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伊朗謀和求生

鉅亨網 劉祥航 2014-02-06 07:24


图片说明
伊朗位於阿拉克的反應爐

德國《明鏡》報導,西方國家在去年底,與伊朗談成核談判協議,伊朗不再繼續發展核計劃。對一些伊朗人來說,他們最期待的還是盡快結束國際制裁,可以繼續和外界進行貿易。


■百年機會到來

Daniel Bernbeck 是在德黑蘭德國伊朗工商協會的負責人,特別在 2006 年以前,他致力於化解伊朗與西方世界的貿易障礙,過去幾十年,很多西方政客都為此努力,但收效甚微。

然而,他的諸多努力,卻因為當時伊朗執意快速開始核計劃,而遭重大打擊。西方情報機構推估,伊朗在幾年之間,就將擁有核彈。這無疑對波灣國家帶來巨大威脅,如果這個問題無法以政治解決,以色列更揚言不惜一戰。

過去 5 年來,Bernbeck 似乎就像生活在兩個相對立世界的夾縫中,雙方相互敵視,不過這一切,在去年 11 月 24 日之後,似乎見到轉機。就在這一天,聯合國 5 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及伊朗,在日內瓦簽下具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希望能在未來 6 個月內扭轉局勢。

根據協議,伊朗將會撤回核計劃發展上的重要元素,做為交換,西方世界的經濟制裁可望緩和。

Bernbeck 相信,他看到了和平的契機,他所等待的「100年一次的機會」,彷彿就要到來。儘管,這個機會也可能落空,就像 2005 年。

■痛苦的制裁

當時,伊朗手中僅有幾個濃縮鈾的離心機,而各方的和談眼見可達成協議,讓伊朗凍結核計劃。但和談最終失敗,美國總統小布希 (George W. Bush) 拒絕了提案。

8 年之後,伊朗已經擁有 19000 台離心機,為何雙方又能談和了呢?也許雙方都決定有所讓步,美國不再堅持伊朗必須完完全全放棄核計劃,而以色列的戰爭威脅,與痛苦的經濟制裁,也迫使伊朗重回談判桌。

[NT:PAGE=$]

图片说明
伊朗德黑蘭夜景

過去 3 年以來,伊朗和國際世界幾乎沒有銀行轉帳,來自原油及天然氣的收益遭受重創,只有中國還在購買,但是不是用貨幣,而是提供推土機與建築機械來交換。

國際制裁癱瘓了伊朗的經濟,不過有些國民並不這麼認為,像是 Mohammed Hossein Rafi。他表示,這些制裁行動,只會讓他為自己國家更為強大,而覺得驕傲。

■國家的自豪

Rafi 可算是國內的強硬保守派,何梅尼 (Ayatollah Khomeini) 的忠實追隨者。在 1970 年代,他參加了反巴列維 (Shah) 王朝的行動,隨後參加了兩伊戰爭。現在他在訂定伊斯蘭標準的組織工作,他們想要創造一個類似德國 DIN 的工業標準。

Rafi 說,在國際的壓力下,伊朗更加成長為這個地區科技與研究的領導國家。伊朗甚至已經發現治療 AIDS 的有效藥物,很快就會公開發表。

這位老兵對於和頭號敵人美國談判,抱持高度懷疑態度,並且希望看到談判失敗。而由何梅尼創建的革命衛隊網路,如今仍是伊朗最具權力的組織之一,這些人不相信會有和平,以及當前的核談判。

他說,歐巴馬根本就想要戰爭,如果到了武裝衝突時,伊朗國內早有 5 萬名志願者,願意以自殺炸彈進行反擊。

西方世界期待伊朗新總統 Hassan Rohani 可以進行改革,以減少像 Rafi 這樣的激進論調,而 Rohani 的確在強調,不希望再見到「革命」,希望透過漸進的過程來轉變。Bernbeck 認為,如果這些退伍老兵能在未來的商業模式中得利,或許就能拉攏他們。

■經濟力求表現

Rohani 亟需在經濟上有所表現,他必須趕快讓國際解除制裁,尤其是,要趕在通膨爆發之前達成。這裡的人民原本薪資就不多,每月最低薪資僅 140 歐元,在通膨壓力下,更顯得微薄。伊朗人目前飽受禁運之苦,與 2 年前相較,汽油價格倍增,牛奶與起司更上漲 3 倍之多。

不過,隨著核協議的進行,似乎伊朗在經濟上又重新得到注意。雖然,現在西方世界並未解除經濟制裁,但商務人士已經湧向德黑蘭。伊朗擁有全球第 4 的原油儲量,以及全球第 2 的天然氣儲量,估計有數十億歐元的生意可以在此進行。

[NT:PAGE=$]

图片说明
伊朗現任總統Hassan Rouhani

Bernbeck 因此也變忙了起來,他來到德國伊朗工商協會的辦公室,列出已經在此的企業人士名單,說:「再一次,就只差德國人了。」就他來看,歐洲不僅高層官員紛紛來到德黑蘭,祝賀 Rohani 總統的就職,羅馬、法國的公司,也不想放棄做生意的機會。

他說,現在由歐洲來的飛機上,「全是意大利人」,裡面包括意大利能源巨頭 Eni 的經理。法國人也來了,他們想把 Peugeot 零件賣給伊朗汽車製造商 Khodro。美國人也未缺席,這裡已經有  ExxonMobil、Chevron Corporation 及其他美國公司在此。

■一個伊朗兩個世界

Bernbeck 成長在 20 世紀 70 年代的德黑蘭,經歷了巴勒維 (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 王朝下的石油繁榮年代,不過 1979 年之後,伊朗革命發生,他的一些童年玩伴都成為伊朗革命衛隊成員。1981 年兩伊戰爭爆發,伊朗世界已經和以往不同。

Bernbeck 在離開這裡 26 年之後重回故地,他現在德語說得跟波斯話一樣好,對他而言,西方世界與伊朗的文化衝擊,也是自己要面臨的情況。他想建立商會的透明度及真實性,但也要面對伊朗一些有如黑手黨的腐敗暗流,想要做好並不容易。

Bernbeck 熟知西方與伊朗這兩個世界,他可以理解,為何西方世界幾乎要跟伊朗開戰。但是對許多激進的伊朗人及前總統 Mahmoud Ahmadinejad 來說,他們不惜破壞和平、損壞經濟,也要發展數 10 億美元的核計劃。他們認為,如此才會贏回尊重,Bernbeck 說,對許多伊朗人來說,尊重比和平更重要。

即使是現在的伊朗,也分裂為兩個世界,有些人渴望自由及個性,他們的夢境是美國。但另一些人會在虔誠的禱告之後,繼續喊著一如既往的老口號,像是「美國去死!」

現在的伊朗總統 Rohani,期望將發展經濟列為首位,但是這無法緩解主宰伊朗社會的嚴密規則。如果這個國家有女人化妝,一定會受到公共道德捍衛者要求紀律處置。年輕人會躲在暗處從事這類「西方式」的活動。

這樣的文化衝突,短期內仍不會結束。不過,只要有和平契機,投資人還是願意來到這裡。就像德國人,雖然來得晚,但看上未來潛力,終究還是來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