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日本經濟復甦不可持續 安倍成不穩定因素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和訊網訊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55期“經濟每月談”於2014年1月22日在北京舉辦,主題為:“中國與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和訊網對活動全程播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活動上表示,安倍向貨幣注水,沒有上臺之前就和日本央行商量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一上來就宣布無限量寬鬆貨幣,美國以前是定量寬鬆政策。現在起最重要作用是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是不理性的,是緊跟美國的翻版。現在日本不符合亞洲經濟觀,亞洲人民應該怎么利益這個戰略獲得最大利益,所以我覺得安倍這個政客是亞洲現在最大的不穩定的因素,而且是負面的,他的經濟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經濟的復甦可能在一定的時點上會有表現。但是我個人認為,從長期來看不可持續。
以下為文字實錄:
國經中心交流部部長許朝友:
請教一下陳司長,陳司長講了今年和未來對於世界經濟、全球經濟五大變量,講的非常的好,從主要的國際格局來看確實發生很大的變化。剛才在您講話當中關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周期的情況,因為2008年之前主要是英、美、日這些發達國家增長的勢頭,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了發達國家勢頭暫緩,甚至衰退。但是,僅僅三年的時間,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又出現了止步甚至放緩的現象,大家都很擔心,也在考慮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當中是曇花一現的現象,還是在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貢獻,現在遇到的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第二,關於日本,您剛才聽到美、日、歐三大發展經濟體,經濟出現了非常好的復甦的勢頭,在日本情況比較突出,因為日本和中國關係非常好,但是最近一兩年關係非常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對日本是在亞洲一個主要貿易國,在我們經濟關係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出現的恢復原因在哪兒?
陳文玲:
謝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交流部的許朝友部長,一些非常有影響的活動都是他來組織的,他提出的問題很有深度。我想倒著回答,先回答日本的問題。日本的經濟20年衰退,是從1991年開始,先有一個衰退的10年,接著又有一個衰退的10年,到了2011年。到了2012年有人預測,日本將開始第三個10年,恰好這個時候安倍上臺,安倍上臺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是一個政客的經濟政策,不是一個國家真正好的執政者的經濟政策。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前一段時間,新加坡早報和台灣旺報發表了一個觀點,日本安倍是亞洲孤兒,是不符合亞洲的亞洲觀,現在世界重心正在向亞太轉移,亞洲我概括一下有幾個最多,第一個有最多的人口,第二個現在是最集中的制造業基地,不光是中國,中國的制造業現在世界第一,日本制造業很發達,韓國制造業也很發達,而且這些后起之秀,都已經超過了老牌的工業化國家。還有就是最大的貿易國家,現在亞洲的貿易量中國占第一了,日本、韓國的貿易量也很大,印度的貿易量也上來了,整個亞洲東盟的貿易量也加大了。
陳文玲:
所以,現在世界的重心向亞太轉移,特別是向亞洲轉移,我覺得又是一種經濟規律在試探發生這種轉移,而不是哪一個國家為了戰略地盤,整個戰略調整向這個地方轉移,確實還有內在的國家利益,因為經濟發展的重心在這兒,在這個地方可以分享到發展的好處,分享到發展的利益。所以,整個亞洲可以說是世界關注的焦點,美國的戰略向亞太轉移,俄羅斯普京提出,俄羅斯的戰略重點要關注亞太,亞太要關注亞洲,歐盟提出歐盟的戰略重點要向亞太轉移,特別要關注亞洲。所以,我想這些發達經濟體共同的一個戰略選擇,就是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在這種情況下,亞洲其實應該加快推進一體化,亞洲各個國家應該加快合作、交流,應該贏取共同的利益。
陳文玲:
在日韓中小企業會議上,會議是由商務部組織的,韓國行業協會專門來了一趟,我的發言在韓國也刊登了,我發言當中提出亞洲首先是亞洲各國人民的,亞洲的發展首先是由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共用的,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進入亞洲是分享,如果亞洲不團結,亞洲將失去共同利益。我覺得美國戰略很大的一部分,是日本導致亞洲分裂最重要的因素,而且是一個最負面的因素,沒有帶來任何正能量,全是帶來負面的,安倍向貨幣注水,沒有上臺之前就和日本央行商量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一上來就宣布無限量寬鬆貨幣,美國以前是定量寬鬆政策。現在起最重要作用是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是不理性的,我覺得是緊跟美國的翻版。我記得日本的一個所長說過,我們現在一季度的經濟已經達到差不多接近4%了,如果安倍的經濟政策繼續下去的話,三季度有可能達到7.1%。我接著他的發言,我當時批評了日本安倍政權的經濟政策,回過頭看日本並沒有達到7.1%。
陳文玲:
所以,我覺得這么強的政策刺激力度,但是對日本經濟增長的刺激的作用是有限的。2014年貨幣政策不會放棄,因為安倍配合貨幣政策采取的新的外交政策,外交先是東盟,去了東盟四次,東盟所有的國家都走遍了,現在出訪非洲,占領新興市場。現在日本不符合亞洲經濟觀,亞洲人民應該怎么利益這個戰略獲得最大利益,所以我覺得安倍這個政客是亞洲現在最大的不穩定的因素,而且是負面的,他的經濟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經濟的復甦可能在一定的時點上會有表現。但是我個人認為,從長期來看不可持續,我們必須也要看到日本是一個發達的經濟體,制造業的轉移早就開始了,在國外的gdp的總量已經超過了在國內gdp的總量,所以不要單純看國內這部分,要把國內這部分和國際上產生的gdp放在一起來計算,來看日本現在的經濟狀況,包括看過去所謂失去的20年。所以,現在日本經濟的復甦不是安倍的功勞,是日本過去就打下的經濟基礎,安倍現在只不過把它極端化,而且它是以鄰為壑的政策,我覺得2014年很多矛盾會爆發出來。一是從國民消費上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二是這種政策已經導致了中國和韓國對它進行反制。三是國內戰略水平長期持續在社會的穩定、社會的心理方面會受到影響,2014年日本不會那么順利,盡管加入了tpp和歐盟開展了談判,還有安倍到處訪問,在國際上開展外交攻勢,但是從一個立足點上來說日本沒有從亞洲共同利益出發,日本的經濟政策是一種強化自我意識和強化自我利益的一種經濟政策。
陳文玲:
還有就是關於新興經濟體增長是否會曇花一現。我覺得新興經濟體現在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發生了轉換,實際是經濟復甦、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發生轉換,但是新興經濟體是加快發展態勢總體上不會變。記得美國有一本書《世界是新的》,先出了一本書是《世界是平的》。總體來看,新興經濟體還是基本上以我國為代表,還是走在一個長期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而且它的增長的動力來說,現在也在發生轉換,包括新興經濟體現在也是共同選擇創新、改革、調整結構,我覺得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還有調整以及將來的創新發展,新興經濟體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總的動力,總的趨勢不會改變。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