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的日本憑什么迅速崛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14 12:18
本文摘選自《清教徒的禮物》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麥克阿瑟的功勞
二戰后,從1945年到1952年之間,美國打算把戰敗的日本變成西方式民主社會。美國克服了重重障礙,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有所轉變:法治恢復,農田分給了農民,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言論自由等人權有了保障,婦女有了選舉權,天皇制變成了君主立憲制。這些都得益於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羅斯福新政對戰后日本的影響超過了其對美國的影響。
麥克阿瑟不僅是位成功的軍事指揮家,而且是位偉大的平民主義改革家。他留下的痕跡遍布日本,保留至今。麥克阿瑟在日本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執行一個代號為jcs 1380/15的秘密計劃,該計劃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起,計劃書第25段規定,他應該“贊成那些允許在大范圍內分配收入和生產資料所有權的政策”。今天大型日本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工資只是普通工人的11倍,部分歸功於他;這一數據在美國則為475倍(德國第二低,僅為12倍)。《芝加哥論壇報》右翼編輯羅伯特·麥克科米克上校,曾一度非常敬佩麥克阿瑟。當他聽說麥克阿瑟的“社會主義”改革后深感不安,於是親自跑去日本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目睹了最擔心的事情后,他決定不再贊助麥克阿瑟競選美國總統;日本的收益就是美國的損失。
ccs的工程師教給日本現代化的鑰匙
占領當局發動的一場管理革命也適時地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從而也改變了政治格局)。這場管理革命的領導者,是民用通信工程師。隨后的經濟奇跡(實際上是工業奇跡)用30年時間把一個滿目戰爭瘡痍、為貧窮所困的落后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這種轉變的發生,多虧了占領當局的新政式革命(緩解了社會的緊張)以及日本公司的管理變革。日本公司進行管理變革,是受了三位賢士的影響,這三位賢士分別是薩若松、波爾金霍恩和普羅茲曼。
1945年8月28號,一支主要由美國陸軍通信部隊官兵組成的先遣分隊早麥克阿瑟兩天降落在東京附近的厚木機場。完成受降工作后,先遣分隊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在麥克阿瑟的指揮部創建一個民用通信部門(civil communications section,簡稱ccs)。1945年10月2日,ccs正式成立。它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從at&t的總公司及其制造中心西部電子以及該公司的數個地區子公司“貝爾寶寶”以及at&t的研究中心貝爾實驗室招募而來的工程師。薩若松來自雷神公司,是個例外。雷神公司與麻省理工學院舉世聞名的輻射實驗室(radiation laboratory,簡稱rad lab)有過密切合作。
民用通信系統很快恢復了運作,但是經常出毛病,因為缺少可靠的設備。美國國會拒絕出資購買美產設備運到日本,ccs只能依靠日本本土的通信設備制造商,可是這些制造商又沒有能力生產質量夠好的設備。結果,ccs的工業分部(從美國招募而來的工程師就在那個分部工作)實際上變成了管理咨詢公司,其主要工作就是把當代美國管理方法傳授給日本通信設備制造商。日本的通信行業之所以迅速采納了美國的優秀實務,有幾個不太尋常的原因。首先,一方面因為ccs工程師的個人權威,另外一方面因為盟軍的壓倒性勝利,所以ccs工程師不需下指令——根據普羅茲曼的說法,他們最小的意愿也被日本人奉為指令。其次,ccs工程師還充當了日本通信公司事實上的采購代理:有錢好說話。再次,日本管理者普遍認識到,要參與戰后競爭只有進行現代化,而ccs的工程師掌握著現代化的鑰匙。
解釋ccs對日本的特別影響時不能忽略另外一個因素:三賢士性格中的傳統清教精神。很多美國人把在日本的逗留看做一次長期的休假,但是薩若松、普羅茲曼和波爾金霍恩沒有那么做,而是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在日本掙錢,也不是為了回國后獲獎,而是為了一個無私的愿望——創建更好的日本。他們想要行善。感受到了他們的這種動機后,他們的學生報之以很高的熱情。
ccs工程師教給了日本學生些什么?首先,他們介紹了優秀科學管理實務——程式性實務——特別是在工廠車間。從1913年開始,日本人就一直想引進這些實務,但是未能如愿。這是日本在二戰中戰敗的眾多原因之一。二戰結束后不久,日本科學家及工程師聯合會旗下雜志《工程師俱樂部》(engineers club)上面出現了一段話,坦率表達了以上觀點:
……每個日本人都會記住一個事實:戰爭期間,我們的工業生產了無數飛機,可是這些飛機飛得不夠高,碰都碰不到敵機,更別談殲滅敵機。很多有為青年注定死在太平洋(601099,股吧)上,因為我們的生產控制盡管執行得非常有力但是沒有絲毫科學精神。
第二,ccs工程師教日本學生如何設計管理結構。根據井上文左衛門的說法,美國占領日本之前,日本管理一直“只有直線,沒有職能”;日本人是從美國人那里學會了把財會、人事等職能委派給專門的“參謀”部門,減輕“直線”管理者的負擔。
ccs工程師還推廣了“自下而上管理”的實務,只是沒有使用“自下而上管理”的名字;直到1955年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出現了日語翻譯版,“自下而上管理”這個詞語才進入日文詞典;在ccs手冊中,“自下而上管理”實務本身占有很大篇幅。下面是對“一等經理人”的描述:
……他實行參與式領導。他視下屬為心腹,向下屬說明他想做什么,為什么要那樣做,然后把責任和權力賦予下屬,讓下屬幫助他實現目標。為了讓下屬有參與感,他下放計劃權和決策權。
除了傳授“自下而上管理”外,我們的三賢士還讓日本管理者明白,組織必須明確根本目標,但根本目標不僅僅是“盈利”:
企業應有社會責任感,為客戶服務、為員工謀福利、為社區做貢獻——這些是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守的根本原則。只有遵守這些原則,公司才能長期盈利。
為了支援這個觀點,ccs工程師引用了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船廠1917年1月1日刻在碑牌上的一句話:“在這里,我們應該建造優質船舶,賺錢也好,賠錢也罷,只是一定要建造優質船舶。”
清潔衛生都得教的索尼公司
占領早期,日本通信設備制造商連清潔衛生也要人教。到了日本沒多久,薩若松就參觀了東京品川區的一家小公司。這家小公司有個大名字:東京通信工程公司(tokyo tsu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簡稱ttk)。其注冊資本不足600美元。寥寥可數的員工住在幾個荒廢的陸軍營房,營房破敗不堪,下雨天只能打傘辦公。去那里必須穿過幾條晾衣繩,繩上掛著附近居民小孩的尿布。到處都是轟炸的痕跡。
薩若松認為那家小公司很有潛力,為了促進其發展,他幫公司搞到了一張訂單:為nhk制造一臺高級音頻混合控制臺(nhk是日本的國家廣播公司,仿照bbc而建)。一段時間沒有音訊后,薩若松突然去了ttk,發現車間很臟,滿是灰塵的零件撒了一地,控制臺的設計既粗糙又殘缺,總裁和首席工程師都不在。他把ttk的全體員工召集到一起開會討論應該做什么,但是員工們都無動於衷——沒人愿意掃地。為了表達不滿,他做了一件在任何國家都算失禮、在日本則尤其無禮的事情:會沒開完就起身走人,一句話都沒有留下。
沒過多久,ttk的總裁和首席工程師來到薩若松的辦公室,一個勁兒地道歉。他們想知道具體應該做什么,薩若松告訴了他們。ttk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制造出一臺極好的混音控制臺,並按時交貨。之后,ttk在ccs的幫助下又接了很多訂單。最後,那家有著大名字的小公司變成了一家有著小名字的大公司:索尼。改名是在1958年。拜訪薩若松的總裁和首席工程師是公司創辦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索尼在電子產品市場的出名之處就是技術創新和質量過硬。它把新發明的晶體管用在了收音機等小型家電上,讓現代電子世界成為可能,更新了彩色電視機的質量標準,發明並普及了隨身聽。
兩本專門研究索尼公司的書都提到了上述事件,一本是盛田自己寫的,另外一本是尼克·萊昂斯寫的。兩本書都正確地指出,生產那臺混音控制臺是索尼歷史的一個里程碑。然而,盛田的講述有個嚴重的錯誤:他說參觀工廠的是一位美國準將。根據薩若松的說法,這是極其荒謬的,ccs不可能讓作為自己上級的高級軍官為nhk跟蹤訂單,它有一個由資深專家組成的部門處理這類事情。(麥克阿瑟“極其討厭”軍方插手民用專家的工作——“殺雞焉用牛刀”。)
此外,在盛田的講述中,參觀者不僅沒有為臟亂的車間、粗糙的圖紙和殘缺的設計而皺眉,反而為設計的質量和“一家新成立的小公司只有臨時加工廠卻能生產這樣的高科技產品”而驚嘆。看了盛田對這件事情的敘述后,薩若松給他去信表示反對,但卻沒有收到回信。對比盛田的無禮,薩若松覺得另外兩個人則禮數有加。這兩個人分別是日本電氣公司(nippon electric company,簡稱nec)的董事長小林廣司和松下電器的董事長松下正治。兩人都參加過ccs培訓班,做過薩若松的學生。占領結束多年以后,小林廣司再次見到薩若松時給了他一個熱情的擁抱,就像擁抱 “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樣。1993年,松下正治去了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薩若松的家拜訪退休的薩若松,感謝后者所做的一切。
20世紀40年代晚期冷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后,美國政府指令盟軍司令部竭盡全力刺激日本工業的發展。按照薩若松的說法,1949年,政策轉變的訊息“回響在麥克阿瑟指揮部的走廊”。薩若松和普羅茲曼建議ccs為日本通信設備制造商開設當代美國管理方法的課程,遭到了盟軍司令部其他部門的一致反對。理由是:這樣做太過了,美國不該把自己的所有工業機密都透露給日本,因為日本曾經是美國的敵人,以后仍有可能成為美國的對手。
美國西部傳說在日本的重演
面對相反的觀點,只有麥克阿瑟將軍才能在這個新的重要問題上做最後決定。為ccs觀點辯護的任務落到了薩若松頭上,因為他在日本工業相關事務上有著豐富的經驗。辯論的地點在指揮部大樓第六層麥克阿瑟將軍豪華公寓式辦公室外邊的會議室里,首先雙方分別用20分鐘時間陳述各自的觀點。這個類似夜總會歌舞表演“登臺秀”的做法,是在重要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時的標準做法。薩若松解釋說,雖然ccs已經為日本通信設備制造商做了很多,但是還不夠。這個行業應該成為整個日本制造業的榜樣;如果日本制造業不能開始大規模創造財富,那么日本社會就會退回到以前的法西斯狀態。日本制造業原有的高級經理人,從與軍方的親密關係中獲得了很多好處——利潤有保障,工會受壓制。日本制造業新一代的管理者則希望生產廣大民眾想要買且買得起的東西。這代管理者要想生存繁榮下去,必須有人指導。
薩若松的陳述背后隱藏著一個信念:讓敵人在貧困中掙扎的做法,已經在一戰之后嘗試過了,結果導致了集權主義、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日本人只是剛剛脫離貧困。哪怕是在經濟已經處於好轉之中的1950年,人均收入平均每年仍不足132美元,也就是每周不足2.5美元。普通百姓無疑喜歡活在沒有秘密警察、尊重個人權利的民主社會。然而,如果生活質量不能至少恢復到戰前中等水平,那么舊經濟政治體系就很有可能復辟。為了防止這個亞洲的新興民主國家倒退回法西斯政權,必須做點什么。
“從來沒人說麥克阿瑟思想開明。”薩若松后來開玩笑說,“但是你可以用道理說服他。”將軍坐在辦公桌前專注地聽著,吸著他著名的玉米穗軸煙斗,面無表情,一言不發。陳述結束后,他繼續默默坐了1分鐘左右,起身走向門口。薩若松在心里說,我搞砸了。然而,將軍剛走到門口就轉身了,盯著薩若松說,“去做吧!”薩若松和普羅茲曼在大阪的一家安靜而破舊的旅館休養了兩個半月,這家旅館是美國陸軍接管過來用於軍官休息和娛樂的,不許大聲喧嘩,不許女客進入——連妻子都不行。休養期過后是高強度工作期,他們的任務是編寫課件。列印出來的課件裝訂到一起,就成了“ccs手冊”。其封面相當華麗。和普通的書一樣,ccs手冊由“盟軍司令部民用通信部門”出版,甚至還有出版地點和日期:“日本東京,1950年1月。”波爾金霍恩為ccs手冊作了序,他在序中指出,長遠看來,工業只有在民主環境下才能高效發展。
盟軍司令部民用通信部門是當代美國“高層管理”原理和實務進入日本的主要關口,但並不唯一。ccs的學生把在ccs學到的東西與自己的傳統管理方法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別具特色的日美混合式經營方式(其中美國成分多於日本成分)。僅15年間,日本通信設備制造業就演化成了舉世無匹的日本消費性電子產品行業。美軍離開后,井上文左衛門為了把最佳管理實務分享給整個日本工業,在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nikkeiren)旗下創辦並主持了關西高管學習小組。根據普羅茲曼的說法:“沒有他,培訓班就不會成功。他真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ccs工程師只辦了兩次培訓班,一次是1949年在東京,一次是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在大阪。占領結束后,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旗下的培訓機構接管了ccs工程師的培訓工作,但培訓內容從未變化。最後,ccs工程師的所有目標都實現了。然而,事情並沒有徹底結束:盡管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旗下的培訓機構不再開設ccs工程師開創的課程,但是它們仍然把那些課程列在教學大綱里以示紀念,直到首次培訓班結束32年之久后的1982年。
從20世紀80年代晚期開始,通貨緊縮和失業加劇就一直困擾著日本。然而,日本的最佳公司仍然舉世無匹;盡管豐田汽車1990年后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價格急劇下跌,但是它今天的市值仍然比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市值之和還要多出不少。日本經濟也許不再高速增長,但仍然是世界第三強。盡管最近挫折連連,但是經濟奇跡的大部分成就依然還在,而且,從2005年開始,日本制造業在數字化的影響下進入了新的中速增長階段。
蘇格蘭杰出美國史教授布羅根經常把美國西部傳說稱作美國題材,這個表達借鑒了法國中世紀神話的統稱布列塔尼題材。有這樣一則流傳非常久遠的美國西部傳說:一群陌生人來到一個陷入困境的小鎮,幫助鎮子解決了問題、步入了正軌;他們沒有索求回報,也拒絕了小鎮居民主動提供的報酬,在夕陽中打馬離去了。這個傳說反映了拓荒者高尚的道德情操,重點反映了他們扶危濟困、匡扶正義的清教信念。ccs工程師對日本人來說是陌生人,對彼此來說也是陌生人。他們來到一個陷入困境的“小鎮”;即使不能說他們讓小鎮脫離了困境、步入了正軌,至少也可以說他們教會了小鎮居民怎樣實現那個目標;甚至有“槍戰”,不過是以唇舌為槍,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登臺秀”;做了好事之后,他們沒有索求回報,就十分突然地消失了。偉大的美國西部傳說的重演,為日本經濟奇跡奠定了基礎。
我們一直說,ccs工程師發動了那場引發經濟奇跡的管理革命。其實,他們不能獨享這份功勞,還有很多其他人也做出了貢獻。德魯克曾經非常不謙虛地說,日本人認為他們取得巨大成就是因為讀了他的《管理的實踐》:“……本書立即激起了強烈反響,不僅在美國,而且在拉美,甚至是全球,特別是在日本。實際上,日本人認為本書為日本的經濟成功和工業成就奠定了基礎。”另外有人聲稱,經濟奇跡完全始自統計學家愛德華茲·戴明博士1950年1月在日本舉辦的一系列統計質量控制講座。第十七章會更多地講到戴明博士,頗具影響力的日本戴明質量獎的設立就是為了紀念他。還有人把功勞歸給了美國杰出管理顧問朱蘭博士。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無疑頗具影響力,但是不能把管理革命的啟動歸功於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發表以前管理革命就已然開始了。至於戴明和朱蘭的貢獻,朱蘭自己說的一句話可以算作定論:“就算我和戴明一直待在家里,日本照樣會有世界一流的產品質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