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林毅夫:中國經濟具備成長8%的潛力 要有成長的自信 更要不斷調結構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周日 (23 日) 在復旦大學第十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從理論與宏觀政策視角解析中國經濟潛力與成長挑戰。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林毅夫:中國經濟具備成長8%的潛力 要有成長的自信 更要不斷調結構(圖:Shutterstock)

林毅夫指出,研究顯示中國經濟具備 8% 的成長潛力,但近年來成長持續下滑,去年僅達 5.2%,這既源自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尚未完全擺脫 2008 年金融危機影響的外部環境,也與國內恢復成長的信心不足有關。


林毅夫強調,中國經濟成長潛力尚未充分釋放,關鍵在於突破認知盲點、透過理論創新優化政策認知。

他並提到,2014 年中國按購買力計算已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一地位變化引發了美國的戰略調整,從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到川普時代的逆全球化舉措,本質是對中國發展速度的應對。

林毅夫判斷上述矛盾將長期存在,直至中國人均 GDP 達到美國的 50%、經濟規模為其兩倍且可動員力量更強,同時京津滬與東部五省 4 億多人口的人均 GDP 與美國持平,屆時技術與產業水平接近,美國將難以透過「卡脖子」手段遏制中國。

林毅夫說:「這需要時間,在此之前,風高浪急的挑戰會不斷出現,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針對「國進民退」與人口老化的唱衰論調,林毅夫以出口數據為例回應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WTO) 後,民營企業貢獻了年均 24% 的出口成長,但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出口增速下滑加上產能過剩,政府透過投資高速公路,從 2008 年 6 萬公里增至逾 18 萬公里、高鐵超過 4.5 萬公里等大企業穩健成長、保民營計畫發展為實際企業。 

林毅夫說:「究竟是民退導致國進,還是國進為民營創造條件?需要理性思考。」

針對人口老化影響成長的觀點,林毅夫指出,經濟發展更取決於「有效勞動力」數量,當前中國勞動者平均教育年限 10.8 年,近年來退休者約 7 年,新進勞動者超 14 年,整體有效勞動力規模實際在增加。

林毅夫還說,相較於全球 53 個老化國家,中國人均 GDP 並未普遍受老化拖累,中國學者勿盲目跟隨國外唱衰聲音,應客觀看待中國成長的真實潛力。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