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監管與創新共振、加密行業迎來多重關鍵變量
金色財經
當聯準會的降息決議落地,當上海法院首次完成刑事案件中虛擬貨幣的合規處置,當香港施政報告為數字資產發展劃出清晰路徑 —— 過去一周,全球金融科技與加密領域迎來了政策、技術與市場的多重關鍵節點。從跨大西洋的監管協作到聯合國推動的政府區塊鏈教育,從以太坊的路線圖更新到谷歌入局 AI 支付,每一個動態都在重塑行業格局,而 DAT 行業的洗牌則提醒着市場,機遇與風險始終並存。
聯準會降息落定:寬鬆周期開啟,加密市場迎政策暖風
9 月 FOMC 會議無疑是本周全球金融市場的 「定音鼓」。聯準會如期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限下調 25 個基點至 4.25%,與市場此前預期完全吻合,為自去年 12 月以來暫停的降息步伐按下 「重啟鍵」。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 Nick Timiraos 解讀稱,本次會議聲明措辭偏向鴿派,釋放出對經濟軟着陸的信心,也為後續寬鬆留下空間。
從決策細節來看,聯準會內部雖存在分歧,但整體共識度較高:多數官員預計年內至少還將迎來 3 次降息,僅有新理事 Miran 一人主張更激進的 50 個基點降息;另有 7 位與會者認為今年無需進一步降息,2 位僅支持再降一次。這種 「溫和寬鬆」 的基調,為風險資產注入強心劑 —— 加密市場在此後首個交易日,比特幣價格一度企穩 117000 美元關口,以太坊圍繞 4600 美元震盪,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
對於加密行業而言,聯準會的降息周期不僅意味著市場流動性的增加,更可能推動傳統機構進一步探索數字資產配置。此前已有數據顯示,在降息預期升溫的 9 月上半月,加密 ETF 單周凈流入超 6 億美元,而本次決議的落地,或將加速這一趨勢。
監管突破與協作:從上海到英美,合規框架逐步清晰
本周,全球加密監管領域迎來兩大突破性進展,一邊是中國司法實踐的創新,一邊是跨大西洋的協作升級,共同為行業合規化鋪路。
在上海,寶山區人民法院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指導下,完成了國內刑事案件中虛擬貨幣處置的 「首次嘗試」—— 對 9 萬餘枚 FIL 幣採用 「境內委託、境外處置、閉環回流」 模式實現變價。具體來看,法院委託第三方機構操作,由後者提供履約擔保後,轉委託香港證監會認證的持牌平台完成交易,且交易價格不低於前 20 日均價;處置所得資金經外匯管理審批後結匯轉入法院專屬帳戶,後續將依法上繳國庫或發還被害人。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虛擬貨幣處置中的 「合規性難題」,更為後續類似案件提供了可複製的範本,填補了國內司法實踐在該領域的空白。
跨洋之外,英美兩國的監管協作邁出關鍵一步。英國財政大臣 Rachel Reeves 與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在唐寧街舉行會談,Coinbase、Circle、Ripple 等加密機構及花旗、巴克萊等傳統金融巨頭共同參與,核心議題聚焦加密資產的跨大西洋協調。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計劃近期宣布針對穩定幣的緊密合作機制,英國希望藉此提升本國企業對美金融市場的准入,並吸引更多美資流入。此外,英美還在聯合開發數字證券沙盒,為金融服務公司測試區塊鏈技術提供合規環境,旨在平衡創新與監管,推動加密資產市場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也在為 2026 年正式納管加密公司做準備,計劃豁免部分不適用於該行業的傳統金融規則,如管理層、系統控制及 「冷靜期」 要求等,以適應加密資產的高波動特性;但在網路安全等關鍵領域,FCA 將強化監管,確保監管力度與實際風險相匹配,為加密市場的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香港施政報告:數字資產發展駛入 「快車道」
在亞洲金融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的《2025 年施政報告》為數字資產行業注入了一劑 「強心針」。報告中,香港金管局明確表示將持續推進 Ensemble 項目,一方面推動商業銀行推出代幣化存款,另一方面促進真實代幣化資產交易,例如實現代幣化存款與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的結算,助力代幣化債券發行常態化,並藉助監管沙盒激勵銀行優化風險管理。
在監管層面,香港正加速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同步推進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發牌制度立法工作;香港證監會也在探索如何在充分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拓寬專業投資者可參與的數字資產產品與服務類型,同時強化國際稅務合作,打擊跨境逃稅行為,並通過引入自動化匯報和數據監測工具,構建嚴密的數字資產風險防線,全方位營造健康、合規的數字資產生態環境。
聯合國助力區塊鏈教育,CZ 或回歸幣安
在全球公共治理層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宣布與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倡導非營利組織 Exponential Science Foundation 合作,將於明年推出 「政府區塊鏈學院」。該學院將為各國政府部門量身打造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專業教育課程與實施項目,助力政府利用前沿技術推動社會變革,計劃於 2026 年在部分國家率先啟動,今年已着手課程設計工作,有望為全球政府數字化轉型提供新動力。
加密行業內部,也有一則備受關注的動態:幣安創始人 CZ 於周三凌晨更新個人 X 賬號簡介,將 「ex - @binance」 改為 「@binance」,這一微妙變化引發市場猜測,或暗示其即將回歸幣安。據彭博社報導,Binance 正與美國司法部協商,試圖取消 2023 年 43 億美元和解協議中規定的外部合規監察員義務,司法部雖未最終決定,但可能要求 Binance 以增加合規報告作為替代,此前司法部已對多家公司取消類似監察安排,以降低企業營運成本與負擔。
以太坊路線圖更新,谷歌入局 AI 支付
技術創新方面,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日本開發者大會上公布了以太坊最新路線圖:短期內,將通過提升以太坊主網(L1)Gas 限額,結合 ZK - EVM、Block - level access lists 等工具實現擴容,同時維持去中心化特性;中期目標聚焦於 Layer 2 之間的無信任資產轉移與快速結算,推動 Stage 2 Rollup 和狀態讀取優化,並強調鏈上 「寫入隱私」 在支付、投票等場景的重要性;長期願景則是打造一個安全、簡潔、抗量子、經過形式化驗證的精簡版以太坊。此外,以太坊基金會成立 dAI 團隊,由核心開發者 Davide Crapis 帶隊,致力於推動以太坊成為 AI 經濟和 AI 軟體開發的底層支撐,近期將實施 ERC - 8004 標準,以支持 AI 代理在以太坊生態中順暢交易,預計 11 月 Devconnect 大會發布相關成果,長期目標是構建去中心化 AI 基礎設施,打破大型公司對 AI 領域的壟斷局面。
科技巨頭谷歌也在本周涉足加密支付領域,發布全新支付方案,該開源協議支持信用卡與穩定幣結算,為不同 AI 應用間的收付款提供便利。為實現穩定幣兼容性,谷歌與加密交易所 Coinbase 合作,同時與以太坊基金會等加密公司展開協作,這一舉措有望推動 AI 與加密支付的深度融合,為行業發展開闢新方向。
DAT 行業洗牌加速,中小公司面臨困境
然而,並非所有行業動態都充滿樂觀。渣打銀行發布警告,數字資產財庫(DAT)公司市場凈資產價值(mNAV)近期普遍暴跌,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財庫企業深陷估值危機,行業分化整合加速,Strategy(MSTR)、Bitmine(BMNR)等大型、低成本且具備質押收益的公司優勢凸顯,而眾多中小財庫公司或因資金壓力、市場波動等因素陷入 「死亡螺旋」,面臨被淘汰的命運,這也警示着加密市場參與者,在把握機遇的同時,需時刻警惕潛在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理性看待加密貨幣投資,切勿盲目跟風。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新手學買幣,完課再抽比特幣!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