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致富首部曲:Cost Down!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6-04-13 06:59
壹、前言
勤儉為致富之本;投資與生活首要原則就是Cost Down。低價買股、高價售股道理多存在你我生活中,本文消費行為也奉此為圭臬。約10多年前母親來北居住數日,某晚我與內人陪逛品牌服飾店。母親對一件服飾愛不釋手,售者開出訂價7折賣出;但我堅持還要再降價,一定要把尾數500元去掉;雙方為500元僵持不下。本文的態度不但堅決、固執到內人在旁心驚膽戰;偷偷對我說,趕快買給媽媽啦、500元她要出。最後我祭出最後通牒、其實當時本文一點把握也沒;弄不好就此一舉將把事情搞砸。使出背水一戰招數對店長說:就這樣啦!否則不買了!
貳、買賣與職場生涯、與投資多是一場「非零和賽局」!
然後慢慢帶著母親與內人往服飾店外走。媽媽臉色當然不好看,但因為愛自己小孩也無奈、一臉悻悻然;內人更是不知所措,已汗流浹背了。連我多覺得好像不太對勁時,走沒10步路服飾店老闆走出來喊我們:賣給你了啦!在完成交易後回家路上,母親又是氣又是喜、頻頻向內人說,這小孩子真是..;內人對母親說,他買東西多這樣。其實逛街買東西有項訣竅,很愛的東西要裝成沒買也無所謂樣子,最後走鋼索手法就是不降價不買。其實在使出玉石俱焚殺手鐧時,我已打算若真不降價,就請內人回頭買就是;孝順父母還是最為優先。
這種買東西殺價已經成為習慣,尤其是品牌越知名物品,我越喜歡殺價。除了怕買貴外,也很想趁此知道產品成本底線。有次去買日本最知名品牌液晶電視時,賣方開價10萬新台幣;我就從付款方式下手,也是搞到店長多出來談;店員說降價的空間,大到她無法做決定了。我說全部以現金支付貨款、不刷信用卡、也不分期付款,最後店長答應我的要求,一臺50吋液晶電視降5,000元。可用信用卡支付貨款而不用、可以分期方式付款但卻不分期、十萬貨款多用現金給你啦;這多可以拿來當成殺價籌碼的。但這種購物殺價方式還比不上郭董,因為他將經營原則運用到淋漓盡致;成本最重要、企業與人一樣多在勤儉中成長壯大。
夏普被鴻海買了證明,人只要有本事、資金不是最重要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鴻海正與 APPLE公司協商、或研究討論,下一代3C新產品。而且因為這樣所需要進步顯示器,或許就在APPLE公司授意下;也或許是郭董事長做事風格一向如此,因此積極進行夏普股權購併。由這個角度來看,鴻海集團長購併夏普事件,給台灣年輕人一個非常正面的身教。只要有專業能力、有本事、獲得上游廠商信任,錢根本不是什麼問題。而且也給予所有經營者,購買資產必定要非常講究成本效益;談判過程要細膩與耐心,並且要言之有物,讓對方感受買家識貨、願意降價。依據國際傳媒報導,在鴻夏結盟時雙方對「或有負債」認知差異在於,夏普在中國受到電視補貼費用、庫存跌價損失、及打消停產製造設施資產價值。但這報導被夏普否認,夏普只承認因中國市場業績不如預期,因此虧損擴大、也存在「或有負債」。講到中國市場,我就不信夏普會比鴻海熟稔。
鴻海與夏普結盟商機,如何落實在股票投資上?鴻海集團各公司股價是否低價可買?鴻夏是自2012年起,經過四年多來談判,最近鴻海才終於達成,與日本夏普公司結盟。2016年4月2日下午,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與夏普社長高橋簽訂合作契約,鴻海以3,888億日圓、約合1,108億新台幣,取得夏普公司66%以上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以認購價格每股金額88日圓計,要比當初協議之初的118日圓/股低。鴻海將66%股權分別由,台灣鴻海26.14%,鴻海子公司富士康18.41%,鴻海新加坡公司13%,郭董事長私人投資8.45%等持有。除此之外鴻海還以近千億日圓,買進1,136.36萬特別股;還有在談的銀行團的1,000億日圓別股,日本銀行團希望鴻海買進這些特別股。
叁、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合理股價?以鴻海集團為例!
現在鴻海股價是高或低於合理股價?由以上所購到股權分配狀況,可做為對未來鴻海集團所有上市公司,股票投資佈局重要參考:一、在鴻海公司合併報表中,富士康與鴻海持有夏普股權約合為26.14%+18.41=44.55%。未來鴻海財務報表年報編制,不需與夏普編合併報表;但夏普公司當年經營盈虧,將必需呈現在鴻海公司年度損益表上;必需承擔夏普44.55%的經營成果,擺在損益表盈餘項目的下方,即「業外收益或損失」項目中。二、依據鴻海2015年第四季損益表,該公司該季每股稅後盈餘(以下皆稱:EPS)為3.35元/股,低於市場分析師預估的3.5元/股。由於2016年第一季適逢,兩岸春節與全球消費季節性淡季,因此2016年第一季,鴻海集團不含夏普等公司獲利,可能呈現慣性淡季狀況。三、但因2015年稅後EPS高達9.47元/股,依據鴻海過去股利發放政策,今年現金股利配發應不差;因此今年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可挺住股價。雖然在半年報或年報,鴻海才必需要將夏普公司,經營損益該歸屬的部分,列入損益表業外損益項目。但專業投資基金經理人勢必會將夏普每季損益,就以44.55%比率計入鴻海業外損益中。在夏普經營績效尚未完全改善前,鴻海可能必需承擔夏普44.55%業外損失。
四,根據國際媒體報導,夏普2015年會計年度虧損,可能金額約為新台幣260億元。以這些資料為依據,假設本會計年度、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日本會計為四月制),夏普虧損降為180億新台幣;則鴻海在2016年,台灣會計年度的業外損失,將必需提列80億新台幣。如果鴻海公司股本仍為,目前的1,563.83億新台幣;其預估不計夏普的盈損,今2016年稅後EPS也為9.47元/股,則其稅後盈餘將為夏普折損1.07元/股;預估2016年稅後EPS可能為8.47元/股。五、這樣的估計隱含對郭董所提示的,在2016年4月後的未來四年,集團將力拼使夏普虧損顯著減少,甚至轉虧為盈的假設(Assumption)。本文暫時將夏普對鴻海子公司群創,在液晶顯示器產業所帶進效益忽略;以最保守估計假設,夏普在2016年與群創的液晶顯示器生產製造分工、磨合尚未彰顯效益。但由此也或許可得知,夏普未來技術將可能與群創接軌,群創若能順利接手、可能成為全球最大面板廠?而其它子公司如建漢、亞太電或鴻準等或許也可受益?
用上述資料如何算計鴻海或群創、或是鴻準等集團股價?現在股價是低或高於合理股價?主要關鍵取決於,市場投資人給予鴻海本益比倍數。如果市場給予鴻海本益比為10倍,則鴻海目前市價與合理股價相當。2016年4月1日市價為83元/股,而10倍本益比下合理股價為10*8.47=84.7元/股。但如果合理本益比給予15倍,則其合理股價為127.05元/股;如果本益比為8倍,則合理股價為67.76元/股。前者表示現在83元/股是買進時機,後者則表示現在是賣出機會。本益比是預估者非常主觀概念,如果未來資金環境非常寬鬆,而且最重要是該項產業處成長期;則本益比倍數必然提升。如果缺少一個項目,則本益比倍數就會被調降。這並非只針對鴻海公司,所有上市櫃公司股價評價皆如此。以鴻海股價周K線圖就清楚,這兩三年以來該公司最高股價,為2014年7月中113元/股;之後隨著全球景氣成長趨緩而下跌,最低價約為2015年底72.7元/股。在此樣本期間,股價的中位數值(Medium Value)為98.7元/股;以弱式效率市場行為技術分析定義,目前價位只是中期弱勢反彈格局,談不上強勁「均數復歸」(Mean Reversion)。
肆、結論:如何分辨上市公司股價多空?勤儉為致富之本!
以財務理論觀點,在購買股權、尤其是要獲取經營權的龐大金額買賣中,必需完全遵照「證券交易法」規定;也就是要遵照公開訊息公告規範。購買股權本身就是重大事件,所有過程多會影響股價,因此幾乎每一個關鍵步驟多要宣告。因此在股票投資上,最簡單的思維方式就是,如果鴻海買貴了、則它的股價會下跌;如果買便宜了、鴻海股價會上揚。而以財務計量觀點,它股價的下跌或上揚,會將未來淨變現金流量,反應在其市值變化上。以短線觀點,鴻海確認必需等夏普3,500億日圓,「或有負債」搞清楚後才要簽約。這項訊息發生在2016年2月26日。
當時股價約為78元/股,在郭董事長對夏普「或有負債」大有意見後,鴻海股價為2016年3月2日79.5元/股。換言之,鴻海公司在對夏普購併、因捏住對方「或有負債」籌碼而增加了:1.5元/股*1,56.383億股=234.57億新台幣市值。假設以2016年4月5日,1新台幣元可兌換3.449日圓計,則鴻海因掌握到夏普「或有負債」,以股價增值所估算利益為,新台幣809.04億元。這與夏普原先要價錢4,890億日圓,及最後買價3,888億日圓=1,002億日圓計為80.74%。這兩者其中的19.26%差異,應就是鴻海股價在簽約後再上揚原因。對鴻海公司而言,購併夏普事件只是短線事件,未來長期投資關鍵在於夏普進入集團後綜效。購買股權投資與生活採購一樣,要以低成本介入才能先立於不敗之地,畢竟勤儉為致富之本也。(特別聲明:本文秉財金專業立場,只以鴻海購買夏普股權事件,做財金理論分析;不為文中提及之任何國內外上市櫃公司經營及股價背書;請自行判斷股票投資利潤與風險。)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