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安倍暗示:中日必有一戰 中國駁:不如面對歷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24 07:53


图片说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圖)周三於世界經濟論壇演說,不點名批評中國軍事擴張對亞洲構成威脅。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三(22日)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將現時中日關係與1914年一戰前夕的英德比較,指當年英德是競爭對手,亦是互相依賴的經濟體,但最終難免一戰。他又指中國軍費年增一成是挑釁。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其後澄清,安倍言論並非指中日可能開戰。中國外交部反駁指,安倍與其以一戰前的英德關係做文章,不如直面歷史,深刻檢討日本對中國做過的惡行。對於安倍再提雙邊對話,中方回應稱「中國領導人很忙」,促日方先以實際行動為對話創造條件。


香港《明報》報導,安倍周三(22日)在瑞士達沃斯(Davos)會見多國記者。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問:「中日之戰是否是『可以想像』的事?」安倍回答稱,現在的中日關係就像一戰前的英國和德國的關係,「中日是互相依靠的經濟體、貿易伙伴,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就像1914年的英德,但是英德間緊密的關係沒有阻止兩國緊張並導致衝突」。

安倍續稱,他將中日之間任何偶然的衝突視作災難,呼籲中日之間建立軍方對軍方的溝通渠道。他聲言,中國每年10%的國防預算增長是一種挑釁,亦是太平洋地區不穩的一個主因,在中國加強軍力建設的當下,中日的緊張局勢無法緩解。

安倍當日在世界經濟論壇演講時說:「我們須克制在亞洲的軍事擴張,否則可能失控。」他不點名批評中國,指經濟成長效益不能浪費在軍事擴張上,又表示軍事預算應完全透明。他亦為上月參拜靖國神社辯護,重申靖國不僅供奉二戰戰犯,還紀念不分國籍的戰爭受害者,而他參拜時保證日本不會再捲入戰爭。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在達沃斯另一場會議演說時,猛烈批評安倍的靖國言論,斥責安倍是「麻煩製造者」,和朝鮮(北韓)領導階層一樣難以預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北京回應安倍言論,指日本領導人對歷史的記憶不能錯位,與其拿一戰前的英德關係說事兒(做文章),不如直面歷史,深刻檢討一戰前乃至整個近現代史上日本對中國做了什麼?對安倍宣稱中日不應因存在問題而拒絕對話,秦剛表示,中國領導人很忙,日方不能幻想一方面拒不認錯,到處說中國壞話,另一方面又空喊對話口號。他指出,安倍現在要做的是承認錯誤、改弦易轍,以實際行動為中日改善關係創造有利條件。

日揆安倍晉三將一戰前夕的德英關係類比中日關係,又為參拜靖國神社辯護,引起中國強烈反應之餘,亦引起歐美輿論憂慮。當時在場的《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伍爾夫(Martin Wolf)坦言,安倍此行顯然有「為自己辯護的強烈目的」,但其發言最令他感到「焦慮」(disturb)的,就是將當前中日關係類比為一戰前的英德關係。伍爾夫形容,安倍此言是「未排除兩國發生戰爭的可能」。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周永生表示,安倍的比喻顯然是將中國指向一戰前的德國,即有擴張領土的野心。他質疑安倍刻意選擇在受到歐洲注目的達沃斯論壇場合發表這番言論,在西方傳媒去年起開始熱炒類似比喻的背景下,此舉儼如「片面迎合」西方輿論,意圖爭取「道德制高點」。

但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稱,安倍可能只是失言,他用上一戰德英關係來比喻中日關係,是「不太聰明的表述」。

林泉忠指出,安倍為參拜靖國神社辯護,其辯解牽強,難以說服歐美輿論。他表示,對於靖國神社,歐美輿論普遍不認可,這從英語傳媒將靖國神社稱為「war shrine」(戰爭神社)可見一斑,安倍還要高調辯解,還用上一戰類比,顯示他並未掌握歐美氣氛。

安倍在演說中闡述「積極的和平主義」,提及日本在菲律賓等地的救災工作,稱日本將積極為世界和平作貢獻。林泉忠稱,安倍目的有二,一是說服日本人民,支持修憲,為日本集體自衛權鬆綁,二來亦希望減少鄰近國家憂慮。

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德國比作當代中國的論調近年在西方盛行。這種論調認為中國實力近年急升,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構成挑戰,一如當年德國崛起,挑戰英法這些傳統強國一樣,衝突在所難免。 (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今年適逢一戰爆發百周年紀念,加上釣魚島問題令中日對峙升溫,上述論調大有市場。牛津大學歷史教授麥克米倫(Margaret MacMillan)最近便發表了一篇名「1914和2014﹕我們應該憂心嗎?」的文章,指兩個時代雖然不完全一樣,但其中的相似性卻是「令人不安」。

論者把當前國際局勢與一戰前類比時,多以中美比作一戰前的德國及英國,但麥克米倫稱,中國和日本現狀亦適用。他認為,1914年前夕英德之間的猜疑增加,兩國政客分別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最終無法駕馭,這情況亦見於今天的日本和中國。

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者奈爾(Joseph Nye)一直對這類比不以為然。他指出,當年德國實力趕過英國,但現在中國跟美國實力仍然有大差距。他更警告,這個類危險之處在於把戰爭渲染為必然發生的事情。他說﹕「戰爭永非無可避免,但『戰爭無可避免』的信念卻可成為戰爭的原因。」

图片说明 
安倍辯稱靖國不只供奉二戰甲級戰犯,也供奉日本其他戰爭的死者,參拜「只想感謝他們」。
圖片來源:美聯社/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日在世界經濟論壇(WEF)達沃斯年會上,以一戰前的英德關係比喻日中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回應時強調,日本領導人對歷史的記憶不能錯位。與其拿一戰前的英德關係說事兒,不如直面歷史,深刻檢討一戰前乃至整個近現代史上日本對中國都幹了些什麼。

正在瑞士出席敘利亞和談的中國外長王毅昨嚴辭反駁安倍的辯解是「欲蓋彌彰,愈抹愈黑」。王毅表示,安倍不顧各方反對,執意拜靖國,向甲級戰犯表達敬意,其本意很清楚,就是要為侵略翻案,為戰犯張目。所有有良知的人和主持正義的國家對此都絕不會接受。

新華社昨發表多篇評論文章,批評安倍晉三在達沃斯年會再次混淆是非,指安倍為拜鬼辯護,並含沙射影攻擊中國,是上演一齣「拙劣鬧劇」,讓國際社會更看清其醜惡面目,呼籲安倍尋求日本扮演更重要全球角色前,應尊重二戰正確歷史。

新華社評論指,安倍聲稱須限制亞洲軍事擴張,否則可能失控,然而他上台一年來,大幅提高軍事預算,擴充軍備,還推動企圖修改和平憲法,為日本「出海打仗」鋪路。事實證明,安倍政權處心積慮帶領日本走軍國主義舊路,為亞洲及全球製造麻煩和威脅。日本無意改善鄰國關係,不論投資及旅遊業均大受打擊,自食其果。

對於「英德關係」論,新華社指這聳人聽聞,用心險惡。中國的發展給亞洲和世界帶來機遇而不是威脅,不能與一戰前的德國相比。倒是安倍把日本比作英國,恰恰暴露他和日本右翼勢力妄圖遏制中國的陰暗心理。

韓國外交部昨形容安倍的拜鬼辯解是「讓人難以理解的言行」,指參拜意味日本沒反省在帝國主義時期犯下的罪行,日本在拜靖國的同時談論韓日友好,是前後矛盾。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昨日表示,安倍在各種國際舞台上頻頻向中國發難,不遺餘力損害中國形象,這不僅不利中日關係緩和,亦成為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阻力。呂耀東說:「作為一國首相,安倍這種矛盾的邏輯,並以損害中國形象為己任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

呂耀東強調,安倍一方面表示不好戰,希望和平溝通;一方面又去參拜發動侵略戰爭、沾滿亞洲人民鮮血的戰犯靈位,這互相矛盾的邏輯已很不正常,外加他屢屢利用國際舞台,宣傳其這一矛盾邏輯,並妄圖強迫國際社會認可,這必然導致中日關係急速冷卻。

安倍攻擊中國有很多隱性軍費支出,呂耀東表示,中國是要均衡發展的國家,不可能只發展經濟,在國家安全防務上不做努力,安倍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的首相,應該正確看待別國的發展。呂耀東說,反觀日本軍費近年亦在猛增,這又將如何解釋?因此,安倍應該擺正心態,正確看待中國的發展,才能有利於中日關係走出困局。

安倍曾多次以中國增加軍費為理據推銷「中國威脅論」。大陸《環球時報》上月26日以報導反擊稱,日本2014財年的防衛費創下18年來最大增幅紀錄,如果按絕對值來看,日本今年軍費可排在世界頭5、6名。報導引述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去年3月份資料指出,2012年全球軍費支出前5名國家分別為美國(6825億美元)、中國(1661億美元)、俄羅斯(907億美元)、英國(608億美元)、日本(593億美元),若按人口和國土面積計算,中國的人均軍費只有日本的1/5。

雖然單看數字,中國軍機及艦艇數目比日本多,但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指出,日本長期跟美國演習,官兵質素遠勝中國。中國海上軍力目前以潛艇最強,但日本潛艇質素遠勝中國,「可以一敵二」。日本的反潛能力更跟美國媲美,再配合空中反潛力量,亦勝中國。日本海上軍力世界公認優秀,中國海軍要追上至少要10年。至於戰機,日本硬件亦較優,但日本始終沒有戰機生產能力,而F35未付運,加上中國防空識別區消耗日本戰機,成日本空中軍力隱憂,但目前仍勝中國。中國的軍事優勢則在於戰略導彈部隊二砲。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