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Polymarket 如何用「機制」鑄造「機率」

金色財經

作者:Movemaker;來源:X,@MovemakerCN

將 Polymarket歸類為投機平台,是一種嚴重的誤讀。它的核心功能,是將人類對未來事件的集體研判,實時壓縮並證券化為一個可交易的金融資產。因此,要真正理解其定價系統,我們必須超越「0.9 美元代表 90% 機率」的表層直覺。

本文將從一個簡單的、您在交易時一定會問的問題出發,為您揭示 Polymarket 背後嚴謹的定價邏輯,以及為什麼這個邏輯是牢不可破的。


1. Polymarket 的兩大基石:「數學」與「金錢」的硬約束

要理解 Polymarket,你不需要一開始就鑽研複雜的模型,只需要理解兩個讓它得以運轉的「硬性規定」。

基石一:數學的硬約束(機率必須 = 100%)

首先,Polymarket 上的每一個市場,在數學上都是一個「完備且互斥」的事件。

  • 完備:意味著所有可能的結果都被列出來了。

  • 互斥:意味著兩個結果不能同時發生。

在一個最簡單的二元市場中(例如:「A 事件是否發生?」),結果只有兩種:{是} 或 {否}。

根據基本的機率公理,所有可能結果的機率加起來必須等於 1(即 100%)。因此,我們得到了第一條不可違背的數學約束: P(是) + P(否) = 1$

這個等式是後續所有分析的數學錨點。

基石二:金錢的硬約束(價格必須 ≈ 1 美元)

數學公理只是理論,Polymarket 的優勢在於它用金融工程的手段,在現實中強制執行了這一約束。

這個機制就是「1 美元兌付保證」。

1. 創設「完整市佔率」

你不能只買「是」或只買「否」。要參與一個市場,你必須:

  • 存入抵押品:你向智能合約存入 1 USDC。

  • 獲得「套裝」:合約會立刻鑄造並發放一整套結果代幣給您,即: 1 USDC → 1 份 A-Token (是) + 1 份 B-Token (否)

  • 2. 「贏家通吃」的結算

    在合約到期結算時,由於事件是互斥的(「是」和「否」只有一個能贏),這套市佔率的價值被嚴格鎖定:

    • 當預言機裁定結果為 「A」 時: - 你的 A-Token (是) 現在價值 1 美元,可以兌換回 1 USDC。 - 你的 B-Token (否) 價值歸零。

    • (若結果為 B,則反之亦然)。

    3. 「無套利」的價格錨定

    這一機制最關鍵的影響是:在事件最終結算的那一刻,一套完整的 {A-Token, B-Token} 市佔率組合,其總價值確定無疑地等於 1 美元。

    既然我們知道這套市佔率在未來保證值 1 美元,那麼它在今天的市場價格就必須無限接近 1 美元。如果價格偏離,套利者會立即出現,將價格強行拉回:

    • 情景 1:價格之和低於 1(例如:$0.95)。如果 A-Token 賣 $0.60 且 B-Token 賣 $0.35,總價為 $0.95。 套利者會立刻在市場上花 $0.95 美元買入一整套市佔率,並持有到期。到期後,這套市佔率 100% 能兌付 $1 美元。套利者以 95 美分的價格,購買了一張 1 美元的「安全債券」,鎖定了 (1−0.95)/0.95≈5.26% 的無風險回報(假設平台和 USDC 無風險)。這種買入壓力會使價格重新回升至 $1。

    • 情景 2:價格之和高於 1(例如:$1.05)。如果 A-Token 賣 0.70 且 B-Token 賣 0.35,總價為 $1.05。 套利者會立刻自己存入 1 USDC,鑄造一套新的 {A, B} 市佔率,然後馬上在市場上以 $1.05 美元的價格賣掉。他們用 1 美元的成本,瞬時套現了 $1.05 美元,憑空獲利 $0.05。這種賣出壓力會使價格重新回落至 $1。

    這種雙向的套利壓力,迫使市場價格形成一個強大的均衡,我們稱之為金融層面的錨定關係: V(A) + V(B) ≈ $1

    現在我們得到了兩個來自不同領域的「硬約束」:

  • 數學約束:P(A)+P(B)=1

  • 金融約束:V(A)+V(B)≈$1

  • Polymarket 的定價系統,就是建立在這兩大基石之上的。jie x,我們將探討這兩個約束是如何結合在一起,並最終推導出「價格即機率」的核心邏輯。

    2. 為什麼 90% 的機率就賣 $0.9?

    在上一章中,我們建立了兩個的「硬約束」:

  • 數學約束:一個事件的「是」與「否」的機率,加起來必須等於 1。 P(A) + P(B) = 1$

  • 金融約束:一個事件的「是」與「否」的代幣價格,加起來必須約等於 1 美元。 V(A) + V(B) ≈ $1

  • 2.1 價格即機率:一個直觀的推導

    當您把這兩個約束並排放在一起時,Polymarket 的核心邏輯就顯而易見了:兩個公式的結構是完全對應的。

    這強烈地暗示了:一個代幣的價格 V(A),就是市場對該事件發生機率 P(A) 的最佳估計。

    為什麼這個等式必須成立?我們可以從「公允價值」的角度來理解。

    什麼是「公允價值」?假設一個事件(A)有 90% 的機率發生,10% 的機率不發生。您持有的 A-Token (是) 的未來現金流是:

    • 有 90% 的機會,它價值 1 美元。

    • 有 10% 的機會,它價值 0 美元。

    那麼,這張「彩票」在今天合理的「公允價值」(或稱「期望價值」 EV)是多少?

    EV(A) = ( 90% x $1 ) + ( 10% x $0 ) = $0.9

    • *公允價值就是 $0.9 美元。在一個理性的市場中,價格總會趨向於其公允價值。

    • 如果價格 公允價值: 假設市場價 V(A) 僅為 0.8。專業交易者會發現這是「打折出售的機率」,他們會大量買入,直到價格被推高至 0.9。

    • 如果價格 > 公允價值: 假設市場價 V(A) 賣 0.95。交易者會認為這是「溢價出售的機率」,他們會大量賣出,直到價格被壓低至 0.9。

    因此,市場中持續的套利壓力,會迫使價格 V(A) 始終錨定在其期望價值 P(A) 附近。 V(A)≈P(A)

    2.2 一個重要的修正:價格 = 機率 - 「風險費」

    現在,我們必須引入一個專業的修正。您會經常發現,一個事件的民調顯示有 95% 的機率發生,但 Polymarket 上的價格可能只穩定在 0.9 美元。

    這是不是意味著市場「錯了」?不。這恰恰是市場「正確」的表現,因為它在定價風險。

    在金融工程中,我們必須區分兩個概念:

  • 真實機率 (P):即「上帝視角」的客觀發生機率(例如民調的 95%)。

  • 風險中性機率 (Q):即金融市場(如 Polymarket)實際交易出的價格。

  • 在現實世界中,投資者是風險規避的。他們持有一個代幣,不僅要承擔事件本身的風險,還要承擔一系列平台結構性風險:

    • 預言機(Oracle)會不會出錯?

    • 智能合約會不會被黑?

    • USDC 會不會脫錨?

    • 平台會不會面臨監管打擊?

    為了承擔這些額外的、無法對沖的風險,投資者會要求一個「折扣」作為補償,這個折扣在金融上被稱為「風險溢價」 。

    因此,一個更精確的定價公式是: V(A) = Q(A) - λ

    其中,Q(A)是事件的風險中性機率,而 λ (Lambda)  是一個複合風險折價(或「風險費」),它代表了市場對所有上述結構性風險的補償要求。

    =當您在 Polymarket 上看到一個 0.9 美元的價格時,它所傳達的專業資訊是:「市場參與者願意用真金白銀下注的、對該事件發生的風險中性機率,並且這個價格已經向下修正(扣除)了所有可感知的平台和事件風險。」

    這就是 Polymarket 與民調的根本區別:民調反映「觀點」,而 Polymarket 定價「風險」。

    3. 價格是如何形成的?

    在前面,我們建立了兩個基石:

  • 數學上,機率相加必須等於 1。

  • 金錢上,價格相加必須約等於 1 美元。

  • 現在,我們進入實戰。您在屏幕上看到的 $0.9 這個價格,它到底是怎麼來的?又是什麼在阻止它偏離?

    3.1 價格的形成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 Polymarket 想象成一個像 Uniswap 那樣的AMM,認為價格是按一個固定的數學公式(如 x times y = k)算出來的。

    這是錯誤的。

    Polymarket 的核心是一個「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它的工作方式與幣安、那斯達克或任何股票交易所完全一樣。

    • 您看到的 $0.9,是市場上「出價最高的人」和「要價最低的人」相遇而形成的實時成交價。

    • 價格是被所有參與者「發現」的,而不是被平台「計算」的。

    Polymarket 的系統結合了「快」和「安全」:

  • 閃電般快(鏈下撮合):您提交訂單、修改價格、取消訂單... 這一切都是在一個中心化服務器上免費、瞬時完成的。

  • 絕對安全(鏈上結算):只有當您的訂單成交後,最終的結算資訊才會被發送到區塊鏈上,確保您的資產安全。

  • 這對做市商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沒有滑點」。他們掛 $0.8 的買單,成交價就是 $0.8。這讓他們可以像在真實股市里一樣,通過掛出 $0.8 的買單和 $0.81 的賣單,來穩定地賺取 $0.01 的差價。

    3.2 為什麼價格總能又「好」又「穩」?

    您可能會問:如果全靠大家自由掛單,萬一沒人掛單,價格不就亂套了嗎?

    這就是 Polymarket 最精妙的激勵設計,它有兩層:

    激勵一:把「利潤費」返還給「做市商」

    Polymarket 不收交易費,但它會在市場結算後,從您的凈利潤中收取一筆(例如 k%)的「績效費」。

    • 關鍵點:這筆錢不歸 Polymarket!

    • 平台將這筆費用的絕大部分,直接返還給了那些在這個市場裡「提供流動性」(即掛單)的做市商。這激勵了專業玩家蜂擁而至,為您提供穩定且深度的報價。

    激勵二:「二次方計分」(逼你拿出最好的價格)

    平台返還獎勵的方式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使用了一個「二次方計分」的恐怖武器。

    用人話來說就是:你提供的價格越好(買賣差價越小),你拿到的獎勵會呈「指數級」暴增。

    • 舉個例子:在一個合格價差為 4 美分的市場裡。 - 玩家 A 提供了 2 美分的差價,他獲得了 0.25的得分。 - 玩家 B 提供了 1 美分的差價(只比 A 好了一倍),但他獲得了 0.5625的得分(是 A 的 2.25 倍!)。 (這是簡化後的公式: ∝(...)²)

    這種非線性的激勵,迫使所有做市商「拚命地把價格向最合理的中點去壓」。

    這對新手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您作為普通用戶,總能享受到專業玩家競爭帶來的、極度狹窄的買賣價差和極低的交易成本。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