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世行曾智華:中國房地產過熱嚴重 高增長將緩慢下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20 15:54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曾智華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曾智華

    和訊網訊息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gdp同比增7.7%創近14年以來的新低。2014,gdp增速是進或退?最近也吸引了許多經濟學家的關注。


根據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可達7.7%。而就在日前不久,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世行研究院知識開發項目創始人曾智華博士也到中國考察,停留的片刻,和訊網就中國經濟的前景與之進行了深度對話。

曾智華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處在關鍵時刻,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從高速發展進入穩健發展,從粗放性低勞動成本的制造業、投資、出口拉動為主,逐漸轉向為以消費和服務業為龍頭的經濟發展模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剛好是從宏觀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導向,這打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如果我們不改革,而是沿用現在的經濟發展模式,可能短期內還可以保持8%以上的增長,但是兩三年之后,現有的的弊端和問題就會更加嚴重,一旦爆發危機,gdp就不是降一個點的問題,可能是降兩三個點,那時候問題就會非常嚴重,改起來就更難了。”曾智華強調。

曾智華對中國改革的前景充滿期待。“下一步的改革是很有信心,因為中國的領導層已充分意識到改革的嚴重性和緊迫性,而且現在的改革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是很重要的。”

他認為,現在改革過程中也需要解決這些遺留下來的問題。一個是原來的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存在是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銀行業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貸款很難,這個情況給影子銀行提供了很多發展空間。去年銀行間貼息利率的波動也是因為當時打擊影子銀行造成的,這是一個陣痛,是在短期內必須付出的代價。長期來說,一方面要把銀行業進一步放開,讓影子銀行從臺下轉向臺面,成為正式的民間銀行,使它們按照政府制定的遊戲規則來規範性操作,並接受相應的監督。

“另外,房地產價格已經大大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房地產發展確實過快了。當然這也跟我們的經濟結構相關聯的,因為很多地方的財政,少則可能是20-30%,多則可能50-60%都是來源於土地市場,這種情況下把房地產價格壓下來也是很困難的。”

如何解決?他表示,需要做一些系統性的改革。這是一個復雜工程各個環節之間都是有關聯的,包括金融市場、地方財政、稅收體系、城市化戰略、開發商政策,等等。下一步的城市化要更多地發揮市場的作用,不能再以gdp增長為主要推動力,大搞土地的城市化,而要更多地注重中小城市(鎮)的發展及城鄉的均衡發展,從而減小對大城市的壓力。

以下為和訊網對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世行研究院知識開發項目創始人曾智華博士的對話實錄:

和訊網:2014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檔案之后的元年,市場上關於經濟的gdp目標有7%和7.5%的爭論,2014年您認為中國經濟是否會放緩,或者改革的力度大還是可能有一些改革紅利釋放呢?

曾智華:我覺得這次三中全會召開確實對中國經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深化改革的決定對中國經濟的轉型是一個關鍵性和綱領性的檔案。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處在關鍵時刻,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從高速發展進入穩健發展,從粗放性低勞動成本的制造業、投資、出口拉動為主,逐漸轉向為以消費和服務業為龍頭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次《決定》剛好是從宏觀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導向,應該說是打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下一步的轉型中國也面臨很多挑戰,雖然從理論上很清楚,但具體操作還有很多事要做。要轉向消費型經濟,很重要的是需要老百姓敢於花錢、愿意花錢,這就需要我們有很好的社會保障機制,包括養老保險、退休金制度、醫療保險(放心保)等等。雖然這個體系正在建立,但全國來說有很大的不平衡,城鄉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這是下一步急待建立和完善的。

還有,中國的有些行業尤其服務業需要更多的開放。服務業一方面有些領域不夠開放,壟斷性因素比較多,不利於這些行業的發展和競爭。尤其是中國人對教育和醫療很愿意花錢,這兩個行業,一是有較多的限制,二是服務質量不是很高。怎樣提高服務質量,並讓它們更加普及,讓市場和民間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方面,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60歲以上人口占到2億,2025年占到3億,這就占到了人口23%左右,將近1/4都是老年人口,這對我們的養老行業提出了很大的需求,這也是服務業中一個重要的產業。目前這個行業還很不發達,下一步要隨著中國人口的轉型這些行業必須發展起來。這也是我們擴大內需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要提高國內消費品的質量。雖然國內的消費品從量的方面發展得不錯,但很多產品質量不高,所以也限制了一些消費。包括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多產品的質量和標準都不過關,對外對內市場奉行雙重標準,同樣是中國制造,同樣的東西在國外買到的和國內買到的價格差別不是很大,但質量上有時差別很大。這就導致很多中國人出國旅遊不光是觀光,購物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你會發現買到的產品的性價比很多都比國內高,這就限制了國內消費,實際上"內需"變成"外需"了。這些都是需要改變的。我們制造的內銷的產品也要高質量、適合國內老百姓的消費,因為我們的中產階級已經在迅速崛起,不像以前一樣,盡是一些低檔的產品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了。這也給我們的制造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還有通過改革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夠發展起來。中小企業占就業的比重很高,而且它們的充分發展有利於改善收入差距的情況,能使更多的百姓有消費能力。現在很多大型企業融資成本很低,但它們的資金利用效率並不是很高,這樣不利於中國資源的有效設定。

中國制造業要不要發展?當然是要發展,制造業發展尤其沿海下一步需要瞄準的是高階,要向全球價值鏈上較高的環節發展,不能總停留在低階制造業,因為它們已經逐漸沒有生存空間了。勞動力價格和其他投入要素價格的上漲,以及它們本身面臨的激烈的競爭,導致它們的利潤很薄,這些決定了沿海有潛力的地方今後發展的制造業肯定是知識和科技含量比較高的高階制造業,,這就需要更多的創新。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是全要素生產力的提高。過去三十年來,我們tfp(totalfactorproductivity)全要素生產率大概增加4%左右,這應該是比較合理的。當然過去更多是通過勞動力轉移,引進國外的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手段提高了我們的tfp。下一步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要更多地依賴於自主創新和制度改革。因為勞動力轉移已經很有限了,2015年中國總體勞動力大軍的數量將開始下降,2020年后中國的剩余勞動力將不復存在。人口紅利已經沒有了,人口結構也老化了,同時中國光靠引進技術已經不能滿足自身的需要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靠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以及一些政策上的改革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這就說明現在很多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

還有我們的金融領域也需要做市場化的改革。說實話,現在中國的資本利用效率在逐漸下降,許多地方的基礎設施存在過度投資的情況,還有一些大的投資項目的回報率也在不斷下降。

經濟的回報率下降說明我們的資本市場需要提高效率,這就需要更多的競爭。目前金融領域的競爭是很有限的,下一步需要更多的放開,有更多的投資理財產品,讓老百姓的錢不能老是放在回報率幾乎是零甚至是負的儲蓄里面。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會更加有效,同時資金外流也會減少。所以,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剛才我就列舉了這么多,還有很多。

和訊網:您怎么看改革會對中國經濟短期是否會帶來挑戰?比如gdp是否要下滑?或者我們把目標定低一點更有利於改革實施?而且比如說十二五規劃增長是7%,但每年也超過這個數。

曾智華:十二五規劃定的7,實際上是為改革做準備,你要做改革就沒辦法保持原來的高速增長,我覺得這種趨勢是合理的。

現在有點超過也是正常的。因為這個高速行駛的列車,你讓它一下子降速也不太現實,一下子從10降到7是要翻車的,這有一個過程。你慢慢從8,7.8、7.6、7.4,今年我估計可能會是7.4左右,這樣實際上就降到了合理的速度和區間來了,我認為這很正常。

現在要做就是趁經濟還在穩健發展的時候進行改革。如果我們不改革,而是沿用現在的經濟發展模式,可能短期內還可以保持8%以上的增長,但是兩三年之后,現有的的弊端和問題就會更加嚴重,一旦爆發危機,gdp就不是降一個點的問題,可能是降兩三個點,那時候問題就會非常嚴重,改起來就更難了。

所以,在保持較低的增長率的同時進行結構性的改革,為下一步持續穩健的增長奠定基礎,這樣下一步發展才有后勁。當然中國因為面臨一些就業的問題,增長率也不能太低,短期內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將來自於:1)中小企業的大力發展;2)中小城市和鄉鎮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完善;3)服務業的進一步放開及推進。

和訊網:您覺得未來五到十年既改革,同時又保持經濟的一定增長,在您認為理想的gdp,7%是不是一個逐漸遞減的態勢?

曾智華:在改革的過程中,我想gdp增長會保持在7%左右,有時比7高一點,有時比7%低一點,會在這個區間波動,這是正常的情況。

隨著改革的推進,我們的tfp增長率可能會保持在4%左右,增長質量就會顯著提高,經濟增長就有后勁了,再保持幾十年6-7%左右的穩定增長應該問題不大。但要不推進改革的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學者的預測,大概10年后甚至更短的時間內gdp降到5%以下都有可能,這是對最壞情況的一種估算,但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和訊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吳敬璉老師不斷的呼吁改革,中國經濟相當於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改革的力度或者說改革的信心,您怎么看?是不是面臨的壓力會非常大?

曾智華:這是很難的一個問題。不管在任何國家,要改革就要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這是肯定的。我對下一步的改革是很有信心,因為中國的領導層已充分意識到改革的嚴重性和緊迫性,而且現在的改革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是很重要的。

我在國外也看到很多國家,如果改革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援那是很難推動的,如果大家都認定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那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當然,另一方面,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改革的復雜程度決定了很多方面沒有先例可尋,因此它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且艱難的過程。但隨著改革由淺到深的不斷推進,正能量會不斷上升,國力會不斷強大,進而使中國最終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和訊網:前段時間審計署公布了中國的地方債,大概從2010年的10萬億到現在差不多17萬億,加上中央可能有30萬億左右,2010年算起來到現在大概3、4年時間,地方債務增長速度70%多,您也經常到中國的一些地區做調研,是否擔心地方債的問題?

曾智華:地方債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導致我們金融市場的動盪。這和長期以來gdp掛帥的導向有關係。各地為了搞gdp,大力融資,建了很多地方融資平臺,雖然地方不讓公開發債券,但實際上是通過各種方式發的很多的債。這給我們的銀行也造成很大的威脅。這種情況說明原來的這種靠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了,現在是非改不可。

我覺得下一步對領導干部的考核機制需要改變,不能再一味地追求這種gdp掛帥、高投資、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長方式。要把社會指標和可持續性指標納入到干部的考核機制中去。同時我覺得對地方融資平臺要進行嚴格控制,並使地方債務規範化。你可以發債,但是要有合理的用途,並且要有對發債主體的信用評級。這個地方的債務到底是怎么情況,你還債的能力到底如何?國際上發達國家主要城市和地方都有評級機構評定的信用級別,你是a+,還是aaa,或者bbb,這至少使投資人對借債人的資信和信用能力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一個反面的教訓是美國底特律的破產。底特律一直是入不敷出,債務越來越多,城市管理不善,城市產業又很單一,在它輝煌的時候沒有發展一些多元化的產業,最終在金融危機的推波助瀾下宣布破產。中國必須從中吸取教訓。

和訊網:目前來看,還是可控的嗎?

曾智華:對。但是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再繼續下去很危險。如果我們的很多貸款都是用來建設像鄂爾多斯(樓盤)這樣的鬼城,那必然會導致金融危機。

和訊網:您剛才也談到,因為地方債盤根錯雜,它也涉及銀行的一些資產。2013年中國金融市場有兩個最大的動盪,一個是6月份當時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飆升,飆升到30多,還有一個12月份末也鬧了錢荒。包括最近流傳了107的一個檔案,要嚴控影子銀行。您對銀行尤其金融市場,影子銀行目前是否成為中國金融方面最大的風險?

曾智華:因為地方債務是和銀行之間聯系在一起的,大量的資金用於低效投入本身就會逐漸的積累不良資產,這對銀行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現在改革過程中也需要解決這些遺留下來的問題。一個是原來的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存在是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銀行業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貸款很難,這個情況給影子銀行提供了很多發展空間。去年銀行間貼息利率的波動也是因為當時打擊影子銀行造成的,這是一個陣痛,是在短期內必須付出的代價。

長期來說,一方面要把銀行業進一步放開,讓影子銀行從臺下轉向臺面,成為正式的民間銀行,使它們按照政府制定的遊戲規則來規範性操作,並接受相應的監督。這樣他們就可能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要對銀行業進行改革,使它們的運營更加市場化。國企和民間企業今後應該在資本市場享受同等待遇,銀行貸款應該重視企業發展潛力,而不是以國有、民營為取向,這樣銀行的資質就會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也會提高,這對銀行肯定是一個良性發展。

和訊網:國企改革也是國內普遍認為難啃的硬骨頭,此前,世界銀行也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了一個報告,里面也談及到了國企改革的路徑,目前您對中國國企改革的信心大嗎?

曾智華:國企改革是必然的趨勢。說實在話,要培育真正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按照市場來運作,而不是靠一些特殊的優惠來競爭。

當然這也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可以根據行業逐漸放開,像自貿區首先是針對一些金融業、貿易服務行業進行試點,從而對這些行業的國企形成沖擊,迫使他們逐漸向市場化的方向走。其他行業也可以逐步適度地放開,先試點再普及,這也是中國的成功經驗。

和訊網:您剛才談到上海(樓盤)自貿區,可能涉及到的金融改革空間大一些。這幾年我們也看到,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在加快,包括人民幣國際化,像倫敦,新加坡,香港這幾個離岸中心的資金池也是逐漸在增加。這些方面希望聽聽您的看法。

曾智華:金融改革現在也是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是要和國際市場接軌,另一方面我們實體經濟的發展和技術創新都需要金融市場做強有力的支撐。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充分發展的金融市場,我們的實體經濟也發展不起來,相當於汽車和油的關係一樣,沒有油了汽車走不動。

匯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勢在必行。通過更多的競爭,銀行可以提高它的資金效率,進一步增加一些金融理財產品和投資產品,讓資源得到更好的設定。整體上我們可投資的金融產品不多,股市和債券市場又不發達,從而限制了資金盤活的渠道。

自貿區逐漸放開一些領域,讓國外的銀行、投資機構進來,引進一些新產品和新服務,讓老百姓受益,同時也對國內的一些金融機構形成壓力,從而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基礎。還有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化,資本市場和資本賬戶要逐漸放開,取消更多的管制,讓貨幣的兌換,資金流入、流出有一個更加寬鬆的環境。因為人民幣要是國際化肯定要自由兌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讓老百姓人民幣進出,貨幣互換什么都要有更多的自由度,有更強的流通性,這樣的話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就會更快。上海自貿區做這個事情,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很有必要。現在步伐也挺快的了,很多國家也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一個幣種,甚至歐洲一些國家都開始了,我覺得這是對中國非常好的。

和訊網:從未來來看,比如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有沒有可能人民幣成為像歐元、美元包括和日元這樣的主要貨幣?

曾智華:這個需要一些時間。歐元挑戰美元,到現在還沒有成功,當然這和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實力很有關係。穩健的發展,最終使中國從中等收入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貨幣的含金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就會愿意利用人民幣來進行結算或作為外匯儲備。所以,人民幣的國際化和我們下一輪經濟改革也是密切相關的,我們成功了肯定對人民幣國際化是非常有利的,否則的話,可能這個步伐就變慢了。上海自貿區和淺海試驗區的設立,將對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現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也是挺快得了,很多國家已把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或外匯儲備的一個幣種,甚至歐洲一些國家都開始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和訊網:剛才您提到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發達國家,包括一些經濟學家很關注的中等收入陷井的問題,中國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發達國家的可能性或者概率是否比較大?

曾智華:我覺得改革只要穩健的推動下去的話,中國成為發達國家只是早晚的事。這也是這一屆乃至以后的政府要做的事情,是重中之重。當然從中等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轉型,這個過程很艱巨,涉及的面也很廣。

這當中最難的就是制度和機制的建立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只要改革順利推進,中國必然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經濟的增長潛力也就能發揮充分了。我覺得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是早晚的事。

和訊網:關鍵要看改革的力度,您剛談到群眾支援改革,是否也是一種倒逼呢?

曾智華:不管怎么樣,在任何國家,從長遠來說,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總是高於一切,這是任何個人所不能阻擋的。

和訊網:有相關機構統計,2013年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幅度達到20%左右,這幾年調控下來,但好像還是沒有遏制住房價上漲的步伐。您個人覺得整個來看,中國房地產有泡沫嗎?

曾智華:我覺得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的中等房價超出老百姓平均工資10倍以上,那肯定是太高了。你看像北京(樓盤)還有很多沿海城市是不是遠遠高於這個?

和訊網:可能是幾十倍了,不只是十倍。

曾智華:這樣應該說已經大大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房地產發展確實過快了。當然這也跟我們的經濟結構相關聯的,因為很多地方的財政,少則可能是20-30%,多則可能50-60%都是來源於土地市場,這種情況下你把房地產價格壓下來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現在很重要的就是經濟發展轉型,從光追求gdp轉換到穩定、可持續性、高質量的發展,剛好也就是符合這個方向。政策導向變了的話,就沒有必要多度追求短期利益,賣那么多地,搞那么多投資建設。這樣的話,對地方融資平臺的壓力也就相應會減緩。

除了改變政績考核指標體系,還可以采取一些市場化的措施來遏制房地產的惡性上漲,這包括房產稅的實施,以及一些好的措施,比如在歐洲,開發商要是開發一片樓盤,大概20-30%的房子必須是屬於經濟適用房,中國就沒有這樣的規定。

和訊網:您的意思要使用更多的一些市場化手段、包括改革的力量,綜合治理。之前的行政手段方向是錯的?

曾智華:一些行政手段在短期內有效,但還是治標不治本。真正要解決房地產問題,需要做一些系統性的改革。這是一個復雜工程各個環節之間都是有關聯的,包括金融市場、地方財政、稅收體系、城市化戰略、開發商政策,等等。下一步的城市化要更多地發揮市場的作用,不能再以gdp增長為主要推動力,大搞土地的城市化,而要更多地注重中小城市(鎮)的發展及城鄉的均衡發展,從而減小對大城市的壓力。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