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中國vs.脫中入北 台灣資金外流、薪資停滯的日子又來了嗎?
理財周刊

文.洪寶山
台灣的小媳婦命何時才能到頭?最近東渡美國設廠成為媒體與企業家的顯學,甚至喊出到美國複製竹科的口號,筆者腦中突然閃過三十年前台商大舉西進中國的畫面,「西進」讓台灣短期賺到錢,卻也讓中國快速追上,最後引發世代政治反轉,國民黨反而因這個政策失去了三屆總統大位。三十年後台商大舉東渡美國的「脫中入北」,對台灣將來的政治經濟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
台商西進 帶動「紅色供應鏈」崛起
先來複習一下台商西進的歷史。李登輝時代 (1990 年代) 一方面推動企業往中國投資,但又擔心產業外移、過度依賴,因此提出「戒急用忍」政策,避免關鍵產業 (如半導體) 過度西進。結果雖然政策上有所限制,但台灣傳統產業、電子代工 (如 PC、手機零組件) 大量往中國移轉,帶動「紅色供應鏈」的崛起。
陳水扁 (2000–2008 年) 執政時期對兩岸關係較保守,卻因企業需求龐大,實際上中國仍成為台灣最大投資目的地。台商在中國形成龐大製造基地,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廈門、昆山,成為「世界工廠」的骨幹。
半導體產業鞏固本土 成隱形護台矽盾
馬英九時代 (2008–2016 年) 主打「九二共識」,開放三通直航(空運、海運、郵件),簽署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2010 年),大量陸客來台觀光,帶來觀光收益,兩岸交流達到最熱絡的時期。結果台灣出口高度依賴中國與香港,佔比一度超過 40%。中國利用市場優勢,逐步吸收台灣技術與產業鏈。
國民黨時代的西進政策,短期確實帶來台灣出口與投資的繁榮,陸客觀光潮與資金流入。但長期結果卻是台灣產業結構被削弱、產業空洞化,許多技術與人才流入中國,中國藉機壯大「紅色供應鏈」(如華為、中國面板、手機品牌的崛起),當年未大規模西進的半導體產業 (台積電),反而成為台灣戰略核心,鞏固在台灣本土,成為隱形的護台矽盾。
台灣對中國出口依賴度過高,形成所謂的「經濟統戰」壓力。一旦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出口與觀光業便首當其衝。台灣內部出現「傾中」與「被統戰」的爭議,台灣年輕世代普遍對過度依賴中國感到不安,擔心經濟被綁架,最後引發 2014 年的太陽花學運,反對《服貿協議》,直接影響政治版圖,國民黨的支持率大幅下滑、失去主導地位。
蔡英文政府 (2016–2024 年) 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推動「新南向政策」,試圖分散市場,降低對中國依賴。疫情期間看到中國封控與資訊不透明,台灣社會的「心理脫中」更加徹底。
台灣從中國市場附庸 轉變成全球供應鏈要角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吸引台商資金回流,累積總投資金額超過 1.34 兆元,創造了 11 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基本工資得以連續八年調漲,時薪從 133 元漲到 183 元,共增加 50 元,漲幅約 37.6%;月薪從 21,009 元漲到 27,470 元,共增加 6,461 元,漲幅約 30.7%。
美國以「晶片四方聯盟」(Chip 4,美日韓台) 為核心,台灣被鎖進美國的高科技供應鏈。台灣被定位為「民主供應鏈」的一環,不只是經濟角色,更是地緣戰略前哨。
2016、2020 年台灣總統大選,蔡英文兩次大勝,背後就是「抗中保台」情緒結合「經濟安全」牌。蔡英文執政的八年,台灣從「中國市場的附庸」,轉身成為「全球供應鏈的要角」。
美國認證 台美在半導體產業不是盟友關係
川普再次接掌白宮後,對台灣的半導體主要抱持一種高度戰略價值,但又深懷戒心 的態度。幾度揚言對半導體產業課重稅,川普甚至明言:「台積電如果不在美國蓋廠,就會被課重稅」,逼著台積電在美國大規模投資 1680 億美元,既是壓迫,也是一種政治交易。
8 月 27 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直言:「世界上 99% 的高階晶片都在台灣生產,對美國是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甚至是 1973 年石油危機以來首見,聲稱川普政府必須為美國的經濟『去風險化』」。由此可知,美台的「盟友」關係已經質變成「競爭」關係,川普政府既重視合作實利,也保有碎裂平衡的意義。
高關稅威脅 把印度和中國送作堆
以印度為例,原本美國是拉攏印度加入民主陣營對抗中國,但現在為了結束烏俄戰爭,用 50% 關稅來阻止印度購買俄油,印度不願配合,因為當初就是美國要印度買俄油,現在拿來當作提高關稅的藉口,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反倒將印度與中國送作堆,印度總理莫迪將出席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並和習近平會晤。
在半導體產業裡,美國已經認證台美不是盟友關係,是競爭對手,是美國官方認定具備威脅到國安的「境外對手」,美國急於將台灣打造的護國矽盾拆掉,然後要台灣買一大堆軍火,到底安的是什麼居心?
人才、技術輸出美國 台灣薪資再次停滯?
更好笑的是,竟然台灣內部還有鼓吹去美國複製竹科的論調,難道非要重演三十年前台商西進,把人才跟技術輸出美國,讓美國偉大,讓台灣本土薪資再一次停滯三十年的翻版嗎?川普不是最敬佩硬漢嗎?台灣人不是尚勇嗎?真心不懂,跟美國說 NO 有這麼難嗎?
應該沒有人會想到川普主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會是殊途同歸,那麼台灣是不是也要來搞一個「有台灣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否則就像台積電拿了台灣政府這麼多政策的好處,結果自己跑去白宮宣布擴大美國投資,違背了創辦人的初衷,也對台灣的關稅談判沒有幫助。既然「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以後台積電缺電的時候,請不要犧牲民生用電。
來源:《理財周刊》130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