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拉肚子兩週引發菌血症 醫師籲提高警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中一名六個月大男嬰,因為腸胃炎拉肚子,反覆發燒,家長以為感冒,就醫沒改善,症狀持續兩週,才轉到慈濟醫院就診,檢查發現是沙門氏菌,引起腸胃炎合併菌血症,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用藥後恢復良好。醫師提醒,嬰兒抵抗力比較弱,腸胃保護性差,如果發生腸胃炎時間超過五天,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儘速就醫。(寇世菁報導)
這名六個月大男嬰,因為拉肚子,咳嗽,流鼻水,還發燒,媽媽以為自己和大女兒都感冒,兒子也被傳染了腸胃型感冒,到診所拿藥後,症狀沒改善,反覆發燒超過兩週,媽媽才覺得不對勁,轉到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就診。小兒科主任李敏駿初步判斷是細菌性腸胃炎,再進行糞便和血液細菌培養,同時發現都有沙門氏菌,不但引起腸胃炎,細菌更進一步隨血液循環到全身變成菌血症,立刻使用抗生素治療。用藥兩、三天,男嬰症狀就緩解,體溫也穩定,恢復正常喝奶與副食品,活動力十足。近十天治療完成,持續追蹤,做第二次血液細菌培養,血液中已經沒有沙門氏菌。
李敏駿表示,細菌性腸胃炎常發生在成人或較大兒童,不見得要用抗生素治療,但這男嬰情形不同,沙門氏菌已隨血液循環散佈全身,可能影響其他器官,甚至造成多重器官衰竭和菌血症,因此使用抗生素治療。
李敏駿指出,一歲三個月到一歲半幼兒,腸胃道發展才會跟成人一樣,在這階段前腸胃保護機制不佳,黏膜無法抵抗細菌,讓細菌容易跑進腸胃,甚至侵襲滲透腸黏膜,透過血液循環到全身,所以腸胃炎合併菌血症大都發生在嬰兒。另外,癌症電療、化療或愛滋病人,由於免疫力較差,也容易發生腸胃炎合併菌血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