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甦與科技股熱潮交融,台灣企業面臨挑戰與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經濟復甦與科技股熱潮交織,台灣企業面臨挑戰與機遇
行政院宣布的減稅政策將提高基本生活費和長照扣除額,這將改善家庭可支配所得,特別是針對年所得62.6萬元以下的租屋青年及家庭,將免繳綜合所得稅,顯示政府對於提升民生的重視[1]。同時,美國政府向英特爾 (INTC-US) 投資89億美元,收購10%股權,顯示出對半導體產業的強烈支持,並意在鞏固美國在全球技術競爭中的地位[2]。這些政策的推動不僅反映了各國政府對於經濟復甦的努力,也顯示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科技與民生政策的交互影響。
瑞銀財富管理將標普 500 指數年終目標上調至6,600點,顯示出對美股的信心,主要受益於企業獲利強勁及貿易緊張緩解,儘管其對市場的看法仍為「中立」[3]。此外,華通 (2313-TW) 受到外資青睞,連續五日加碼,股價穩定在74.2元,並預計2026年每股純益將增長20%至6元以上,顯示出其在蘋果及AI眼鏡供應鏈中的強勁表現[4]。這些趨勢反映出市場對科技股的持續熱情,並可能成為推動整體股市上行的重要因素。
台灣股市波動劇烈,雖然創下歷史新高後回檔,但中小型股如中信上櫃 ESG 30 (00928-TW)與富邦臺灣中小 (00733-TW) ETF卻逆勢上漲,顯示資金流向的明顯轉變,特別是在PCB及玻纖布等族群中表現亮眼[5]。同時,美國對TikTok的收購談判持續升溫,川普考慮延後出售期限,吸引多家科技巨頭的興趣,這可能影響全球科技股的市場情緒[6]。隨著中小型股的強勁表現及科技股的潛在重組,市場對於未來的投資機會充滿期待。
美國商務部考慮將《晶片與科學法案》的補助金轉換為股權,這一政策可能對台積電 (2330-TW)(TSM-US)的資本結構產生深遠影響,顯示出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程度持續上升。此外,美食-KY (2723-TW) 雖然上半年稅後純益年增38%,但因新台幣升值影響,股價卻接近五個月低點,反映市場對其未來成長的疑慮,尤其在美國市場擴張計畫中,需密切關注其營收表現的持續性。整體而言,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面臨挑戰,需靈活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以維持增長動能。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