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事件重演 黑青中槍危殆 布朗被殺1周年 示威變警民槍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兩名警員在中槍倒地的黑人青年旁看守。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前日為美國黑人青年布朗於密蘇里州弗格森市遭白人警察槍殺一周年,大批民眾上街遊行悼念布朗,並抗議白人警察種族歧視、對黑人暴力執法。示威起初大致和平,其後演變成警民衝突,部分示威者深夜開始破壞商舖,據稱是布朗好友的18歲黑人青年哈里斯更向警車開槍,遭警員開槍還擊,現場情況一片混亂。消息指最少2人遭槍傷,其中哈里斯情況危殆,另有1名警員遭磚塊擊傷面部。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布朗家人前日率領約千名示威者默哀4分半鐘,以悼念被槍殺後倒臥馬路4個半小時的布朗。有示威黑人把臉塗成白色,抗議種族歧視,他們高呼「黑人生命也重要」、「種族主義正毀滅美國」等口號,在弗格森警局等政府部門外示威。
到晚上約10時,數十名示威者聚集在布朗去年被殺的西弗洛里森特大街,有人更擊毀店舖玻璃,防暴警察隨即驅趕。示威者一度散去,但很快重新聚集,並以手臂互扣逐步逼近警方防線,又向警員投擲水樽,高呼「我們準備好對戰」。
直至晚上約11時15分,哈里斯使用偷來的手槍向在場兩輛警車開火,令情況失控。其中一輛警車內的女警向哈里斯還火,擊中對方,哈里斯逃走時再向追趕的4名警員開火,4名警員亦向哈里斯開槍。
消息指衝突中最少2人中槍。有在場記者指共聽到最少20多響槍聲。另有途人拍到一名黑人青年中槍倒地,兩名警員其後向該青年扣上手銬及在旁看守。當局其後出動直升機在上空監視,並加派防暴警察及警車到場增援。有警員把遭槍擊的警車相片上載微博twitter,可見車窗出現彈孔。
聖路易斯縣警察局長貝爾馬爾則表示,事發前有兩幫人曾爆發槍戰,其中一名疑犯逃跑時遭探員駕車追截,於是向警車開槍,車內4名警員隨即下車與疑犯駁火,並多次擊中疑犯,該4名警員已被暫時停職。當局相信,曾參與駁火的槍手共有6人,暫未確定警方提及的疑犯是否哈里斯。
除弗格森外,紐約曼哈頓聯合廣場、匹茲堡、丹佛,以至倫敦的美國大使館外,均舉行了相關示威。
18歲黑人青年布朗去年8月9日從便利店回家途中,與白人警員威爾遜發生衝突,手無寸鐵的布朗遭後者開槍射殺。大陪審團其後裁定威爾遜免被起訴,觸發全國170多個城市大規模示威,部分更演變成騷亂。
黑人青年布朗被殺事件,令人關注弗格森市警隊執法歧視的問題。居於當地的45歲前黑人警員柯克伍德坦言,警隊內的確存在種族歧視,自己亦曾遭示威民眾投擲水樽及言語侮辱,令他意識到若再不離開警隊,可能會遭受傷害,又或在逼不得已情況下傷害他人,故最終在9周前辭職,調到其他政府部門。
曾參軍的柯克伍德在弗格森長大,自小希望在市內巡邏,令居住的地方更安全,雖然弗格森2.1萬名居民中有2/3為黑人,黑人警員卻寥寥可數,結果柯克伍德在3年前成為當地4名黑人警員之一。
柯克伍德坦言,警員對報案者態度不一,若白人報警會按既定程序查詢,若是黑人報警,部分警員會敷衍了事。自布朗事件後,弗格森已流失近1/5警力,部分警員因當局的調查而被迫辭職,也有像柯克伍德般選擇調職至其他部門。
《文匯報》「環球點評」分析,美國黑人青年布朗去年遭槍殺事件,令全球目光聚焦在密蘇里州弗格森市,當地彷彿成為白人警察種族歧視、濫用暴力對待黑人的象徵。事實上,弗格森所在的聖路易斯縣,在全美的黑白人社區隔離排名第9位,意味當地黑白人種甚少交集,更甭論交流融合。這除了要歸咎他們對彼此抱持的態度,亦涉及房屋政策,為此密州州長尼克松最近積極推動房屋融合政策,以減少房屋出租時出現的歧視情況。
普遍而言,美國黑人收入較低,他們聚居的社區,無論在環境及治安方面也明顯較差,槍擊案頻生,去年布朗被擊斃的社區,便因犯罪率高而惡名昭著。美國聯邦政府早在約40年前,便推出第8段住屋計劃(Section 8 vouchers program),希望讓低收入人士有機會向上游,進入一個有較多機會發展的社區,全國參與者有2/3是非白人,當中包括不少黑人。
然而不少白人地主至今仍把這批計劃參與者拒諸門外,令黑人只能繼續聚居在黑人社區。根據2012年的數據,居住在聖路易斯縣黑人獲批住屋貸款的比率較白人低,這也令黑人更難以負擔樓價較貴的白人地區。有發展商坦言,不少白人抗拒黑人搬到他們居住的社區內,即使有機會搬到這些社區的黑人,也要時常擔心在街上遭到警察截查,或承受區內白人的白眼。
布朗事件後,弗格森市似是作了多種改變,其中最明顯的是市內的警察局長、首席法官及市行政官全改由黑人出任,不過吊詭的是,他們只屬臨時性質,短期內皆會離任或退休,這對該市推行長遠融和政策方面,恐難起實際作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