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非銀支付管理意見與“互聯網+”背道而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03 12:22
8月3日訊息,央行上周五發布的網絡支付管理意見稿,引發行業和用戶的廣泛討論。香港《南華早報》昨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央行新規將會明顯影響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也與國家今年一直在推行的“互聯網+”戰略背道而馳。
下面是《南華早報》報導原文:
正式的,中國正在進行一場戰爭,一場舊有的傳統商業機構和由互聯網巨頭及創新技術組成的新經濟陣營之間的戰爭。
一方面,李克強總理在過去幾個月一直在推行他所謂的“互聯網+”戰略,鼓勵人們在網上開展商業活動和進行網購,但另一方面,公眾卻從央行那里聽到了截然不同的表態。
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震驚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互聯網界。央行頒布了一部限制經由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每天和每年在線轉賬額度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如果央行這則新規真正付諸實施,將會明顯影響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並損傷整個中國電商行業的生存。
根據支付平臺不同程度的安保措施,央行建議限制每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的額度最多1000元或5000元人民幣,每年消費限額則最高不超過20萬元。然而這些旨在提高網絡安全的建議,不會影響由央行作為后盾的銀聯提供給各國有商業銀行的在線支付服務。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現有大約4.3億網購消費者。在中央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的大環境下,這一數字今年可能首次超越5億。
在熟悉新科技的年輕一代中,網購非常普遍。由於傳統銀行的網上操作系統經常被詬病界面不夠人性化及認證步驟復雜,這群年輕人更經常使用支付寶之類的新型在線支付工具。互聯網安全當然重要,但以它為借口突然對互聯網消費實施管制,這一做法看起來有悖於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推動傳統經濟轉型和刺激本土消費的目標。
網絡支付不是新科技目前所面對的唯一麻煩,我們也看到了傳統和創新商業模式之間的其他矛盾。例如傳統出租車行業和打亂了行業秩序的優步(Uber)之間持續不斷的全球性的監管之爭。
任何程度的改變都可能或多或少打亂現有秩序。要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走向成功,關鍵還是觀念。對李克強總理來說,是時候重新思考並向全世界證明他的“互聯網+”戰略絕不只是一句口號。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