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比特幣生態現在還有希望嗎?

金色財經


上周末,小夥伴發來一個比特幣生態中最近比較火的DeFi項目。

我仔細看了看,認為這個項目儘管有創新,但在技術上的某個關鍵節點仍然存在安全上的隱患,所以對這個項目不太看好。

看完這個項目,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個更大的話題:比特幣生態現在還有機會嗎?

我們討論比特幣生態,顯然不是把它和以太坊的二層擴展相比,而是把它和以太坊這樣的一層區塊鏈生態相比。


談到一層區塊鏈生態,以前我在分享對以太坊生態的觀點時,羅列過三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判斷標準:

一是作為底層區塊鏈是不是足夠的去中心化;

二是能不能在生態上形成一定的門檻;

三是有沒有一個強大、有凝聚力的團隊/社區能夠持續不斷地引領這個區塊鏈在技術上持續更新、不斷滿足新的要求。

在這三個標準中,第一點我認為比特幣沒有大問題。而後兩個則有相當大的差距和潛在的問題。

我們先看生態門檻。

以太坊從誕生到現在,整整10年了。它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建立起了龐雜的生態。這種由生態產生的規模效應和聯動效應對它後面新生的區塊鏈生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門檻。其它的區塊鏈生態想趕上它難度會相當大。

不過,如果時間倒回兩年前乃至更早,有人問我有哪個區塊鏈有可能在生態上後來居上趕上以太坊時,我可能會回答是比特幣

因為那個時候比特幣在共識和去中心化上是有很強的優勢的,而且這個優勢其它的區塊鏈恐怕代替不了。那個時候比特幣開始發展生態仍然有機會後來居上。

但是這個發展的速度一定要快,要搶時間。如果比特幣生態不儘快地利用這個優勢迅速建立自己的生態彌補和以太坊的差距,一旦過了最後的節點,再想發展生態恐怕也來不及了。

歷史上早就有大把這樣的案例:最後普及、流行的技術並不是一開始最先進、最優秀的技術。那些開始先進、優秀的技術很容易因為錯過了普及時間,從而白白地把市場機會讓給了對手。

前年的銘文生態在我看來就是加密生態留給比特幣生態發展的最後機會。

很可惜,比特幣錯過了。

步入今年以來,我們更是明顯地看到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進場布局以太坊,不僅是把它當作一種資產,更是把它當作未來生態發展的基礎平台。

近期的新聞就接二連三地播出了傳統機構在以太坊上發行資產的案例和實驗。

就按現在這個速度,再過一兩年,當大量機構已經在以太坊上發行資產或者建立了自己的生態後,屆時的比特幣即使有了初步成型的生態,還有多少機構會選擇在比特幣上建立生態呢?

更何況再給一兩年的時間,比特幣能不能建立起自己安全、穩定的技術平台以支撐上層生態現在看都還是個巨大的未知數。

所以從生態門檻上來評估,比特幣生態要起勢(而不是小打小鬧),現在看機會已經相當渺茫了。

我們再看團隊和社區。

比特幣社區是沒問題,但團隊則是很大的問題。

一個區塊鏈生態的前進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因為應用和模式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它必然要求技術也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就拿以太坊接下來重點推進的ZK(零知識證明)技術來說,它的目標有兩個:

一提升性能,二是加強交易的隱私。

尤其後者「交易的隱私」長久以來是被商業用戶廣泛詬病的。

兩個商家之間的交易,如果放在區塊鏈上,所有的資訊就是透明公開的。這對很多商業用戶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會泄露他們的商業機密。所以這一點是長久以來以太坊在商業應用上推廣緩慢的重要障礙之一。

而ZK技術的實現和部署則必須在以太坊中進行較大的修改,進行硬分叉。類似這樣的分叉可以很容易地在以太坊上面實現,但卻極難在比特幣上實現----------因為掌管比特幣核心代碼更新的Core團隊幾乎拒絕任何此類有可能複雜化比特幣的改動。

比特幣的這種狀況長久看對生態的進化和發展反而是很大的障礙。

因此,總體上看,比特幣現在想再發展生態恐怕已經很難了。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