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閉幕 俄勝一仗 西方中心主義難敵地緣政經優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4 10:02
會場內燃放煙花。
圖片來源:美聯社/香港文匯報
索契冬奧圓滿謝幕,除了運動員的表現,俄羅斯和西方的角力亦成為焦點。美英法等國領導人缺席冬奧,西方傳媒大做文章,批評賽事「欠認受性」;俄方則反駁稱出席的領袖人數冠絕歷屆冬奧,批評西方傳媒沉醉在「歐洲-大西洋中心主義」。到底西方領袖缺席是否代表俄總統普京的失敗?最少從地緣政治經濟層面來看,俄國不僅沒敗,甚至稱得上是一場勝仗。
香港《文匯報》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法國總統歐蘭德、英國首相卡梅倫等西方領袖缺席索契冬奧,被西方媒體形容是一次杯葛行動,旨在就人權問題向俄羅斯施壓。然而觀乎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和日本,以至芬蘭、荷蘭、瑞士等歐亞國家領導人都有出席,反映所謂「杯葛」明顯欠缺國際社會廣泛支持。
專門分析環球外交趨勢的《世界政治評論》認為,出席索契冬奧的國家可大致分為四個類別,其一是具影響力的非西方領袖,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及位處歐亞樞紐的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這些國家都凸顯了與其附和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實際追求地緣政治和經濟目標更符合自身利益。
第二類是前蘇聯加盟國,除格魯吉亞(喬治亞)外,幾乎全部領導人都齊集索契。普京不惜工本「再發展」索契,反映了他打造「歐亞聯盟」(Eurasia Union)對抗歐盟的決心。西方鼓動烏克蘭危機,亦使歐亞地區領袖意識到西方無意投放資源、心力和時間,自然更不願在此時錯過索契這重要的政治風向標。
第三類是傳統上與俄國有文化或宗教連繫的國家,例如希臘、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拜占庭聯邦」成員。這些國家雖然身為歐盟一員,但與俄國有緊密歷史、宗教和經濟關係,加上國內不乏支持普京的聲音,故不願為了附和西方而得罪克宮。
經濟考慮同樣促使芬蘭、挪威、荷蘭等中西歐領導人與會。挪威女首相索爾貝格冒反對派和人權分子批評赴俄,相信是要深化俄挪關係,擴展兩國能源合作。前意大利總理萊塔亦借助開幕式與普京舉行會談,以促進俄意在能源方面合作。
評論指出,歐巴馬自去年缺席東亞峰會後,今次再避走索契,等同把舞台拱手相讓予普京「獨領風騷」。對普京而言,他毋須費神應對歐巴馬,更可集中處理與鄰近國家的地緣政治關係,相信不會掛念歐巴馬的身影吧。
索契冬奧舉行前,外界聚焦恐襲威脅及當地酒店設施簡陋等問題。但賽事開始後,俄民眾便把焦點轉移至選手的表現。由於運動員佳績頻傳,觀眾熱烈打氣,這場體育盛事凝聚了俄國人民的團結力量,有助提升總統普京的民望。
現時舉國瀰漫著一片榮耀。莫斯科民意基金會(FOM)此前表示,普京的支持度有望從現時的44%反彈,並可能於冬奧結束後跳升3個百分點。俄國研究組織TNS的數據則顯示,冬奧開幕儀式成為俄國最多人觀賞的體育節目,甚至超越2008年歐洲國家盃準決賽俄羅斯對西班牙的賽事。
另一方面,今屆冬奧中,普京的身影彷彿無處不在,搶鏡程度甚至超越一眾奪金運動員,有意見認為,索契冬奧名副其實是「普京冬奧」。
4年前的溫哥華冬奧,加拿大總理哈珀並不常出現在比賽場地;2006年都靈冬奧,時任總理貝盧斯科尼更幾乎「失蹤」。相反,普京在這次冬奧中,相繼現身觀賞冰球、冬季兩項鐵人和花式滑冰等比賽,相當捧場。國際奧委會發言人亞當斯認為,主辦國領導人到場觀戰有助宣傳奧運,故對普京的支持感高興。
美國和俄羅斯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水火不容,普京突訪選手村的美國隊和加拿大隊,且不乏讚詞,氣氛融洽,盡顯東道主風度。 (接下頁)
[NT:PAGE=$]
俄羅斯投放逾500億美元(約3878億港元)籌辦冬奧並改造索契,冠絕歷屆奧運。但奧運效應帶旺索契樓市,當地地產代理Idinaidi透露,過去一個月有關索契物業的諮詢飆升1.77倍,很多本地和海外買家都對在當地置業甚感興趣。分析認為,買家憧憬俄國未來會大力發展該地區。
俄政府今年財赤預計為3900億盧布(約852億港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是總統普京2000年上台以來第4次出現赤字,若計入索契帶來的額外支出,赤字相信仍會低於GDP的1%,比率依然是八國集團(G8)中第二低,故經濟學家認為索契會拖垮俄國經濟是杞人憂天。
分析指,普京斥巨資改造索契,除了是為冬奧和展示俄國國力,亦是要推動持續動盪、相對貧窮的北高加索地區發展。為確保索契對遊客的吸引力,他特意安排多項盛事於當地舉行,包括今年的G8峰會、俄羅斯首屆F1賽車以及2018年世界盃。
不過兩名有份參與規劃的官員透露,當局此前一直只顧趕上冬奧開幕,沒詳細考慮事後規劃,初步預計未來3年設施維修費將達70億盧布(約15億港元),實際金額更可能是它的數十倍。
加拿大隊成功衛冕男子冰球冠軍。
圖片來源:路透社/香港文匯報
賽事方面,香港時間23日晚,加拿大以3:0力挫瑞典成功衛冕,第9次奪得冬奧會男子冰球冠軍,並成為史上奪金最多的球隊,在俄羅斯度假勝地索契舉行的第22屆冬季奧運會結束所有賽事的爭奪。總共16日的比賽中,東道主俄羅斯以13金11銀9銅位居金牌榜榜首,挪威11金5銀10銅其次;加拿大第3,10金10銀5銅。中國隊則以3金4銀2銅的戰績位居第12。
香港時間昨晚進行的男子冰球決賽,其金牌可謂是整奧會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被視為北歐和北美的超級對抗,出人意料地出現一邊倒局面,加拿大隊完全控制場面。準決賽以一球之優勢闖過美國一關後,加拿大昨晚輕鬆上陣,他們一反之前幾場比賽總依賴後衛建樹的戰術,前鋒開始大開殺戒。
第一節芝加哥黑鷹隊的泰厄烏斯首開紀錄;第二節第35分鐘,匹茲堡企鵝中鋒克羅斯比單刀赴會,晃過門將後射入第二球。雖然已兩球在握,但加拿大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第三節49分鐘,企鵝隊的左翼鋒庫尼茨中場邊側斷球後,漂亮地內切至中路強力射門,皮球飛入大門,加拿大隊最終3:0零封瑞典隊奪金。這樣,加拿大男、女隊雙雙在冬奧會成功衛冕!
至於昨日結束的最後一個雪上項目的比賽,東道主包攬了兩枚金牌,並且一共拿到了四枚獎牌。
俄羅斯代表團旗手亞歷山大·祖波科夫成功打破了開幕式旗手拿不到冠軍的「傳統」,他繼雙人雪車為俄羅斯拿到該項目的第一枚金牌後,再在男子4人雪車賽繼續保持強勢。在他的帶領下,俄羅斯隊以3分40秒60的總成績拿到冠軍。拉脫維亞隊名列第2,美國隊排在第3位。
而隨後不久進行的最後一個雪上項目──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集體出發的比賽,俄羅斯選手亞歷山大·列赫科夫以1小時46分55秒的成功率先衝過終點,他的兩名同胞馬克西姆·維勒格扎寧和伊利亞·切爾諾烏索夫分別獲得銀牌和銅牌。這三人幾乎同時衝線,只能通過設置在終點的高速攝像機拍攝下來的照片來決定獎牌最終的歸屬。這是自1936年加米施和帕滕基興冬奧會以來,該項目獎牌首次被來自同一支隊伍的選手包攬。
列赫科夫賽後說:「這枚金牌是無價的,它甚至要重於我的生命。我為這個結果奮鬥了15年。」
中國選手許文龍也參加了越野滑雪的爭奪,他最終名列第60名,是所有完賽選手中的最後一名。
俄羅斯在4年前的溫哥華冬奧僅取得3金5銀7銅,對這個昔日體育強國堪稱「恥辱」。今次返回主場作戰,加上總統普京到場督師,俄羅斯隊士氣明顯提振。今屆俄國共奪得13金11銀9銅,高居金牌榜榜首,顯示「俄國熊」正逐漸重拾體育強國的自信,而索契只是她捲土重來的起點。
蘇聯1991年解體後,俄羅斯社會持續動盪,難以兼顧體育發展。但其後領導人決心制定體育發展戰略,並投放前所未有的財力和人力,令俄羅斯去年在喀山大學生運動會狂攬155金,並在莫斯科田徑世錦賽中,從美國手上奪回金牌榜榜首。此外,俄羅斯亦重視發展大眾體育,2011年起,大眾體育便成為聯邦預算中一個獨立子項,約佔體育撥款總額1/3。
另一方面,俄國以優厚條件吸引外國選手入籍,成為在冬奧奪取佳績的捷徑。今屆冬奧俄國靠從韓國入籍的選手安賢洙,一舉在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及5000米接力賽獲得3金1銅佳績,亦是俄國歷來首面短道速滑獎牌。
安賢洙承認俄國訓練環境更好,是決定入籍的主因。他在2006年都靈冬奧為韓國贏得3金1銅,一炮而紅後受部分國家隊隊員排擠,加上2008年受膝傷困擾,2年後退隊。他曾考慮加入美國國家隊,但俄國開出的條件更好,包括為他在莫斯科安排住所、冬奧後選擇轉任教練、以及聘專科醫生治療膝患等。
同樣入籍俄國的美國滑雪板選手懷爾德,今年亦為俄國奪金。他表示,美國對滑雪板項目撥款不多,若留在美國,恐難發圍。(接下頁)
[NT:PAGE=$]
芭蕾舞蹈員為閉幕式表演。
圖片來源:路透社/香港文匯報
索契冬奧閉幕式在菲什特體育場舉行,由享譽國際的導演帕斯卡操刀。閉幕式以「俄羅斯的倒影」為主題,帶領觀眾穿越俄羅斯文化歷史,展現文學、藝術、音樂之美。
表演由一段短片和煙花表演拉開序幕,第一幕名為「天空與海洋」,在開幕式飛越舞台的女童盧博夫帶同兩名朋友瓦蓮京娜和尤拉,坐著小艇穿過半空;下方的舞台則在燈光效果下幻化成海洋,有數百名穿反光服裝的表演者扮演魚群,砌出各種不同圖案。
早前的開幕表演出現「五環缺一」的失誤,閉幕式幽默地彌補了這個遺憾。表演者在砌出五環圖案時,故意重演當日其中一環「未能綻開」的情景,引來觀眾一陣笑聲。最後一環之後緩緩打開,砌成完整的五環圖案,並配以煙花效果,贏得全場觀眾熱烈掌聲。
閉幕式首席創意總監厄恩斯特表示,為了客觀展示俄羅斯文化,他們決定從歐洲角度出發,反映俄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融合。
西方傳媒在索契冬奧開幕前,普遍對它持負面看法,但隨著冬奧順利進行,歐美民眾亦逐漸改觀。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昨日更高度評價索契奧組委的籌備和組織工作,指各界都對這屆冬奧給予非常積極的評價,運動員亦大讚比賽場館設施完備,奧運村條件良好。
德國奧委會主席霍爾曼亦高度評價冬奧的安保工作,稱執勤警員非常友善。美聯社對這次盛事打出7分的不俗分數(10分為滿分)。
去年底伏爾加格勒發生連環自殺式炸彈襲擊,伊斯蘭武裝組織「高加索酋長國」曾揚言冬奧期間施襲,但直至閉幕索契一直風平浪靜,顯示安保工作充足。此外,大量嶄新場館和酒店落成、公路和鐵路網絡四通八達,令索契搖身一變成現代化城市,一洗過往殘舊形象。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