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NASA發現的新地球屬於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28 08:10


鮑勇劍

開普勒452b,NASA 用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發現的星球代碼。它可能具備人類居住生存的條件,故被戲稱為“新地球”。這個新地球屬於誰?那要看你問誰!哥倫布可能會,“誰發現誰擁有!”托馬斯·霍布斯一定認為,“它屬於國家!”孫中山的回答應該是,“民有,民享,民治!”經濟學家科斯(Ronald Coase)則會將新地球歸屬的政治問題轉化為經濟問題。它首先不應該是一個“屬於誰”的問題,而是“屬於誰最能低成本高效率利用”的經濟問題。


如果有一天,由於天災人禍,人類必須移民外星球,452b 的歸屬就成為大問題。因為不屬於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沒有人想打理它,每個人都想多利用,只要符合上述四個條件,這個“新地球”一定會陷入經典的經濟學困境:公 共 資 源 的 悲 劇(Tragedy of Commons,也譯為“公地悲劇”)。452b 距離我們太遠,1400光年。但是,從中折射出的“公共資源悲劇”卻時刻發生在我們周圍:小區的草坪、公海的漁業資源、人民公社的林場、南極和北極的資源、大媽們跳舞的廣場等。“公共資源悲劇”也可以體現在一些特殊形式和版本中,例如有補貼的醫療資源、文體教育資源和城市交通等。人們往往積極爭取多消費利用,少參加維護,最大化個人收益,最小化平攤的集體維護成本。可是,當每個人都這樣想,甚至只有一部分人這樣做的時候,公共資源終將枯竭。結果,人人為己,人人害己。這就是公共資源的悲劇。

類似於中國早期家族社會的“義田”,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也有供村民放牧的公共草地。假設是,每個村民都適量放羊,大家都有長期可用的公共草場。不久,有少數人發現,自己多放,只要其他人守規則,羊還是有草吃的。可是,當超過一定數量的村民都這樣做時,公共草場資源很快就枯竭了。19世紀的經濟學家勞埃德(WilliamLloyd)把上面的觀察記載下來。后來,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引申勞埃德的觀察,並將此現象總結為“公共資源悲劇”。

“公共資源悲劇”這個經典概念從來沒有過時。受馬裏蘭大學薩特曼教授的發(Dylan Selterman),我也在班級中做同樣的實驗:學期末,每位學生可以選擇給自己總評成績加2分或者6分。條件是,如果超過10%的學生選擇加6分,大家都加不了分。除此情況外,每個人都能得到2分。我們的結果有多樣性。沒有相互溝通機會的班級,選擇給自己加6分的超過10%; 有機會溝通協調的班級,成功讓每人加了2分。不當翻牌顯示自己選擇的,選擇6分的超過10%;當翻牌的,選擇加2分的超過90%。把“集體加分”當作一種公共資源,學生認識到,過度自利的行為導致自損,公開併合作的行為規則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化悲劇為勝利。

實踐證明,公共資源管理是可以避免悲劇,創造共贏的,關鍵點在於理解人性和順應人性而設計的規則。常熟興福寺外面有許多屬於集體的果樹,碩果纍纍,卻鮮有人濫採摘。那兒的每一棵樹都承包到人,責權利分明,並且有輪流認養的規則。去過瑞士的朋友發現,在公共停車場,如果壓線停車,就按占用兩個車位付錢,否則會被舉報。順應男人瞄準的天然動機,許多公共便池在最佳落點處了只蒼蠅。這一項設計極大提高了男廁所的衛生程度。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奧斯特羅姆(Elinor-Ostrom)還發現,如果要讓規則與動機對應,如果要降低執法成本,基層實踐比頂層設計更有效。涉及到公共資源,最好的方法是讓當地人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摸索符合當地民風民情的解決方案。與其用剛性、繁瑣的法規去套用複雜的地域情境,不如鼓勵當地人遵守憲法通則,靈活柔性地選擇兼顧情、理、法的解套方法。

順應人性特徵管理公共資源,我們不僅能降低執法成本,也可以讓尷尬的事情有趣起來。“上課準點到場”是一種特殊版本的公共資源。如果有許多人遲到,它一定干擾教學流暢程度,影響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傳統的懲一般會引發對抗情緒和負面氣氛,也不利於教學。為此,我設計了“謝天謝地,你來了!”的橋段,讓遲到的同學負責做課堂練習。此后,遲到的同學都會得到“謝天謝地,你來了!”的集體歡呼。兩次之后,遲到現象大為改觀。偶爾的遲到也成為班級搞氣氛的節目了。

開普勒452b距離我們1400光年,看似很遠,其實很近。近,因為緊迫。以人類對大氣和自然環境這個最基本的公共資源的破壞,人類未來生存的大悲劇已經上演。以何種方式落幕,取決於人類星際生存的能力。在這個問題上,科斯的回答更加靠譜。讓最有能力旅行到新地球的人擁有它吧!你我最緊迫的任務則是管理好周邊的公共資源,讓小悲劇不再重演。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