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小企業E家:以互聯網邏輯創新銀行業務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招行小企業E家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記者發現,互聯網企業“淘金”,跨界開展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觸電”,跨界開展電商業務,跨界創新已然成為當今時尚。商業銀行紛紛攜自身龐大的零售客戶基礎,力圖通過C端(即個人)來吸引時尚T臺下的“鎂光燈”,如建設銀行(行情,問診)搭建“善融商務”平臺、交通銀行(行情,問診)推出“交博匯”網上商城、工商銀行(行情,問診)建設“融e購”電商平臺。在眾多商業銀行的跨界樣本中,招商銀行(行情,問診)落子小企業E家將B端作為發力重點。
招商銀行於2013年4月份正式推出專門面向中小企業客戶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小企業E家,目前平臺注冊的企業用戶超過30萬。
小企業E家圍繞中小企業“存、貸、匯”等基本金融需求,創新開發了企業在線信用評級、網貸易、惠結算、我要理財等互聯網金融產品,並實現了與銀行中后臺信貸管理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等的對接,初步形成了從客戶接觸、跟進營銷,商機發掘、產品銷售到在線業務辦理的全鏈條“O2O”(online to offline)經營模式。同時,通過與廣泛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異業合作,小企業E家整合研發了E+賬戶、商機平臺、企業云服務、企業商城、在線財務管理、投融資平臺等創新的互聯網應用,打通和融合了企業在結算融資、投資理財、商機拓展、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供應鏈運營等多方面的行為,沉淀了傳統銀行難以獲得的“大數據”。
招行認為,互聯網金融脫媒的核心是互聯網帶來的社會要素的公平再分配。互聯網金融脫媒的進程中,商業銀行獨立承擔了賬戶、結算、清算、收單、反洗錢等大量管理和運營成本,但在緊密貼近用戶需求的新型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擠壓下不斷被“后臺化”和“邊緣化”,“存、貸、匯”遭遇全方位金融脫媒,使得商業銀行正逐漸退化為整個金融鏈條的OEM商,並被殘酷的甩在價值的尾端。即便是具有龐大客戶規模和傳統渠道優勢的的國有銀行,也只能延緩而無法阻礙這一趨勢的發展。金融脫媒的不可逆轉,意味著商業銀行必須遵循互聯網的生存法則,在全新的行業分工和要素分配過程中掌握主動、順勢突圍。
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臺的本質是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資訊見證服務,實現資金供給和需求者間對稱的資訊、資金互動。投融資平臺從其業務模式和流程安排上都與目前的國內P2P網絡借貸業務大相徑庭。並且,投融資平臺未涉及既有銀行信貸資產,也未新增或創造任何形式的銀行信貸資產,更未發行任何受益證券,與資產證券化有本質區別。在業務運作模式中,招商銀行作為資訊提供方不對融資項目、融資人歸還本息承擔任何形式的擔保、保證責任。投融資平臺在頁面展示及與客戶簽署的相關法律檔案中,已明確向投資者提示投資的本息風險,並且不提供任何顯性或隱性擔保。
招商銀行自2013年9月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投融資平臺試運行,試運行期間平臺共發布融資項目8期,實際參與業務體驗投資人826人,投融資交易金額合計3835萬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