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面臨的現實難題:資本輸出無意識形態配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04 08:07
有評論文章指出,中國遇到的最大障礙還有,中國資本和產能的輸出,往往遭致西方社會尤其美國的“關切”。中國對非投資被視為“新殖民主義”——這是批評;亞投行則引起美日排斥,這是忌憚。中國“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戰略步伐,可以說蹣跚前行、舉步維艱——這多拜美國的掣肘。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帶給這個世界的宏大敘事。有人稱為這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果然如此嗎?說對了一半。
雖然都是資本的輸出,但美國目的性更強,除了幫助戰后歐洲盟友恢復經濟,也是打造意識形態同盟。更要者,歐洲對美“馬歇爾計劃”具有主動訴求而非美國被動強推。
中國“一帶一路”,主推資本和過剩產能,是經濟戰略。而且戰略所及國家和地區,范圍廣闊,涵蓋不同類型的文明和國家。相關國家也是基於后危機時代的利益考量,對於中國資本有何樂而不為的想法。
由於沒有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利益的趨同性,相關各國對“一帶一路”戰略表現隨意,而且受美國影響較大。尤其是美國盟國,既要中國資本又要看美國臉色,因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看上去熱鬧,但在推行中充滿不確定性,甚至有中途中斷情況。
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戰略還是停留於機制準備階段。即使是吸引歐洲背叛美國、讓美日尷尬和驚詫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57個創始成員國在簽約時也少了7個國家。其中,就包括了和中國有島嶼主權衝突的菲律賓和馬拉西亞,以及在中美兩強間搖擺觀望的泰國。雖然這只是技術因素,相關國家國內審批時間存在時間差,年底aiib正式運行應無問題。
至於和“一帶一路”戰略相關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這兩項高達1400億美元的龐大資金計劃似乎進展不大。剛剛在俄羅斯烏法閉幕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又設立了防范金磚國家金融風險的外匯儲備資金池。但這些由中國出大頭的資金,目前都沒有進入實質性運用階段。
中國資本真得是多得用不完?未必。
最新報導顯示,截止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債高達1.67萬億美元,雖然低於相關大國但也存在一定風險。另一個例子也說明中國未必不差錢,中國網絡網慢價貴引起了李克強總理的重視,要求具有壟斷特色的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三大運營商反應遲鈍不說,給出的理由是硬體建設跟不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目的是推進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本國最重要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有缺陷,“安外不安內”讓人看不懂。
再者,aiib57國資金規模只有千億美元。可日日本自啟爐灶的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就達1100億美元。固然有日本抗華的因素,單從中國一直未停要求美日加入aiib的努力看,日本財力並不比中國弱。而且日本在操作國際金融貸款方敏比中國更有經驗。aiib要成為世界銀行(wbg)那樣的全球性金融機構,還真的需要美日的加盟。
再看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成效。
如果說墨西哥高鐵項目的流產,是由於墨西哥國內政治斗爭所致,那么中日兩國在泰國高鐵項目競爭中則凸顯中國競爭力的硬傷。就技術言日本新干線技術成熟,中國高鐵發生過重大事故;就融資言,日本給出的條件更加優惠。權衡利弊,泰國選擇了日本高鐵項目,中國只是獲得了稍低層次的動車合同。中日泰國高鐵項目的博弈,凸顯中國產能和資本輸出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中日在印尼的高鐵項目競爭激戰正酣,印尼已經交與第三方對中日高鐵進行綜合評估,鹿死誰手還未見分曉。
至於在印度在俄羅斯的中國高鐵項目,即使雙方達成協議,要執行乃至達到最後的受益,依然不明朗。
因而,李克強總理一直推進的中國高鐵外交,目前尚未達到預期。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折射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至於中國在一些國家開展的投資項目,如希臘的海港、緬甸的水電站,也會行為政府更迭而發生變化。花了冤枉錢,但是達不到資本和產能輸出的目的,這對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言,簡直難以置信。這也凸顯,沒有意識形態認同和政治影響力配合的資本輸出,投入產出比很難預估。這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面臨的現實尷尬。
中國遇到的最大障礙還有,中國資本和產能的輸出,往往遭致西方社會尤其美國的“關切”。中國對非投資被視為“新殖民主義”——這是批評;亞投行則引起美日排斥,這是忌憚。中國“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戰略步伐,可以說蹣跚前行、舉步維艱——這多拜美國的掣肘。
除了中國產能和資本輸出遇到的坎坷,中國軍火出口也遭遇麻煩。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的第三大武器出口國,但從土耳其購買中國紅旗9導彈的功虧一簣到剛剛泰國所購中國三艘潛艇(價值10.6億美元)合同的流產,都有美國因素的存在。前者是北約成員,美國不允許北約國家土耳其向共產主義中國購買武器;后者則是美國的東南亞盟國,美國更不愿意泰國在亞太動搖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基礎。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要走得堅實有力,既要確保資本和產能的有效輸出,更要保證較高的投入產出比。而這,必須借鑒“馬歇爾計劃”的經驗,而且要和美國維持相對和諧的雙邊關係。
但這正是中國暫時無法破解的難題。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本文觀點不代表署名機構立場)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