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讀書筆記:第一章

金色財經


《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讀書筆記:第一章

一、衍生產品的本質與分類


  • 定義與功能

    • 遠期與期貨:約定未來以固定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的義務型合約(期貨為標準化交易所產品,遠期為場外定製合約)。

    • 期權:賦予合約買方未來以約定價格買賣資產的權利(看漲期權可買入,看跌期權可賣出),無履約義務。

    • 風險轉移:對沖者通過衍生品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 槓桿投機:投機者以低成本博取高收益。

    • 套利機會:利用市場定價失衡獲利。

    • 衍生產品是價值衍生自標的資產(股票、商品、利率等)的金融合約,核心功能包括:

    • 主要類型:

    市場結構對比

    類型交易場所特點交易所衍生品集中交易所(如CME)標準化合約、高流動性場外衍生品金融機構間定製靈活條款、規模更大嵌入式衍生品債券/股權內置如可轉債含轉股權

    二、三類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邏輯

  • 對沖者(Hedgers)

    • 原油生產商賣出原油期貨,對沖油價下跌風險。

    • 進口商買入外匯遠期,規避匯率波動損失。

    • 目標:規避現貨價格波動風險(如礦企鎖定未來銅售價)。

    • 工具應用:

    投機者(Speculators)

    • 期貨:高槓桿(保證金交易),多空雙向操作。

    • 期權:虧損有限(買方)、收益非線性(如Call暴漲時收益爆發)。

    • 目標:利用槓桿放大收益(無需持有現貨)。

    • 策略特點:

    • 案例:2019年比特幣期權買方在幣價暴漲中獲利1412%。

    套利者(Arbitrageurs)

    • 目標:捕捉跨市場定價偏差(如期貨與現貨價差)。

    • 操作模式:同步進行抵消性交易鎖定無風險利潤(如買入低估期貨+賣出高估現貨)。

    ? 核心洞見:三類角色共同維持市場有效性——對沖者轉移風險,投機者提供流動性,套利者修正定價錯誤。

    三、衍生產品市場的成功基石

  • 風險重構能力

    • 將標的資產風險拆解為方向、波動率、時間、利率等維度,供參與者精準交易(如波動率互換、VIX期貨)。

    資本效率提升

    • 槓桿屬性:期權買方以權利金控制大額資產(虛值Call槓桿可達百倍)。

    • 組合策略優化:備兌開倉(Covered Call)用現貨增強收益,領口策略(Collar)低成本防暴跌。

    市場生態演進

    • 監管革新:2008年危機後場外衍生品透明度提升(如中央清算制)。

    • 技術驅動:算法交易與DerivaGem等工具普及,推動定價模型迭代(如Heston模型替代BSM)。

    四、期權合約的核心特性

  • 非對稱損益結構

    • 買方:權利金為最大虧損,收益潛力無限(Call)或巨大(Put暴跌時)。

    • 賣方:收益上限為權利金,風險需保證金覆蓋(如裸賣Call遇暴漲可能巨虧)。

    時間價值衰減(Theta)

    • 期權權利金 = 內在價值 + 時間價值,臨近到期時時間價值加速歸零(賣方收益來源)。

    波動率敏感度(Vega)

    • 隱含波動率(IV)上升推升期權價格,成為獨立交易維度(如事件前買入Vega)。

    五、衍生產品的爭議與價值

    • 爭議點:2008年危機中CDO等複雜衍生品放大系統性風險。

    • 辯證看待:

      • 工具中性:濫用導致危機,合理使用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如利率互換幫助企業鎖定負債成本)。

      • 作者立場:衍生產品是「資本市場的精密儀器」,關鍵在於監管與參與者教育(書中強調合規框架)。

    總結:第一章奠定全書的分析框架——衍生品是風險管理的工具而非風險源頭,其價值取決於使用者的目標與能力。後續章節的定價模型(如BSM)、希臘字母風控均基於此邏輯展開。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