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不斷“炒作”希臘危機背后的隱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19 08:27
當地時間上周五晚,歐元區財長於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批準在未來三年向希臘提供多達860億歐元的救助貸款。歐盟官員稱,向希臘發放的第一筆援助款項規模為260億歐元,其中包括8月20日之前發放130億歐元。這標志著籠罩在歐洲上空數月之久的希臘債務危機,在8月20日下一個償債截止日期之前取得了突破。
希臘債務危機如今終於達成了紓困協議,讓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氣。不過,希臘危機的最大贏家很可能是德國。
由於投資者在危機期間紛紛購買更為穩定的德國債券,顯著降低了德國國債的收益率。之前歷屆希臘政府每次在和債權人進行談判並有可能違約時,德國政府就能為其發行的國債省下一大筆錢,這樣數年來希臘屢次處於這樣的境地中,實際上讓德國每次都欣喜不已。即使每當達成一次成功救助協議,讓德國政府付出略微增加一些的利息支出,也大多是短期行為,對於更多情況下的不利訊息來說,仍讓德國政府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超過1.5個百分點。而這對於發行幾近天文數字的德國國債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個較大的數額,逐年積累下來,自然就很可觀。在10日出爐的德國經濟研究所(lwh)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德國在希臘危機中受益》中,iwh的學者首次計算出希臘危機對於德國的利好:希臘危機讓德國政府省掉了超過1000億歐元的債券利息支出,這意味著即便希臘對德國所有債務違約(總價值約為900億歐元),德國政府還是賺了。報告甚至預測,現在希臘危機已經得到緩解,除了如愿得到希臘政府支付的巨額利息之外,德國所省下的1000億歐元成本也已超越希臘危機對德國經濟造成的沖擊。此外,德國的受益還將持續相當長時間,因為德國在過去幾年中發行的中期和長期債券有相當大的數額仍然還遠未到期,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延長德國國債盈利的時間。
在商業領域,自2011年以來,在歷屆希臘政府為還債而進行私有化的過程中,為了換取經濟援助,先后和德國政府簽訂了很多重要的合同。如法蘭克福機場通過和希臘當地一家企業合作,以10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希臘當地的14座機場,其中包括著名的旅遊線路,如科孚島航線。雖然各方都沒有明說,但是一切跡象顯示,德國企業的收購行為顯然是以低價進行的,也就是說,有的德國企業在希臘危機期間進行的私有化過程中,已經以較低的價格獲得了超值的回報。
德國在進出口領域同樣受益不淺。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德國外貿出口總額為1.133萬億歐元(同比增長了3.7%),進口總額為9150億歐元(同比增長2%),德國的貿易順差達2170億歐元,超過了德國在2007年創下的1953億歐元的順差記錄。德國外貿的三項數據都創下了歷史記錄,並成為全球最大貿易順差國,順差相當於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貿易順差之總和。德國能取得如此佳績,除了其制造業本身的強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歐元匯率走低。從2014年1月1日算起,2014年全年歐元兌美元匯率貶值了約12.2%;至2015年3月11日,歐元兌美元貶值了約23.4%。而希臘危機正是長期打壓歐元匯率的因素。
德國的利益也決定了德國政府在希臘債務問題談判時的態度。對於歷次希臘債務危機談判,德國政府都是異常嚴厲和強硬,從而給外界以悲觀的預期,引發資金避險和歐元貶值。但另一方面,德國又不能讓希臘真的退出歐元區,因為這樣會永久地失去希臘危機這一“炒作題材”。所以每次當希臘債務談判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時,德國又會適時地出來救場,緩和一下立場,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等到局勢略有好轉,態度又重新轉向強硬。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炒作”中,德國成功地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