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廣東全面深改 探索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 打造陽光小政府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廣東擬建政府權責清單,明確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權力和職責範圍。圖為民眾在政務中心辦證。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最新發佈的廣東改革路線圖顯示,廣東將選擇4個地級市及若干省級部門做試點,探索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全力建設陽光「小政府」。此舉也被理解為是三中全會之後,廣東領先全國的一個改革舉措。


所謂權責清單,據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倪星解釋,是指明確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權力和職責範圍、劃定權力邊界、規範權力運行的有效形式。簡言之,它告訴社會公眾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工作人員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香港《文匯報》報導,廣東1月13日發佈的《中共廣東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明確提出,廣東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使經濟更具活力效率、政治更清明廉潔。在重點任務中,探索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赫然在列。

按照改革部署,廣東將在省級若干政府部門和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選一個市,分別開展橫向和縱向的權責清單試點,條件成熟時將全面推廣。

眾所周知,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便是要建設「小政府、大社會」,即還權於社會、還權於市場、還權於企業、還權於民眾的過程。作為廣東簡政放權的亮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目前已在深圳、珠海、東莞、順德、廣州等珠三角地區陸續鋪開。以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倒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取得明顯實效。作為商事登記改革的試點城市,深圳市取消、調整市級行政審批事項113項,減幅達32%,而東莞市取消239項,減幅達41%。

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坦言,廣東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直接結果,就是很大限度減少了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極大的激活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昨天在發佈《意見》時特別指出,為了促進企業投資便利化。廣東將盡可能把企業註冊改為備案管理,到2015年讓企業投資審批的事項和時間減少50%左右。

徐少華說,目前在全國30幾個省市裡面,廣東的網上辦事大廳,是內地最為完備的,已形成橫向到政府部門,縱向到鎮街規範統一的網上辦事大廳,實現了信息網上公開,決策網上互動,投資項目網上審批,社會事務網上辦理,公共資源網上交易,政府效能網上監察。

他說:「三年之內全省政府部門90%以上行政審批事項,80%以上的社會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實現到政府部門確認資料的準備,不超過兩次,最多只來一次。」

《意見》提出要找準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從緊迫的事項改起,從老百姓最期待的領域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

對此,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表示,轉變政府職能、公共資源分配打破壟斷、健全民生制度,是當下廣東老百姓和社會各界所特別關注的領域。

徐少華表示,老百姓最關心政府權責職能的轉變,下放事權、減少審批、加強管理。

「我曾經說過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主要矛盾當中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怪市場方,這個矛盾是政府自身先解決好,這個矛盾可能迎刃而解。」徐少華續說:「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企業反映,政府能不能成立一個統一的管理服務機構,統籌起來幫助企業跑各個部門,節省人力物力。廣東正在考慮這一方面的事宜。」

徐少華還指出,加強管理不等同於加強審批,要減少審批,同時加強監管。

其次,企業最關心的是公共資源均等分配的問題。徐少華說,民營企業跟國有企業不一樣,有些資源只有國有企業才可以拿到,民營企業拿不到。他形象地為未來民企和國企於政府的關係打了個比方,「通俗一點講,國有企業是政府的親生子,民營企業也是政府的親生子,是兩兄弟。中央大政策方針講毫不動搖的進行扶持,今後公共資源的分配就要打破壟斷,照顧到全部所有制。」 (接下頁)

[NT:PAGE=$]

在為廣大群眾所普遍關注的民生事業的制度性安排方面,徐少華坦言,政府是有好心,想辦好事、辦實事。但群眾真正能享受到多少,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基層領導人的思想覺悟,財政資金安排多少的隨意性偏大。

「下一步,我們要研究怎麼通過公共財力的均衡分配,使得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的保障,比如說社會保障、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失業保障變成制度性的安排。」

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廣東在《意見》中明確將對非公有制經濟一視同仁,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等,為民企提供更多商機。

去年,廣東重大項目就曾兩次面向民間投資招標,顯示了打破藩籬,對非公有制經濟一視同仁的決心。昨日的《意見》中更明確指出,廣東將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消除對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差別待遇,在資金、土地、技術、人才等方面實行與公有制企業同等政策,制定各類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領域,鼓勵民營資本投資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建立重大項目面向民間投資招標的長效機制。

此外,廣東銳意深化國資改革、促進國企發展,增強經濟活力,新發佈的《意見》提出,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委牽引帶動國有企業改革,為廣東新一輪國企改革拉開序幕。國企將由管資產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逐步將國有集團公司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對下屬二、三級企業實行產權改制,努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

改革難免會有失誤,《意見》稱,廣東將「鼓勵大膽探索者,寬容改革失敗者,鞭策改革滯後者,使各類勇於善於改革的人才脫穎而出。」

《意見》中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方式也是題中要義。對此,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表示,廣東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較上海只在自貿區內施行要更進一步,有利於廣東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和打造國際營商環境的改革思路。

去年年底,佛山市南海區發佈廣東省首份行政審批「負面清單」,向社會公開355項禁限項目,被外界譽為「積極探索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昨日廣東發佈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廣東首先要在外商投、民間投資和工業、商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研究制定負面清單,分類列明禁止類和限制類領域和產呀,將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降低市場准入門檻。

汪一洋認為,廣東此舉相較上海更有改革先行意義,「因為上海只是在自貿區內施行,而廣東要在全省範圍內全面鋪開。」

他指出,負面清單管理與廣東正在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向一致。「目前對企業投資准入實行的審批制度至少有三方面問題:資源錯配,誰拿到政府批條,誰就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宏觀調控邊際效率下滑,很多過剩產能其實是『批』出來的;還有腐敗頻發。」負面清單就是法無禁止即合法,也就是說僅僅規定企業「不能做什麼」,與限定企業「只能做什麼」的管理模式相比,無疑會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這種轉變也暗合廣東擴大開放和與國際規則接軌的思路。汪一洋說,相比較而言,負面清單管理可以簡化對外資進入的審批管理,同時擴大開放。對外資來說,在外資准入方面更加透明,對於增強外資信心,鼓勵、吸引外商投資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此次廣東省試點權責清單制度,在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倪星看來,不僅是三中全會後首個響應中央要求的省份,也是廣東打造經濟升級的「重要一招」,將為廣東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反腐倡廉提供重要路徑。 (接下頁)

[NT:PAGE=$]

同時,「政府職能部門在辦事時,有時會出現程序與效率難以兩全的怪圈。程序規範了,效率往往不高;效率上去了,程序往往不規範。」權責清單將各個政府職能部門權責明晰化,有利於兼顧程序與效率。

「當前廣東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而目前突出的體制機制問題就是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的職責邊界不清晰,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過多。」倪星認為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簡政放權, 締造「小政府」,使企業擁有更大「話事權」,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力。使改革紅利真正釋放,推動廣東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倪星認為,公開權責清單無異於「開門」搞改革,公開改革全過程,形成長效監督機制。「推行權責清單制度還是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重要措施。因為權力的『暗箱操作』導致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設租尋租,極易產生腐敗。」而建立權責清單制度正是讓群眾在充分知曉政府擁有權力的數量、規模、邊界的同時正確行使監督權,能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裡」。

倪星表示,廣東曬權責後,還有減項目、優程序、控新增等一系列工作要做,但敢「啃硬骨頭」,「向自己頭上開刀」的大膽嘗試,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廣東改革重點任務簡表   

1.以混合所有制為牽引帶動國有企業改革

2.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大提高

3.推進共商註冊制度化便利化

4.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方式

5.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6.探索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

7.公佈行政審批事項目錄

8.促進企業投資便利化

9.拓展與完善省網上辦事大廳

10.率先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11.積極參與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12.年內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

13.建立改進作風長效機制

14.形成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

15.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機制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