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鄧聿文:把霧霾作為一個政治問題對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0 11:16


鄧聿文(資料圖)
和訊專欄作者 鄧聿文

【歡迎您關注和訊網公共賬號“新聞看點”,官方微信號:kdnews】  


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社會關注的霧霾等問題,強調要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

霧霾不僅是個環境問題,也已經變成了政治問題。作為政治問題的霧霾,其危害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損害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二是影響國家形象,乃至引發外交問題;三是削弱國民對國家的認同,導致人民對改革發展出現負面評價。第一點無須多說。第二點日漸顯現。隨著霧霾大面積的出現和擴散,不僅在國內成為民眾關注和討論的話題,也日益為國際所關注和討論。中國的鄰國——例如韓國和日本,就常把本國出現的霧霾天氣歸咎於中國,連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認為中國的霧霾“飄洋過海”,污染美國。雖然並沒有過硬證據證明這些國家本土產生的霧霾受到中國霧霾影響,到目前為止也尚未出現霧霾外交問題,但如果中國的霧霾天氣繼續惡化的話,不排除它會成為一個周邊的公共外交問題。

第三點與第一點密切相關,前者是后者的結果。最近一、兩年來,中國社會出現了一股移民潮,很多富人都在忙著移民或準備移民。雖然移民有復雜的因素,但污染嚴重、環境惡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而且越來越在富人和中產階層的移民考量中占據主要成分。污染又主要與霧霾有關。若說水污染了人們還可以出錢購買干凈的水,空氣污染除了逃避外,幾乎束手無策,霧霾不會因為你是富豪或達官貴人,就不會來“造訪”。所以,在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質量的情況下,有錢或有條件的人會選擇用腳投票,移民他國,逃離霧霾。改革開放如果因霧霾問題而導致很多富人和精英移民,實是有些得不償失。

故而,對霧霾,必須把它作為一個影響國家發展和國際形象的問題去處理,下決心在若干年內初步扭轉大氣污染惡化趨勢。換言之,治理霧霾要有政治決心。從這個角度看,筆者對北京市長和河北省長這兩個地方大員前不久在防止大氣污染一事上“提頭來見”及“就地免職”的表態持贊賞態度,治理大氣污染就應該也必須有這樣的決心。有了如此決心和認識,再施以恰當和周到的措施,以霧霾為典型的大氣污染可望得到治愈。

今日中國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很大程度上是被地區利益綁架所致,所以對這一問題需要政治決斷。從理念上講,人們不是不清楚舊式的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的危害性,但之所以我們一再重走這條道路,難以自拔,根子就在於地區競爭中被利益綁架。以汽車產業為例,鼎盛時期,中國大概除了西藏等少數地方外,絕大多數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車企業,有的還不只一個。汽車需要耗費鋼鐵,工藝復雜,生產出來的汽車又制造廢氣。但對多數地方而言,汽車能夠拉動gdp,所以不管有沒有條件,都要把汽車作為本地的支柱產業。如今,中國的汽車產能早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這並作為我們的一項成就而大肆宣揚。

汽車工業是不是需要大力發展,為了環境是否可以剝奪人們買車的權利,可以討論,然而,中國對汽車社會的到來,顯然沒有做好一系列相應的準備,包括道路、規則意識、汽車的工藝改造等。類似產業很多,以致環顧周圍,目之所及,到處都是源源不斷的污染:冒著黑煙的工業園區,塵土飛揚的建筑工地,噴著尾氣排著一字長蛇陣的汽車,這些看得見的、粗放的、高能耗的生產生活方式制造了大量看不見的污染物,把本來還有些浪漫的霧氣變成了可怕的健康殺手。

倫敦長期作為“霧都”的代價,終於在1952年12月,釀成了一場嚴重劫難,約1.2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霧霾事故。今天西方國家對環境的重視,與這次事故有直接關係。它觸發了西方國家的環境保護運動和環境立法。以倫敦為例,發誓要摘掉“霧都”帽子,為此展開了一系列治理空氣污染的行動。英國也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以后不久又制定了其他清潔生產的法律。

盡管在舊有的發展模式下我們產生了很多環境污染事故,但一些地方政府至今並沒有從這些環境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訓,自覺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依然在上馬許多高耗能的工業項目。“好”在隨著幾次大面積的“霧鎖中國”后,從上到下,開始真正體認到環境的可貴及治理污染的重要,十八大以來,僅中央對大氣污染的防治,就做出了多次決策和部署。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打好防治大氣污染的攻堅戰、持久戰,是改善民生的當務之急,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鑒於大氣污染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會議提出,要以pm2.5和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能源結構、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不斷推出遠近結合,有利於標本兼治、帶動全域的配套政策措施,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造福全體人民。

的確,只有把霧霾治理作為一個政治問題,下大力、出真招、見實效,才能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建設“美麗中國”,對此,我們別無退路。

作者簡介:鄧聿文,和訊網專欄作者,供職於中央黨校學習時報,民革中央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問題觀察者,多家報刊專欄作家,知名評論家,《幸福的權利》、《中國必須贏》(訪談)、《中國經濟大突圍》等書作者,主要關注和從事中國社會的轉型與改革研究。

    本文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發布。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請關注和訊網官方微信號“新聞看點”————

“新聞看點”是由和訊評論部為您精心制作的新聞資訊。我們每天會在第一時間推出商業、政治和社會等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風格側重於分析評論。數量是3-4篇。我們的目標是:1、讓每一個人都能輕松的看懂商業新聞;2、告訴您導致重大事件發生的背后力量;3、觀點犀利有獨家見解。    

關注“新聞看點”可采用的三種方法:1、在微信公共賬號中檢索“kdnews ”;2、掃描二 維碼;3、搜尋“新聞看點”。

新聞看點
新聞看點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