的法律糾紛和制裁纏身,以下只是一些比較著名的。其一是能源丑聞,2008年摩根大通兼並bear stearns,並接手了其能源交易項目,因開始收益不好,休斯敦的一個交易員想出了八種不同的“操縱方案”賺取了8300萬美元,整個操作很像臭名昭著的安然騙局,因此遭到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的調查。其二是大家熟知的倫敦鯨丑聞,2012年,一名綽號為“倫敦鯨”的交易員進行了大量不同期限品種的信用衍生品合約買賣交易,甚至參與了和多家對沖基金的對賭,最終這些交易連連虧損,損失高達65億美元。其三是被控隱瞞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l. madoff)的龐氏騙局,作為麥道夫使用了二十多年的主要銀行,摩根大通聲明自己從沒發現過任何異常,但新的調查發現,摩根大通有瀆職行為,沒有做應有的調查,至少應對客戶損失的173億美元負責。其四是去年的信用卡丑聞,因采用非法手段收債、錯誤記錄收取比用戶實際所欠更多債務等原因,摩根大通遭群體訴訟,不得不向信用卡用戶支付了1億美元的賠償。
不過,以上這些調查還不算最可怕的,正在進行的對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和外匯市場操控的調查,才是金融機構要面臨的更嚴峻考驗。它涉及的范圍廣,涉案人員多,被調查的機構不僅有摩根大通,還有巴克萊、高盛、美銀、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英國匯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投資集團、加拿大皇家銀行、荷蘭合作銀行等世界頂尖的金融機構。
libor操縱丑聞於2012年年中爆出。libor是英國銀行同業間短期資金借貸款的成本,也是整個金融體系健康程度的象征。但從2012年年中起,多家金融銀行被曝有操縱libor的欺詐行為,他們通過作假來故意抬高或壓低同業拆借利率,從而降低借款的成本,造成市場虛假繁榮,侵占本應屬於投資者的收入。這些曝光引發了英國和美國政府機構的多項調查,已使12家集團面臨十億美元的罰款和代價高昂的民事訴訟,數名交易員被解雇,多家銀行的頂級高管被迫引咎辭職,更有人面臨刑事指控。就在最近,便有三名巴克萊銀行的前交易員被英國政府提起訴訟,把因操縱libor而遭指控的人數增加到了13個。
操縱外匯市場的調查則是最近爆出的,英國金融監管機構宣布了針對金融機構操縱外匯市場的全球調查初步結果,認為卷入外匯操縱的銀行規模甚至超過了libor操縱案。因為匯市基於真實的交易,而不是commit估計數字,因此造成的損失更大。針對外匯欺詐的調查已經導致多家銀行外匯交易員被解雇或強制休假,目前雖然不能確認自殺的香港前外匯銷售員李俊杰是否因此而被解雇,但至少與這樣的大環境有關。
鑒於有如此多和金融違規有關的犯罪調查存在,越來越多的操縱和欺詐行為將被曝光,更嚴格的銀行風險限制規定將在美國銀行業中推出,這必然會導致各利益集團對利潤的爭奪更加激烈,金融業工作人員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所以目前多名金融界高管相繼自殺的現象絕不只是巧合,而是極其嚴峻的金融形勢的一種反映,同時也意味著這樣的事很難避免再次發生。真是金融有風險,入行須謹慎。
文章來源:彭博商業周刊 撰文:cay adkins(專欄作家,任職美國大學,微信訂閱號“這才是美國”簽約作者)
————請關注和訊網官方微信號“新聞看點”————
“新聞看點”是由和訊評論部為您精心制作的新聞資訊。我們每天會在第一時間推出商業、政治和社會等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風格側重於分析評論。數量是3-4篇。我們的目標是:1、讓每一個人都能輕松的看懂商業新聞;2、告訴您導致重大事件發生的背后力量;3、觀點犀利有獨家見解。
關注“新聞看點”可采用的三種方法:1、在微信公共賬號中檢索“kdnews ”;2、掃描二 維碼;3、搜尋“新聞看點”。
新聞看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