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廉價美元時代即將結束 全球開啟“削減恐慌”3.0版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28 08:13


有評論文章指出,為什么中國股市的大幅下跌,應該比之前六個月的飆升引發更大的全球波動?這背后的故事可能還要更復雜一些。中國政府出臺了前所未有的托市措施,試圖遏制拋售現象,結果收效甚微。在證明這個故事“不僅關乎中國”的過程中,其他遭受重挫的新興市場——從馬來西亞一直到墨西哥——也提供了一些關鍵的證據。這些國家的貨幣、股票、債券價格在過去一周大幅下跌。其中一些情況,很可能反映了它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但另外一些則反映更大的局勢。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上周,全球金融市場很不平靜,但除非你是石油貿易商、中國官僚,或者對沖基金經理,否則它和你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現在對所有人而言,形勢都變得可怕了起來。

上證指數周一大跌8.5%,跌勢蔓延到了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場。美國股市周一走出震盪行情,收盤時,涵蓋行業廣泛的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了3.9%,而此前亞洲和歐洲股市出現了更大的跌幅。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下滑,尋求避險的資金紛紛涌向美國國債。

有趣的是,要想指出人們現在對於利率、歐美企業利潤,或是經濟增長的展望,與一周之前有什么不同,似乎並沒有簡單明確的說法。一周前的標普500指數,比現在高出10%。

這個故事具有真正的全球性,它從上海街頭——炒股近年來已成為那里中產階級的一種休閑活動——延伸到中東和中美洲的油田,再到華盛頓大權在握的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下面就是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中國是這一輪全球性波動最直接的觸發者。周一,中國股市大幅下跌,這其實是今年夏天已經成型的一個下跌頻道的延續,只是因為有政府干預,跌勢會時不時地暫停。

中國經濟正在放緩,而上證指數自6月12日以來已經下跌了38%,這確實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毫無疑問,這個巨大的經濟體在轉變增長模式,從過去二三十年里投資和出口主導的繁榮,走向更具可持續性的模式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但是,用中國的問題來解釋全球各地的市場動盪,理由並不很充分,因為還存在以下事實: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年中急劇飆升,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中產階級開始投資股市。即使在今年夏天的暴跌之后,上證指數今年的跌幅還不到1%,較去年同期仍高出43%。

為什么中國股市的大幅下跌,應該比之前六個月的飆升引發更大的全球波動?這背后的故事可能還要更復雜一些。中國政府出臺了前所未有的托市措施,試圖遏制拋售現象,結果收效甚微。

在證明這個故事“不僅關乎中國”的過程中,其他遭受重挫的新興市場——從馬來西亞一直到墨西哥——也提供了一些關鍵的證據。這些國家的貨幣、股票、債券價格在過去一周大幅下跌。其中一些情況,很可能反映了它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但另外一些則反映更大的局勢。

可以把這一現象稱作“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的3.0版本。

第一次“削減恐慌”發生在2013年6月,這個可愛的說法是指,全球金融市場發現美聯儲真的要逐漸削減(taper)量化寬鬆的規模——簡單地說,就是美聯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其注入金融體系的資金——之后,全球市場集體陷入了癲狂狀態。第二次“削減恐慌”發生在2014年10月,當時美聯儲打算在2015年加息的意圖,變得更為明朗。

實際上,美聯儲的貨幣寬鬆政策,促使全球投資者尋找收益率更高的證券。他們在很多增長更快的新興市場找到了這樣的證券。從2010年到2013年,資金不斷涌入這些國家,尋求更高的回報,於是推高了資產價格。

但隨著廉價美元時代即將結束,那些熱錢就撤離了,導致利率出現了急劇飆升,使那些新興經濟體受損。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申鉉松(hyun sung shin)更詳細地闡述了這種情況為什么會發生,以及它是如何發生的。

金融市場的重挫對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有尤其巨大的影響,其中石油是對經濟影響最大的。

石油價格已經從6月底的每桶60美元左右,跌至周一的不到40美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對美國和歐洲的能源消費者來說是好訊息,但由於存在復雜的反饋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於新興市場更大范圍的恐慌,可能既是一個原因,又是一個結果。

去年下半年石油價格開始暴跌時,人們普遍預期油價下跌會導致全世界的石油開采停止,有助於維持市場的平衡。但美國的產油企業持續生產,盡管價格下跌,仍在持續供應。

其中一個反饋環是: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減速降低了需求。供應充足但需求疲軟會導致價格下跌,這種情況反過來會導致俄羅斯、中東和拉美的能源生產國經濟形勢愈發疲軟。

在所有這一切的背景下,美聯儲即將做出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美聯儲官員已經滿懷信心地表示,美國國內經濟已步入正軌,而且過去七年一直讓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現在是時候提高利率了。美聯儲可能會在9月16日和17日召開的政策會議上,做出這個決定。

美聯儲官員表示,決心以美國的經濟狀況為基礎,來確定最合適的利率,而不會對市場波動做出過度的反應。最近這一輪波動,將會考驗他們的決心。

評論人士一直指責美聯儲,對最近金融市場的動向反應過度,這種抱怨讓美聯儲官員大為惱火。他們稱自己是根據實體經濟的指標,如通貨膨脹和就業數據來制定決策的。如果市場動盪一直持續到下次會議,但經濟數據依然像最近的數據一樣健康,他們便會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

當然,美聯儲的任務是根據將來的經濟走向,而不是過去的經濟形勢來制定政策。如果市場持續下挫,可能會危及美國的增長前景。但另一方面,保護投資者免受市場下行風險的沖擊,並不是美聯儲的職責。

如果說過去幾天讓我們明白了什么,那就是,不管作為美國央行的美聯儲有什么行動,全球市場都會做出很大反應。

翻譯:土土、陳婷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