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劉明康:19世紀的中國首富是如何衰敗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王熾
王熾

王熾是中國封建社會唯一一位一品紅頂商人,他在英國《泰晤士報》、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19世紀世界百位富豪”中排名第四,也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國人。他雖然很懂商業,但是他太在乎和清王朝的關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這成為王氏家族衰敗的節點。


王熾在“19世紀世界百位富豪”中排名第四,也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國人。

他在英國《泰晤士報》、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19世紀世界百位富豪”中排名第四,也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國人,他就是云南人王熾,俗稱“錢王”。

王熾是中國封建社會唯一一位一品紅頂商人,而且封的是“三代一品”。(說到紅頂商人,可能大家首先想起來的是胡雪岩,其實王熾跟他同一時代,官階比二品的胡雪岩更高)

中國第一座水電站——昆明石龍壩水電站、昆明第一家自來水公司、第一家電燈公司是王熾創辦的;光緒九年,出資助清兵入越抗法(即史書記載的1884年中法戰爭)的人是王熾;從法國人手里買回“中國第一條鐵路”——滇越鐵路路權的,也是王熾。李鴻章曾稱王熾:“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王熾所創辦的同慶豐在鼎盛時期,曾左右清朝的金融市場。到1904年,戶部看到金融市場在民間商人手中控制,覺得此事不妙,遂成立“大清戶部銀行”。

王氏家族就是少了銀行家的風骨,王熾雖然很懂商業,但是他太在乎和清王朝的關係。他把瞄準清王朝各級官員來放貸,其中有公款也有私款。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這成為王氏家族衰敗的節點。全國發生大動盪,與清王朝關係密切的“同慶豐”受到了巨大虧損。當地商號倒閉后,經營錢莊的各地天順祥分號損失慘重。同慶豐在辛亥革命前貸給清王朝各級官員的公私款,頓時無處討要。各處分號負責人更是開始營私舞弊、攜款潛逃,讓王家雪上加霜。“同慶豐”業務一落千丈,不得不逐個盤點收莊。

19世紀的中國曾出現過兩個商業奇才:南有胡雪岩,北有喬致庸。他們一個是徽州績溪人,一個是山西祁縣人,兩位年齡只差五歲。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生意往來,但在金融業務上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為左宗棠籌措過軍餉、借過外債,用自己的資產負債為左宗棠冒了極大風險。[NT:PAGE=$]

胡雪岩
胡雪岩

胡雪岩去世時非常凄涼,家里的仆人全部遣散,到冬天家里甚至沒有取暖用的炭火。

先看下胡雪岩,1823年出生於杭州一個貧寒家庭,爸爸早年去世,十二、三歲時他去錢莊當學徒。聰明伶俐的他很快被升為跑街。“跑街”相當於現代公司業務部的客戶經理,平時需要出去見大客戶。才十幾歲的他由此熟知了官場做派和世事人心,為日后在官商兩道游刃有余奠定了很好基礎,更重要的是,他認識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王有齡。

胡雪岩認識王有齡時,后者不過是一個落魄子弟,家道中落,懷才不遇。但胡雪岩跟他一談后發現此人不凡,於是慷慨解囊,資助他北上。王有齡此后官運亨通,並利用職務之便幫助胡雪岩,。特別是王有齡擔任浙江巡撫時,胡雪岩得到代理官餉的業務,他很快積聚了大筆財富。

不久,太平天國起義,杭州城被攻破,王有齡自殺了。痛苦中的胡雪岩很快又找到另一個靠山——左宗棠。他對胡雪岩說:“你可以跟著我,但我打太平軍時你得幫忙上糧草。”胡雪岩答應了幫左宗棠解燃眉之急;后來,左宗棠需要洋槍、洋炮時,都是由胡雪岩去借洋債,因為洋人只相信銀行。

1876年,左宗棠上書皇帝嘉獎胡雪岩,胡雪岩受賞黃馬褂、二品頂戴,出盡風頭。

然而,曾國藩死后,李鴻章為遏制左宗棠的勢力,便開始找機會打擊胡雪岩。胡當時經營出口絲業,投資2000萬兩屯積生絲,壟斷居奇,“舉江浙二省之育蠶村鎮,而一律給予定金,令勿售外人,完全售與胡氏”。1882年洋商對胡的壟斷生絲無可奈何,“一斤一兩亦不可得”。

次年,胡又試圖聯合華商壟斷,無人理睬。此時洋商已經徹底被激怒,“共誓今年不販生絲”,再加上世界經濟危機使其期貨交易徹底?停滯?。胡放了一年的生絲不得不到期折本出售,損失八百萬兩。

此時上海道臺邵友濂又故意拖延胡雪岩的餉款二十日。胡雪岩沒有現金之后,無奈中做了一件沒有風骨的事情——他從自己的銀行調現銀80萬兩以供周轉。訊息不脛而走,市場大嘩,說胡雪岩挪用阜康存款。擠兌首先發生在杭州府,泰來錢莊倒閉。后來各地皆發生擠兌風潮。

胡雪岩一落千丈,去世時非常凄涼,家里的仆人全部遣散,到冬天家里甚至沒有取暖用的炭火。據考證,胡雪岩臨終前說:“白老虎可怕。”這“白老虎”說的就是銀子。[NT:PAGE=$]

祁縣喬家堡
祁縣喬家堡

喬致庸,1818年生於祁縣喬家堡,他在包頭先開了商號“復盛公”,然后又開設復盛興、復盛全、復盛西,復盛興、復盛和,建立起龐大的商業網絡。到今天包頭還有句話“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

最初喬致庸的商號都是經營米、糧、茶、鹽,后來他又開了票號做銀行。大家都講這個人是死不起的,如果哪一天他撒手不干了,整個包頭都會癱瘓。除了稱雄於包頭地面的“復字號”,大德通、大德恒兩大票號也活躍於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鼎盛時期的喬致庸家財千萬,商業遍布全國。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

這里有一個故事,預示了喬致庸可能面臨的風險。當時,擔任大德恒票號太原分號的主事叫賈繼英,后來他還當過中央銀行蘭州分行行長。這個賈繼英曾借給朝廷30萬兩銀子,結果取得了慈禧太后西行后稅賦收入的匯兌權。他擅自借款,喬致庸不僅沒有責備,反而大力贊賞。

喬家衰落始於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喬致庸1907年去世,享年89歲)。1925年北洋軍閥時期,馮玉祥部隊向西北撤退,軍餉由包頭商號籌墊,喬家復盛公、復盛全、復盛西損失糧食300萬擔,加上其他損失,合計約150—190多萬銀元。喬家當時沒有做任何拒絕,而是自覺介入軍閥混戰去扶持這些勢力。

按山西民間的說法,張嘴的龍代表官,閉嘴的龍代表商,當兩條龍盤踞在同一座屋頂上時,對院落的主人而言,福禍就在兩可之間。

(本文作者劉明康: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前主席、黨委書記。)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