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四篇18-21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18 14:02


第四篇 推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第十八章 增強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

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品質安全水準,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第一節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水準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主產區為重點,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研究探索重大建設項目國家統籌補充耕地辦法,全面推進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確保稻穀、小麥等口糧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深入推進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

第二節 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積極引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支援優勢產區加強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等生產基地建設。統籌考慮種養規模和資源環境承載力,推廣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農區畜牧業。分區域推進現代草業和草食畜牧業發展。提高畜禽、水產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準。促進奶業優質安全發展。實施園藝產品提質增效工程。發展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優化特色農產品生產佈局。加快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

第三節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培育融合主體、創新融合方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閒、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激活農村要素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第四節 確保農產品品質安全

加快完善農業標準,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品質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監管,強化產地安全管理,實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用的農產品品質安全資訊平臺,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品質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強化農藥和獸藥殘留超標治理。嚴格食用農產品添加劑控制標準。開展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縣創建行動。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設,強化進口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創建優質農產品品牌,支援品牌化行銷。

第五節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高效施用。實施種養結合迴圈農業示範工程,推動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開展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農產品主產區深耕深松整地,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重點灌區全面開展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推廣旱作農業。在南疆葉爾羌河、和田河等流域,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吉林白城等嚴重缺水區域,實施專項節水行動計劃。加強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第六節 開展農業國際合作

健全農產品貿易調控機制,優化進口來源地佈局,在確保供給安全條件下,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適度增加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積極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開發,建立規模化海外生產加工儲運基地,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跨國公司。拓展農業國際合作領域,支援開展多雙邊農業技術合作。

第十九章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方式,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第一節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通過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託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動實現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第二節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健全有利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政策體系,扶持發展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範發展,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打造高素質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鼓勵和支援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促進農商聯盟等新型經營模式發展。

第三節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培育壯大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援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和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支援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專業化、規模化服務。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積極推廣合作式、託管式、訂單式等服務形式。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完善農村配送和綜合服務網路,鼓勵發展農村電商,實施特色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和“快遞下鄉”工程。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

第二十章 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資訊化水準

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與資訊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力水準。

第一節 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準

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快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綠色增產等技術攻關,推廣高產優質適宜機械化品種和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栽培模式,改善農業重點實驗室創新條件。發展現代種業,開展良種重大科技攻關,實施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行動計劃,建設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龍頭企業。推進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健全和激活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網路。

第二節 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

推動資訊技術與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市場流通、資源環境等融合。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智慧化和精準化水準。推進農業大數據應用,增強農業綜合資訊服務能力。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涉農電子商務。

第二十一章 完善農業支援保護制度

以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重點,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提高農業支援保護效能。

第一節 持續增加農業投入

建立農業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創新涉農資金投入方式和運作機制,推進整合統籌,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逐步擴大“綠箱”補貼規模和範圍,調整改進“黃箱”政策。將農業“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向種糧農民、新型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

第二節 完善農產品價格和收儲制度

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並重,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和市場體系。繼續實施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深化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探索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積極穩妥推進玉米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科學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和吞吐調節機制,引導流通、加工企業等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農產品收儲。推進智慧糧庫建設和節糧減損。

第三節 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發揮各類金融機構支農作用,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完善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支援農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制度。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省級聯社服務功能。積極發展村鎮銀行等多形式農村金融機構。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建立健全農業政策性信貸擔保體系。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準,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圖片來源:中新網/新華網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