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超:保險業轉型升級需要優秀保險文化的支撐和引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10 10:27
2014年1月9日,金融界網站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主辦的“2013第二屆領航中國金融行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開幕,本次論壇將圍繞“金融改革再出發”這一主題,探求中國金融業全球背景下的變革與突破之路,本屆論壇邀請到了業界監管機構、行業領導、專家學者以及金融企業的的領導近50人,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行業改革之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治超在論壇中發表了主題為《保險業轉型升級需要優秀保險文化的支撐和引領》的演講。
王治超著重從保險核心價值理念的本身、核心價值理念的邏輯關係、核心價值理念隱含的誠信背景、保險文化建設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保險業須具有較高的利他精神以及金融行業需要一起建構自己的金融文化五個方面深入探討了保險行業文化建設。
王治超表示,自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我們一直倡導誠信建設。現在保險行業將“守信用”列為核心價值理念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講“誠”和“信”實際是在講一個人的自然屬性和一個人的社會屬性,或者說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的不同角度的要求。王治超解釋道,什么是誠?誠是對個人的要求,是“勿自欺”,“誠”是個人自律,是慎獨。“信”是社會對個人的要求,是信賴信用信任信心,這是對應的,一個內心不誠的人就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信。
王治超指出,在經濟社會運行中,守信用是最重要的。若把保險行業看成是一個人,把其他行業或者其他部門看成是與之構成社會的其他相關方,那么只有一個從業人員自己內心真誠,自己的道德修養自律提升,或者一個公司的文化定位深深的被履行,公司或者行業有很好的自律,這家公司或整個行業才能有更好的業務發展,才能在整個社會中安身立命。
王治超表示,做大做強的公司一定是員工真誠、取信於社會的公司。公司和從業人員都誠了,這個行業才能做大做強,所以行業在守信用之前,先要看每家公司和每個個人在誠意上怎么養,“高高山頂立”是與“深深海底行”相對應的,一如保險行業的資產與負債相對應一樣。
以下是演講全文:
金融界的前輩們,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會議開到這個時候,都在談金融創新和金融再出發,改革再出發。我給大家換個話題,談談保險的文化。
因為前面大家談的都是國計民生很重要的,人民幣匯率、國際收支了,我們銀行業這么大塊頭的發展。
保險在金融里面占的比重並不大,但是正如剛才張所長說的,保險因為開放的比較早,市場化比較早,所以它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以后的金融市場的改革來講,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
加上保險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積累了一個龐大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創新也罷,改革再創新也罷,看看文化方面關注於什么,特別是在快速市場化的金融市場下,保險業也率先市場化,試點開放了。這些年,我們認為市場化可能會對未來的金融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給保險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30多年保險業改革開放取得的一系列成績又為保險業創新發展和改革再出發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和制度基礎,當前保險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能否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關注的方方面面很多,受會議主辦方的邀請,命題讓我談談保險文化,我研究的時間還不長,領悟還不透,特別是在文化如何實際支撐和引領行業方面的領悟還非常不夠。現把近年來思考的一些個人觀點提供出來,供大家批評指正!
一、保險核心價值理念本身
2013年3月21日,中國保監會項俊波主席正式發布行業核心價值理念: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範。
守信用,是保險經營的基本原則。保險是一種基於信用的契約行為,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承諾。誠信是保險業的生存之本,是行業發展的生命線,也是保險業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保險業必須以最高的誠信標準要求自己,信守承諾、講求信譽,向客戶提供誠信服務,才能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才能贏得社會的信賴支援,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擔風險,是保險的本質屬性。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要通過科學專業的制度安排,為經濟社會分擔風險損失,提供風險保障,參與社會管理,支援經濟發展,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功能作用。要堅持改革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增強行業發展活力,夯實科學發展基礎,更好地履行保險責任。
重服務,是保險價值的實現途徑。保險業屬於金融服務業,保險是無形產品,服務是基本手段。保險業要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多層次的保險需求,加大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著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通過真誠文明、專業精細、優質高效的保險服務,傳達保險關愛,體現保險價值。
合規範,是保險市場健康運行的前提條件。保險機構和從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則規範、職業道德準則,並在具體工作中時時、處處規範行事。要在全行業大力倡導知法守法、合規經營的道德風尚,培育良好的市場秩序,保障保險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核心價值理念的邏輯關係
在保險行業核心價值的這12個字里,“守信用”是關鍵所在,只有在“守信用”之后才能談得上“擔風險、重服務、合規範”。后三句是形而下的行為,是一個行業和具體的公司日常經營和管理的基本要求,而“守信用”是形而上的思想,是一個行業、所有公司、具體從業人員的基本行為規範、道德要求。就我近年來對保險文化的研究,現在提出的行業核心價值理念也還是一個商業行為中最基本的訴求,但這也是在當前保險業發展初級階段很難達到的,需要全行業經過很多反思付出很多努力才可能做到的基本理念。
如何理解守信用?信用、信用關係、信用經濟是市場經濟社會的特征,是否推進了市場經濟就能自然而然地守信用了呢?不是這樣,而且現實正好相反,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我國經濟社會中的不“守信用”的狀況反而增多了,這其中固然有現代資訊社會對不守信行為的放大效應、法制監管對不守信用的懲罰不夠沒有形成最基本道德的兜底效應,也跟我們從自然經濟中“熟人社會”向完全市場經濟下的“陌生人社會”轉型沒有完全完成相關,更重要的是,它與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中對“信”的重要性的重視傳承不夠相關。
要做到真正“守信用”非常難,為什么呢?是因為它的重要性沒有被充分挖掘。古代聖賢將“信”與仁、義、禮、智一起並稱五常,是人們最為推崇和倡導的道德品行之一。《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子貢問政中談到。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民無信不立”,很多人在宣講誠信時都喜歡引用這句話,但是“信”到底有多重要,夫子說此話時放在何等語境之中,並沒有太多人深究,我也是在近些年補課中華優秀文化時才熟知這段典故,初讀時深受震撼。那這段話字面是什么意思呢?網上或教科書中的解釋是,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么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么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了。”我的理解是,死亡只是一個人的肉體消亡,是人的自然個體不存在了,但是若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人的社會屬性若要具足,而社會性存在的前提又是信用,若無信用,這個社會就是一團散沙,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更不會是一個有效率的社會。
三、核心價值理念隱含的誠信背景
自我國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我們一直倡導誠信建設。現在保險行業將“守信用”列為核心價值理念開宗明義的第一句,那么,“誠”去了那里呢?經過后來的探究,我比較了一下,講“誠”和“信”實際是在講一個人的自然屬性和一個人的社會屬性,或者說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的不同角度的要求。什么是誠?誠是對個人的要求,是“勿自欺”,“誠”是個人自律,是慎獨。“信”是社會對個人的要求,是信賴信用信任信心,這是對應的,一個內心不誠的人就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信。
在經濟社會運行中,守信用是最重要的。若把保險行業看成是一個人,把其他行業或者其他部門看成是與之構成社會的其他相關方,那么可以說,只有一個從業人員自己內心真誠了,自己的道德修養自律提升了,或者一個公司的文化定位深深的被履行了,公司或者行業有很好的自律,這家公司或整個行業才能有更好的業務發展,才能在整個社會中安身立命。
所以做大做強的公司一定是員工真誠、取信於社會的公司。公司和從業人員都誠了,這個行業才能做大做強,所以行業在守信用之前,先要看每家公司和每個個人在誠意上怎么養,“高高山頂立”是與“深深海底行”相對應的,一如保險行業的資產與負債相對應一樣。
老夫子也曾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缺一不可。但我們現在是在精於“藝”上,即注重形而下,如講究精算技術,講究銷售話術等等,而沒有厚植根基。保險行業通過核心價值理念的發布已經將保險文化破題,保險行業中個別優秀的公司已經開始涉及保險的精神內核,如中國人壽(行情,問診)近年來積極舉辦的“誠信我為先”活動和倡導的“雙成文化”即成人達己,成己為人的精神,以及中國人保多年來致力打造的“人民保險為人民”的理念。
四、保險文化建設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道德是自律,保險行業核心價值理念是對行業提出的自律要求,一個行業自律水平有多高,就能自立於社會有多持久,持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一種文化,這是行業形成的社會觀感。文化有先進落后之分,有優劣好壞之分,我們需要建設的是一個優秀的保險文化。
如何建設成為一個優秀的保險行業文化呢?我想關鍵還是向內求,要尋找外歸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社會整體誠信水平不高、中國處於轉型社會、其他行業也不怎么講誠信、甚至有些保險投保人還惡意欺詐等等,當然這些都是事實,但是能夠改變社會的只能是首先改變自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我們只有從內歸因入手,才有助於這個社會越來越和諧。
在這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開示,比如《大學》,“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結合保險行業的發展,我去年在有次研討會上曾說過:欲做大做強保險業,先從誠意正心守信用始。今天借用這個論壇,我想說:若欲真正做大做強保險業,更須從格物致知開始,從控制和限制保險從業人員、當然也包括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物欲開始,要認清行業的功能和作用,恢復自身的本來面目。
五、“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運營機制要求保險業必須具有較高的利他精神
保險是基於大數法則,是投保人之間形成的一個共同對抗風險的基金,所以保險行業從業人員經常說的是,保險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行業,這對於相互制保險公司,即投保人就是公司股東的組織形式來講是這樣的,每一個投保人都是為了別的投保人繳納上一份共同對抗風險的基金,待年度考核完后根據當年的經營狀況決定是否分紅或者來年提高保費。在現在全球都在去相互化和中國因對外開放現在只有股份制和國有制保險公司的情況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演變成了“每個投保人都為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為了每個投保人”,顯然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邏輯傳承上是不可行的,人人為我好辦,我為人人很難,因為人人為我是利己境界,我為人人是利他境界。但保險行業若不能從“人人為我”的利己境界上升至“我為人人”的利他境界,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所以保險的運營機制要求保險業必須具有較高的利他精神,但是這種利他精神並不是要求保險公司的高管和從業人員要具備多高尚的道德水平,要求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他們應當獲得他們正常的收入和公司應得的平均利潤,只不過說明保險行業一定要把所有投保人繳納的保費相當一部分要還給消費者的代表,即那些不幸遭遇種種風險的人們。
保險行業本是一個利國利民的行業,對於提升經濟運行效率、降低經濟社會運行的風險、促進儲蓄轉化為投資提升金融運行整體效率、緩釋轉型社會和風險社會人們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提升民眾和社會的安定指數都有很正面的作用,因此,保險文化應是向上向善的力量,這種正能量應當體現在保險經營管理的所有環節和細節中。
比如說,在公司愿景中,應當把保險當成是“大德曰生”的治生事業,保險是解決人的生老病死殘和財產損失的財務風險的,“生”是生命的生生不息,或者說生命是每個人天然的權利;而保險正是護“生”的事業,保險的理賠就是對個人、家庭和企業的再生,確保可持續。當一個家庭的主人不幸死亡,其家人可以利用保險賠款得以正常生活;當一個企業家辛辛苦苦創辦的工廠遭遇火災付之一炬之后,可以利用保險的風險轉移機制,使企業獲得重生,從而維護了企業家精神。
再比如說,保險定價應當考慮中國投保人的風險狀況而不應簡單地把國外的時髦或不時髦的產品一股腦兒的搬進來;保險銷售應當根據投保人的財務狀況進行財務核保,並提供合適的保險產品,銷售人員應當具備台灣某保險法學教授說的“專業、誠信、慈悲心”。
再比如說,保險理賠人員應當擁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惻隱之心而不是現在所有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基本上都是法律和醫生出生的狀況。保險因為理賠,才有保費,如果不理賠的話,永遠沒有新的保費產生,我們只有好好的賠了,不讓理賠成為困難,我們才能夠做大做強保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把理賠跟你獲取新的保費連在一起,才能讀懂這句話,這是我對《大學》在保險意義上的詮釋。
六、金融行業需要一起建構我們自己的金融文化
文化建設是一個過程,需要長遠的修行,個人需要修行,行業也需要修行,保險業是如此,對於金融行業何嘗不是如此。保險屬於金融又超越金融,保險同時還是社會保障體系、防災防損體系、農業政策體系和社會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保險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價值,因為保險業曾經存在的問題,迫使我們更多思考行業的定位和價值所在,並從文化、尤其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但是就金融而言,其本身又應當是資金融通的行業,為誰融通?當然是為實體經濟,所以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本身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如保險如果不為個人家庭企業提供風險管理一樣就沒有價值一樣,所以,我們應當一起深入思考行業存在的價值,一起思考我們的本來面目。
麥金農曾就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出過專著,談到了金融深化的重要性,指出了金融抑制存在的諸多弊端,對當年的社會主義國家大加鞭撻。可是經過華爾街的金融危機之后,我們發現過度的金融深化存在的問題則會更加嚴重,中國有句話“過猶不及”,對於有些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假金融創新同樣如此,所以,對於華爾街奉為圭臬的規則並經常教育並銷售到發展中國家的很多金融遊戲和產品,以及美元霸權等,我們需要有所學習、有所吸納、有所防范、有所規避、有所抵擋,並努力不斷提升我們自身的金融文化自主能力!
一點拙見,權供參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