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網絡反腐的成功之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16 08:25
四海訪廉
印度的著名民間反腐網站“我行賄了”(I-Paid-A-Bribe,IPAB)成立於2008年,用以搜集網民的各種行賄故事。截至2012年5月,該網站已經搜集了超過17000份行賄報告。到2013年1月,超過160萬人訪問了這個網站。IPAB在印度的影響力引發其他國家爭相模仿。
美國密安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洪源遠(Yuen Yuen Ang)認為其成功有以下幾點:
第一,印度的IPAB網站是由專業的非營利組織“賈納格拉哈”公民民主中心(Janaagraha Centre)建立的。這個中心的目標是集中公民的力量來解決腐敗問題,其運作相當專業。IPAB網站的建立,不是為了懲處某個受賄官員,而是為了反映腐敗生的系統性問題,從而改善政府治理。
第二,由於印度IPAB網站有明確的目標,他們給網民設置了嚴格的報告模版。他們嚴格區分了信息公開的範圍。例如,所在城市、日期、賄賂的金額和賄賂過程是可以公開的,但因為這個網站不針對個人,涉及到個人的名字等信息就會被軟件自動過濾。他們還聘請了網站管理員去刪除詆毀誹謗信息。
第三,印度的IPAB有專業而穩定的資金來源,他們接受個人和機構捐款,資助機構包括慈善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還有像戴爾和谷歌這樣的企業。他們的年度財政預算都公佈在網上供公和捐款者查詢。
洪源遠認為要謹慎對待“網絡反腐”的樂觀情緒。這種舉報方式可能成功打擊幾個不走運的貪官,但不能提出防止官員“前腐后繼”的制度方案。而且由於官員的職權範圍模糊不清,他們很有可能被“錯打”,這會導致地方官員在施政時畏手畏腳,反而損害了地方治理。新媒體的“革命性潛力”不應被高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