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一斤廢鐵身價抵不過一斤廢紙 18種大宗商品再入熊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19 09:44


前兩天,回收廢品的宋師傅在杭州慶春路上遇到一個老主顧,對方想把一個60多斤的鐵架子送給他,結果遭到了婉拒。 “他們不知道行情,以為這是搶手貨。”宋師傅說,當時他心算了下,他得騎車穿越大半個杭州把這個大塊頭送到資源回收筒,勉強賺個二十多塊錢,“現在一斤廢鐵皮只能賣兩毛錢,好點的鋼筋能賣到四毛錢。” 宋師傅也許想不到,他的這一聲拒絕會讓遠在大洋彼岸西澳大利亞州的房產商們也感受到一絲寒意。 廢鐵身價不如廢紙 算上拒絕的這單生意,宋師傅已連續好幾個月沒有收過廢鐵了。上周他的朋友幫一家公司搬東西,對方也提出拿一堆廢鐵抵扣搬家費,結果被拒絕。因為即使把東西運到資源回收筒,他們也不見得收。 一個月前,全國多地螺紋鋼價格一度跌破2000元/噸大關,創下15年來新低。杭州一些廢品資源回收筒開出了0.1元/斤的超低回收價。而在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時經濟最糟糕,一斤廢鐵也能賣到0.5元。 2011年前后,宋師傅在火車東站附近承包了一個小區,廢鐵回收價接近1.6元/斤,至少是現在價格的四倍。而今年年初,一斤廢鐵還能賣到六毛錢,沒想到半年后幾乎無人問津。 廢鐵究竟“賤”到何種程度?目前一斤廢紙板的價格是0.25元,廢報紙的收購價為0.5元/斤,二者身價都要高於貴為金屬的鐵。 一噸鋼材利潤只夠一瓶礦泉水 從事螺紋鋼銷售的邵經理經歷了鋼材價格最輝煌的時期,那個時候鋼貿商倉庫里的螺紋鋼是搶手貨,誰家庫存越多資金實力越強,也越能從銀行貸到錢。 隨著鋼材價格節節走低以及鋼貿商資金鏈斷裂,現在已經沒有鋼貿商去壓庫存了。“有訂單了直接問鋼廠要貨,我們就賺中間的差價。”邵經理說。即便如此,他們的利潤也從前些年的20元/噸下降到現在的10元/噸不到。 相對於鋼廠來說,利潤就更低。2013年,國內鋼廠每生產一噸螺紋鋼,利潤抵不上一瓶可樂。兩年后的現在,這個利潤薄到只夠買一瓶礦泉水,一些中小型鋼廠甚至出現了巨額虧損。 由於產能嚴重過剩,一直以來,國內鋼廠的生產邏輯是通過加大產能來降低成本,以獲取更多利潤。在沒有需求支撐的背景下,這樣的惡性競爭只能讓價格越來越低。 也許是看到了死拼規模這條路走不通,上半年一些大型鋼廠終於開始收縮產能,導致國內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3%,出現了近20年以來首次下降。與之對應的是,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 鐵礦石價格腰斬再腰斬 早在2003年,中國就成為了全球鋼鐵產量最大的國家,帶動原料鐵礦石走出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澳大利亞占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鐵礦石貿易,是中國“大煉鋼鐵”最大的受益者。 作為鐵礦石主產區的西澳大利亞州則享受了長達十年的鐵礦石價格繁榮,為人熟知的必和必拓、力拓以及福蒂斯丘金屬集團都誕生於此。 過去五年,這三家公司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修建礦山、鐵路和港口,使得鐵礦石產量翻倍,達到了7.17億噸。這些投入最終都被轉嫁到一塊塊鐵礦石上運往中國。2011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家鐵礦石廠商聯合將價格推高至190美元/噸的歷史高位。 鐵礦石牛市,不但給西澳大利亞政府解決了就業難題,而且帶來了豐厚的稅收,該州更被戲稱為“中國的采石場”。 但這些巨頭顯然高估了中國經濟的走勢。隨著經濟放緩和結構調整,中國需求遠遠無法支撐鐵礦石的開采量。過去12個月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額下跌了約35%,今年4月份每噸鐵礦石的價格一度跌至40美元/噸,不到最高點的四分之一。 澳大利亞陷入鐵礦石之痛 西澳大利亞州的繁榮戛然而止。在鐵礦石價格最高的時候,這個州的失業率僅為3.8%,而現在受多個礦產倒閉的影響,已經上升至5.8%。 在澳大利亞全國房價同比上漲7.4%之時,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房價卻下降了0.2%。特別是二季度,珀斯市區房價中值下降2萬澳元,創下兩年來最大跌幅。 幾個月前,澳大利亞財政部長霍基對外表示,自鐵礦石價格從190美元/噸最高點后每跌10美元,澳洲政府就損失250億澳元(約合190億美元)。鐵礦石的持續下跌已經成為政府不可承受之痛。 這一情形會繼續惡化嗎?答案很可能是澳洲政府不愿看到的。2014年力拓鐵礦石發運量首次超過3億噸,2015年計劃產量3.3億噸。巴西淡水河谷也計劃在未來兩年將產能擴大至4.5億噸。 不斷擴產以壓低成本,在熊市中可以輸掉利潤,但不能丟掉競爭力和市場份額。這種似曾相識、略帶惡意的競爭已經在國內鋼材市場上演過一遍。 從7月份開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進入加速下探階段,國際金價、國際油價及銅價屢屢創下階段新低。資料顯示,彭博社追蹤的22種大宗商品中,有18種資產價格跌幅都達到或者超過了20%,進入技術性熊市。巧合的是,這一數據與2008年10月相同。 一個半月內國際油價大跌近30% 首先是國際油價。一個半月內,國際油價大跌近30%,並更新六年多新低點。 在今年3月中旬到5月初,紐約油價累計漲幅一度超過40%,布倫特油價反彈27%,兩大基準油價都突破了每桶60美元。 當國際機構開始唱多的時候,國際油價上演了一場“過山車”行情。截至目前,紐約油價累計跌了28.5%,布倫特油價累計跌了22.9%。在此輪“二次探底”過程中,紐約油價已連續更新六年多以來的低點,其中,在8月14日盤中,一度跌破每桶40美元。 在專家看來,希臘債務危機及伊朗核問題的和解是觸發下半年國際油價變臉的導火線。 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認為,希臘問題緩和,7月伊朗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使得市場擔憂未來有更多的原油涌入市場,加劇全球原油供應過剩的壓力。 除了供應面的壓力之外,美聯儲可能加息,美元走強給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走勢也帶來了較大壓力。 國際銅價觸及六年低位 8月17日歐洲市場盤中,倫敦3個月期銅價格下跌。上周,國際銅價觸及六年低位(5062美元/噸)。交易商關注中國是否有刺激經濟的新舉動。 上月中國股災和希臘危機帶來的恐慌在全球蔓延,大宗商品紛紛卷入雪崩。近期又受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影響,擔憂中國需求降低,8月12日倫銅、倫鋁、倫鎳均觸及新的六年低位。comex(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期銅也創下2009年7月以來最低價。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約占全球銅需求總量的40%。中國經濟形勢通常在素有經濟晴雨表的“銅博士”身上體現。 財經評論:大宗商品未來還得看中國臉色 大約在一年多前,一位同事的孩子在幫家里賣完廢品后跑回家抱怨,這個有償勞動越來越沒意思,因為根本賺不到什么錢了。在孩子眼里,數字是最直觀的,同樣一堆東西原來能賣50元,現在只能賣25元,付出的勞動是一樣的,顯然回報不高了。 如果將那堆廢品分拆開來看,就不難理解這輪大宗商品的大跌。比如,紫銅一年前還能賣20多元/斤,現在只有13元/斤左右。一年前兩個4升裝的礦泉水瓶值一毛錢,現在只值五分。前者對應的是銅,后者對應的是石油。 過去的10-15年,大多數大宗商品走出了波瀾壯闊的牛市,這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分不開的。年初中國正式成為世界第一石油消耗國,復制了在銅、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上的成就。 對於全球大宗商品原產國來說,中國絕對是一個好買家。需求量長期保持穩定,並且逐年提升不說,關鍵是因為缺少議價權,不怎么“討價還價”。這也是全球三大鐵礦石廠商敢於把價格拉到190美元/噸高位的原因,要知道2003年一噸鐵礦石的價格不過30美元。 不過和這么個好買家做慣了生意,也容易陷入到非理性的繁榮中去。現在我們知道,中國連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建立在大量投資上,過的是大消耗低產出的日子,難以為繼。一旦中國收緊褲腰帶,全球資源性商品的供需平衡就會打破。 舉例來說,原來澳大利亞某礦山挖10噸煤,來自中國的訂單可能有15噸,怎么賣都可以。后來中國訂單下降到10噸,能夠達到供需平衡。而現在,這些礦主只接到5噸訂單,不可能再賣到原來的價錢。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模型還是建立在“真實”需求上的,即假設所有的煤運到中國后最終被消耗掉。但事實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這一點並不成立。 2010年前后,許多大宗商品原產國發現來自中國的需求甚至比之前更旺盛了,許多大宗商品價格也走出了金融危機后的低迷。於是,相關公司更積極地擴產,以求將東西賣到中國。 但隨后很多人發現,賣到中國的鐵礦石、煤炭、銅都只是堆在港口,沒有被送到廠里。因為很多公司采購這些商品,為的不是生產,而是變相向銀行獲取低廉資金。在中國,這些大宗商品已經變成了一種融資工具。 2013年3月份,中國的鐵礦石庫存量和國際鐵礦石價格產生了嚴重背離。前者創下了2007年以來的新高,后者卻在半年的時間里下跌了25%。 直到這時,運作大宗商品的國際公司才意識到來自中國的需求充滿了不真實。這種不真實再疊加經濟下行的需求萎縮,為多數大宗商品的牛市畫上句號。 至於這輪調整還要持續多久,還得看中國經濟的臉色。不過,即便是中國經濟恢復了活力,歷史也很難簡單重復。比如,更強調綠色gdp的政府還會允許使用那么多煤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