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監管冰火兩重天 | 貝萊德年賺 2.6 億、中資機構卻緊急剎車、加密市場正經歷什麼?

金色財經


一邊是中資機構在港加密業務被按下 「暫停鍵」,一邊是美國為加密創新打開 「豁免綠燈」;有人豪擲 15 億抄底浮虧 2.45 億,有人靠ETF 年入 2.6 億 ——9 月末的全球加密市場,在監管分化與資本狂歡的碰撞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戲劇張力。從上海數字人民幣中心落地到 SEC 的監管轉向,從 Vitalik 的 DeFi 新論到 Tether 的千億估值融資,每一條動態都在重塑行業的未來走向。


一、監管分化:一半剎車降溫,一半踩油門提速

全球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態度正呈現 「兩極分化」:以中國為代表的市場強化風險管控,而美國則在鬆綁中尋求主導權,這種差異深刻影響着行業格局。

1. 中國:從嚴管控與自主創新的 「雙線並行」

中國的加密政策清晰地劃分出 「禁區」 與 「特區」,在限制投機的同時,全力推進法定數位貨幣創新。

(1)香港業務緊急踩剎:中資機構全面收縮

港交所全力打造數字資產中心的熱情中,中資機構突然收到 「降溫令」。據財新網消息,境內網路平台、中資券商、中資銀行等在港機構均被要求暫緩所有加密資產業務,涵蓋投資、交易、RWA 發行、穩定幣等全鏈條。中國證監會近期更非正式要求部分券商暫停香港的 RWA 代幣化業務,核心訴求是 「加強風險管控,確保發行有真實支撐」。

這並非政策突然轉向:中國自 2021 年起已禁止加密交易與挖礦,上個月剛要求大型券商暫停發布穩定幣研究。一位香港中資券商高管透露,「監管層擔心 RWA 代幣化可能成為資金跨境流動的灰色通道,尤其在當前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風險防控優先級顯著提升」。

(2)上海發力:數字人民幣國際營運中心正式起航

與加密資產管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9 月 24 日,由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籌建的數字人民幣國際營運中心在上海正式營運,重點布局跨境支付、區塊鏈服務及數字資產業務平台三大功能。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明確表示,已初步構建數字人民幣跨境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未來將持續加碼支持,助力跨境貿易與投融資便利化。

這一動作被業內解讀為 「中國數位貨幣戰略的關鍵落子」—— 在限制私人加密資產投機的同時,通過法定數位貨幣搶占跨境支付話語權。目前,數字人民幣已在跨境貿易、大宗商品結算等場景開展試點,與香港的穩定幣探索形成 「錯位發展」 格局。

2. 美國:監管鬆綁與規則重構的 「全面提速」

從 SEC 到 CFTC,再到地方政府,美國正掀起一場加密監管的 「去嚴從寬」 運動,試圖通過明確規則留住全球創新資源。

(1)SEC 的 180 度轉向:年底前推出 「創新豁免」

曾以強硬執法著稱的 SEC,在主席Paul Atkins 上任後畫風突變。他明確表示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創新豁免」 規則,允許加密貨幣公司在不遵守繁重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快速上線新產品,前提是遵守證券法核心原則並納入 「白名單機制」 或 「驗證池」。更值得關注的是,SEC 已撤銷多起前任主席 Gensler 任內發起的加密執法案件,並成立專項工作組探索監管新路徑。

這一改革背後是美國的戰略焦慮:「許多遺留規則已不適用於鏈上市場,若不重塑體系,會損害企業創新與國家競爭力」。Atkins 直言,改革目標是終結監管不確定性,遏制 「項目方因怕監管而遠離美國市場」 的現象,同時推動美股 IPO 數量回升。

(2)CFTC 打開新門:穩定幣擬入衍生品抵押品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正進一步打通加密資產與傳統金融的連接通道。代理主席 Caroline D. Pham 宣布,擬允許穩定幣首次作為代幣化抵押品用於美國衍生品市場,這一倡議源自 2025 年 2 月的加密行業 CEO論壇,目前正就估值、託管、結算等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 10 月 20 日。

結合美國眾議院此前通過的《GENIUS 法案》要求穩定幣以美元或美債 100% 儲備,這一系列動作形成清晰邏輯:通過監管框架將穩定幣納入美元體系,既為傳統金融引入加密流動性,又通過 「數字美元 - 美債」 閉環強化美元霸權 —— 據預測,到 2028 年全球穩定幣規模或達 2 兆美元,將新增 1.6 兆美元美債購買需求。

(3)地方突破:俄亥俄州將加密納入公共財政

美國地方政府對加密資產的接納度更顯激進。俄亥俄州存款委員會近日一致批准供應商處理加密貨幣支付,用於繳納州政府費用和服務,這是該州推進加密貨幣納入公共財政的關鍵一步。今年 6 月,該州已通過《區塊鏈基礎法案》,禁止地方政府限制數字資產使用,並免除 200 美元以下加密交易的資本利得稅,成為美國加密友好政策的 「標杆」。

二、生態變局:巨頭卡位與底層邏輯革新

在監管分化的背景下,行業巨頭正加速布局,而以太坊等核心生態的發展邏輯也在發生根本性轉變。

1. 巨頭動作:從 ETF 狂歡到千億估值融資

加密行業的 「馬太效應」 愈發顯著,頭部機構通過融資、併購持續鞏固優勢。

(1)貝萊德的 ETF 霸權:年化營收 2.6 億,壟斷半壁江山

作為傳統金融進軍加密市場的代表,貝萊德的 ETF 業務已成為 「印鈔機」。據 Onchain Foundation 研究主管 Leon Waidmann 數據,其比特幣以太坊現貨 ETF 年化營收達 2.6 億美元,其中比特幣 ETF 貢獻 2.18 億美元,以太坊ETF 貢獻 4200 萬美元。更驚人的是,其比特幣 ETF 管理資產接近 850 億美元,占據美國現貨比特幣 ETF 市場 57.5% 的市佔率,形成絕對壟斷。

這一成績印證了 Matrixport 此前的判斷:「此輪牛市由機構主導」,而 ETF 正是機構入場的核心通道。貝萊德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傳統金融機構跟進,預計未來半年美國將新增 10 只以上加密 ETF 產品。

(2)Tether 的千億野心:3% 股權融資 200 億,估值對標科技巨頭

穩定幣巨頭 Tether 正謀劃一場震動行業的融資。消息人士透露,其正尋求以 3% 股權融資 150 億至 200 億美元,對應估值最高達 5000 億美元,有望躋身全球最有價值私營公司之列。儘管 Tether 戰略顧問 Bo Hines 在首爾活動中否認該計劃,但已有潛在投資者獲准訪問數據間,交易由Cantor Fitzgerald 擔任首席顧問。

若融資成功,Tether 將獲得充足資金擴大儲備資產規模,進一步鞏固其在穩定幣市場的主導地位。目前,USDT 與 USDC 合計占據全球穩定幣市場 86.5% 的市佔率,而 Tether 的融資動作或加劇這一 「雙寡頭」 格局。

(3)韓國市場整合:Naver 吞下 Upbit 母公司,打造生活服務閉環

韓國加密市場正迎來 「強強聯合」。該國最大門戶網站 Naver 的金融子公司 Naver Financial,正與 Upbit 母公司 Dunamu 推進全面換股,交易完成後 Dunamu 將成為其全資子公司。這一整合意味著 Naver 將實現從購物、金融到加密貨幣交易的日常生活領域全覆蓋,形成 「流量 + 金融」 的生態閉環。

Upbit 作為韓國最大加密交易所,擁有超 1000 萬用戶,而 Naver 的月活用戶達 4000 萬,兩者結合將重塑韓國數字金融市場格局。業內預測,整合後的實體明年加密交易規模有望突破 5000 億美元。

2. 生態革新:Vitalik 的新論斷,DeFi 告別投機時代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的最新觀點,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新方向。他在《低風險 DeFi 之於以太坊,就像搜尋之於谷歌》一文中提出,DeFi 正從 「高風險投機」 轉向 「低風險剛需」,這一轉變將成為以太坊的核心競爭力。

Vitalik 指出,過去 DeFi 依賴投機和補貼,協議安全問題頻發,但如今經過多輪市場洗禮,協議安全性顯著提升,正形成以支付、儲蓄、合成資產、完全抵押貸款為核心的穩定業務。這些低風險 DeFi 業務既能為以太坊帶來可持續收入,又符合其 「開放、去中心化」 的文化價值,避免了谷歌因依賴廣告導致的激勵扭曲問題。

他進一步強調,低風險 DeFi 可與聲譽貸款、預測市場、flatcoin 等創新應用協同,既能維持生態經濟活力,又能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這一論斷已引發以太坊生態的廣泛共鳴,近期 Aave、Compound 等頭部DeFi 協議均宣布將重點布局低風險產品。

3. 歷史遺留問題:FTX 追討 11.5 億,行業清障持續進行

加密行業的 「壞帳清算」 仍在繼續。9 月 23 日,FTX Recovery Trust 向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起訴比特幣礦企 Genesis Digital Assets 及其聯合創始人,要求追回 11.5 億美元資產,指控這些資金由 Sam Bankman-Fried 通過混合與挪用 FTX 客戶存款非法轉移。

這是 FTX 破產以來規模最大的追討行動之一。截至目前,FTX 已追回約 70 億美元資產,占失聯資金的 60%,但仍有超 40 億美元尚未收回。業內人士表示,此類追討行動有助於凈化市場環境,重建投資者對加密行業的信任。

三、資本流向:融資熱潮聚焦基礎設施與合規賽道

儘管市場波動加劇,但風險資本仍在持續流入加密行業,其中基礎設施與合規相關賽道成為布局重點。

1. 融資亮點:頭部機構押注的 5 大賽道

根據近期融資動態,資本主要聚焦於以下領域:

  • 交易所升級:加密貨幣交易所Kraken 完成 5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 150 億美元,資金將用於拓展合規業務與全球化布局;

  • 穩定幣生態:穩定幣支付公司RedotPay 獲 4700 萬美元戰略融資,穩定幣初創公司Bastion 獲 1460 萬美元融資(Coinbase Ventures 領投);

  • 基礎設施:加密基礎設施初創公司 Zerohash 獲 1.04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 10 億美元;Solana 基礎設施初創公司 Raiku 獲 1350 萬美元融資;

  • 金融科技融合:Coinbase合作夥伴 Cardless 獲 6000 萬美元融資,金融科技公司 Fnality 獲 1.36 億美元C 輪融資(WisdomTree 等領投);

  • 垂直應用:Solana 永續合約 DEX BULK 獲 8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Genie 創始人推出的加密社交交易應用 Share 獲 500 萬美元融資。

2. 投資邏輯:合規性與實用性成核心標尺

從融資分布可以看出,當前資本的投資邏輯已發生顯著變化:不再盲目追逐概念,而是更看重項目的合規資質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RedotPay 的融資得益於其在跨境支付場景的落地能力,而 Bastion 則因符合美國穩定幣監管要求獲得青睞。這與 SEC 推動的 「合規創新」 方向高度契合,也預示着未來只有 「合規 + 實用」 的項目才能獲得資本持續支持。

四、結語:在監管博弈中尋找確定性機會

當前的加密市場,正處在 「監管重塑格局、巨頭定義規則、生態回歸本質」 的關鍵轉折點。中資機構的收縮與美國的政策鬆綁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分化短期內會加劇市場波動,但長期來看,明確的監管框架反而有助於行業健康發展。

對投資者而言,需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把握三大確定性機會:一是跟隨機構資金流向,關注合規性強的 ETF 與頭部穩定幣項目;二是布局以太坊低風險 DeFi 生態,這一賽道已被 Vitalik 定義為以太坊的 「核心增長引擎」;三是關注數字人民幣等法定數位貨幣的跨境應用,這代表着主權國家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戰略布局。

無論監管如何變化,加密行業的創新浪潮不會停止。正如 Altcoin Vector 所言,「市場的結構性韌性仍在」,而那些能在合規框架內解決實際需求的項目,終將在這場監管與創新的博弈中勝出。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理性看待加密貨幣投資,切勿盲目跟風。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