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發行,萬物皆可代幣化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原文來源:Multicoin Capital
前言:娛樂交易的開端,尚未被真正破解
在加密敘事不斷迭代的周期中,「娛樂 + 交易」正悄然成為新的主戰場。 Multicoin Capital 的管理合夥人 Kyle Samani 最近在一則討論串中,點出了這個趨勢的核心問題,Pump 和 Zora 正在嘗試構建一種娛樂性甚至讓交易變得新的風格體驗:流動性本身甚至讓流動本身變成一種內容。
這種結合其實早已有跡可循。主流金融媒體中,像 CNBC 的 Jim Cramer 代表「內容+交易」的原始型態:將喊單與秀場揉合。而在 Web3 世界,問題更複雜—,原本「安全」的娛樂平台(如 TikTok、X、IG)一旦引入交易,用戶感知到的就不僅僅是娛樂,而是風險。尤其在流動性極低的 meme 或內容資產上,這種風險感會被迅速放大,使用者的「心理安全區」瞬間瓦解。
Samani 的提醒是:與其掩蓋風險,不如讓使用者看清它-因為「隱藏風險,反而讓人感覺被騙」。而他也認可 Pump 在直播方向的突破──直播天然具備互動性,能讓交易行為自然嵌入娛樂體驗,降低心理門檻,為新模態打開想像空間。
換句話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結構即將成型的邊緣地帶:當「讚」變成「下注」,交易就成了一種表達;而當資產本身就是內容,漲跌也成了劇情。
最終的評判標準不是誰發了更多幣,介面做得多像 TikTok,而是:誰能讓用戶「想回來看看有沒有新東西」。 Samani 提到他打開 Zora 超過十次,卻從未期待下一次;而 Pump,至少讓部分用戶建立了這種情緒預期。那種「期待下一次」的感受,是所有內容平台的關鍵,也是所有「娛樂 + 交易」實驗中最稀缺的資源。
以下這篇文章《New Modalities for Issuance and Trading》,由 Vishal Kankani、Shayon Sengupta 與 Kyle Samani 共同撰寫,系統梳理了圍繞發行方式與交易路徑的最新變化。我們將看到從 Telegram bot、doomscroll feed、直播交易介面到 Tinder 式 UI 的全景切片。它們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如何讓「交易」,像「滑動短影片」一樣自然?
這是一場關於「軟體即金融」的深度預覽。而勝負手,可能就藏在那個被你忽略的按鈕裡。
正文
在傳統金融體系中,一般人幾乎不可能創造一種可交易的新資產。而加密技術讓這件事變得極為簡單。如今,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在 Solana 上以近乎零成本,在幾秒鐘內創建一個全新的資產。
因此,使用者生成資產(User-Generated Assets, 簡稱 UGA)出現了爆炸性成長。 UGA 這個概念在加密領域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最早的形式是社交代幣(如 BitClout、FriendTech 等),而最近則演變為迷因幣(如 pump.fun)和內容代幣(如 Zora)。
自從網路誕生以來,二級市場上的通用交易模式其實並沒有太大變化。 30 年前最早的線上經紀服務,其形態與今天的 Robinhood、Coinbase 和 Phantom 大致相同。具體來說,使用者在搜尋框中輸入資產的代碼(或合約地址),隨後在資產頁面中查看圖表、新聞,並進行買入或賣出操作。
這種模式不僅存在於金融應用中,也普遍適用於整個電商領域。 eBay 和亞馬遜也是類似的流程。
而在加密基礎設施的支援下,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將資產創建、買入/賣出功能嵌入任意軟體中。也因為這種彈性,過去幾年中,一些創業者建構了新型的發行產品與交易方式,它們相較傳統 Phantom 模式出現了明顯偏離。這代表著交易方式的一次被低估的演進,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本文分享其中的一些新觀察。
我們團隊的 Shayon 在一年前的一篇文章《Publisher Exchanges》中,也探討過這一思路的變體。
在過去幾年中,一些交易模式和發行平台已獲得顯著關注,此外還有一些尚未爆發但頗具潛力的方向:
發行平台 /資產創建系統:
·Pump.fun
·Zora
交易互動方式:
·單人 Telegram 機器人
·多人 Telegram 機器人
·Doomscroll(沉浸式刷屏)動態
·專業交易終端
·實時直播代幣
·類 Tinder滑動式互動介面
發行平台
第一個加密發行平台是 Coinlist,在 2017 年透過 Filecoin 的發售開創了 SAFT 模式,並嘗試進行合規的 ICO。 Coinlist 此後不斷調整方向,但仍持續支持新項目發行,包括最近為我們投資組合中的 DoubleZero 發起的驗證人銷售,以及為 Pipe Network 推出的社區銷售。
2019 年,Binance 推出了自有的 Launchpad 產品,至今仍在運營,並由平台篩選專案進行上線。
在 2020–2022 年 L1 啟動潮期間,數十個團隊建構了各自的發行平台,意圖在 Solana、Polkadot、Avalanche 等新 L1 上搶佔市場。但據我們了解,大多數平台後來都消失。
可以說,這些平台都未能真正「破局」。直到 2024 年初,pump.fun 成功做到了。
在發行機制「破局」後,pump.fun 開始上下游同時拓展:一方面自建 AMM,另一方面探索新型交易互動方式。
我們認為,pump.fun 所首創的「質押曲線 + 畢業機制」不太可能是 memecoin 啟動信任的唯一機制。我們持續在尋找對市場微結構有獨到見解的團隊,以期建構更優的發行機制與交易方式。
Zora 最近嘗試激發圍繞內容幣的用戶行為,但目前來看,該方向還未找到產品市場匹配(PMF)。
交易互動方式
以下我們將梳理目前已有的一些交易互動方式。
單人 Telegram 交易機器人
目前較受歡迎的單人 Telegram 交易機器人包括 Banana Gun、Unibot、Bonkbot、Trojan 和 Maestro。這些機器人在 2023 年夏季迅速走紅。對於習慣使用 Phantom 這類圖形介面的使用者而言,這類機器人初看起來頗為混亂。由於受限於 Telegram API,本類機器人在資產視圖與帳戶管理方面表現普遍較差。但它們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
1. 便利性:多數機器人使用者本身就活躍於 Telegram 聊天群,試圖捕捉交易訊號。一旦在其他群中發現訊號,他們希望能立刻執行操作。根據我們的經驗,若此時切換至第三方錢包(如 Phantom)進行交易,至少會延遲 5 到 10 秒。而透過機器人交易通常可在 1–2 秒內完成。
2. 搶先機制:基於「便捷」這個特性,並結合用戶渴望「搶先入場」的心理,很多機器人內建了新幣自動搶購功能, 這些用戶只想搶第一手。
顯而易見,無論是單人還是多人配置,這些 Telegram 機器人都可以結合大語言模型(LLM)擴展支持更複雜的交易,如借貸、套娃(looping)、金庫操作等。儘管賽道充滿熱情,但我們認為 LLM 的出現並未根本改變交易的「互動方式」,它只是增強了這些新方式的能力與靈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錢包如 Phantom 和 BackPack 也有望在近期整合類 LLM 的機器人。這將略微模糊傳統錢包與 Telegram 機器人之間的邊界,但我們認為,這不會對專注型機器人造成實質影響。
一些早期 Telegram 機器人已開始拓展功能邊界。例如,Unibot 現已演化成一個完整的交易終端機。
多人 Telegram 交易機器人
最具代表性的多人 Telegram 機器人是 PVP。 PVP 的機器人駐紮在你與朋友的群組聊天中。你可以向機器人發送諸如 /long BTC 的指令,它會立即執行該操作(以 BTC-USD 永續合約形式),隨後將指令和 BTC-USD 的價格圖同步廣播至群組聊天。群組聊天中的朋友則可以一鍵跟單或反向操作。
PVP 的核心價值並不在於交易本身,而在於群組聊天中的「人」。 PVP 群聊的重點並非發現交易訊號,而是兄弟情誼、對抗心理和玩笑氛圍。朋友本身就是情緒波動的來源。
一同起飛,一起翻車。在這種模式下自然生成的情感連結、兄弟文化與競賽氛圍,極為特殊,無法複製。一旦用戶參與進來,留存率通常非常高。目前,PVP 主要在 Hyperliquid 平台上交易永續合約。但我們不難想像,未來其他多人 Telegram 機器人將擴展支援 memecoin、有基本面邏輯的資產、股票,甚至是體育博彩等領域。
沉浸式資訊流(Doomscroll 式動態)
我們在這裡用「doomscroll」(沉浸式刷屏)這個詞,帶有一點調侃的喜愛之意。目前網路上的主導內容形式就是 doomscroll,如 Twitter、Instagram、TikTok 等,它們是終極的資訊聚合器。
Farcaster、Lens、0xppl、Bags,以及最近的 Zora,正在嘗試打造類似 Twitter 或 Instagram 的新型 doomscroll 內容流,只不過這些平台內建了原生加密特性(例如可交易性)。目前為止,這些平台普遍面臨的挑戰在於內容品質與吸引力不足。 Twitter、Instagram 和 TikTok 所建構的網路效應幾乎不可動搖。
Zora 可說是這些專案中最具看點的一個,因為它融合了資產發行機制與全新的交易互動形式。 Zora 正在建立一個類似 Instagram 的內容流,每個內容都伴隨一個獨立的 memecoin(總量 10 億枚),其中 1% 自動分配給內容創作者。 Zora 非常強調「創作者變現」這個理念;但截至目前,一個仍未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使用者會願意收集這些內容?
據我們所知,尚無任何傳統加密錢包(如 Phantom、MetaMask、Backpack、Rainbow 等)嘗試引入 doomscroll 內容流。 Coinbase Wallet 曾宣布將在未來版本中整合 Farcaster,但我們認為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Farcaster 面臨的內容品質與規模問題。
目前已有一些團隊(如 token.com 和 Involio)嘗試為加密交易者策劃他們真正想看的內容流,並在發現內容的同時嵌入交易功能。這類產品外觀上與 TikTok 十分類似,但在體驗層面自然融入了加密交易,是個相當有潛力的設計方向。相較於從零建構一個全新內容平台,這些公司選擇「搭建在已有平台之上」;不過,由於依賴第三方聚合平台的 API,實際操作中往往並不順利。
Vector 開發了一個 doomscroll 產品,其內容流中的「原子單位」不再是傳統的社群媒體貼文(文字 / 圖片 / 影片),而是一筆交易。在我們看來,這是建構原生加密 doomscroll 產品最有趣的路徑,因為它真正體現了「用金錢表達觀點」的理念,而非空談內容。
Vector 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內容流持續出現有趣的交易,從而形成有趣的內容。我們推測,最優的 doomscroll 產品應該透過 AI 從多個管道抓取資料(不僅限於鏈上交易),自動填充內容流。
當 doomscroll 內容流運作良好時,能產生驚人的效果。它天然契合「多巴胺循環」,帶來極強使用者黏性。如果能結合散戶訂單流,doomscroll 式加密內容流或許是目前加密領域最大的消費級機會,同時也是最難落地的方向之一。
交易終端
沒有交易者是「偶然」選擇某個交易終端機的-每個人都在玩特定的遊戲,並尋找最適合的工具去贏下這局。看到 moo deng 的 TikTok 後下載 Moonshot 的用戶,是有明確目的的;而根據宏觀流動性來高頻做波動的交易者,則選擇了 Deribit,理由完全不同。
memecoin 是一個獨特的遊戲,許多傳統的市場結構邏輯並不適用於這裡的 maker 和 taker(例如,那種「成熟交易者在意最優成交價格」的說法-在這個市場裡,最賺錢的玩家常常願意接受 10% 的先滑點,只為了搶三秒上車)。如果我們將 pump.fun 這個前線戰場的勝利因子極度簡化,最終就只剩下兩個變數:速度(發現資產并快速成交),以及社交訊號的品質(有多少人、什麼層級的人在關注該資產)。
歸根結底,memecoin 是注意力的金融化表達,一條不斷演化的「交易供應鏈」正圍繞著這種注意力展開競爭。發行人、KOL、搶跑者、散戶——無論好壞,他們都是這條鏈上的一環。每個交易終端的核心任務,就是讓交易者比其他產品更能理解這條注意力鏈,並且能更快地在其中出手。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極致的交易落地速度(通常透過 Jito bundles 和客製化 RPC 實現);二是極度詳盡的社交/地址分析(包括熱門地址標籤、供應集中度、鏈上狀態索引性能,以及大量鏈下社交發現指標等)。
過去兩年的最大教訓是:交易者對交易介面毫無忠誠度。
現在的問題不在於「是否能做出一個更好的 Axiom」,而在於:只要有新團隊能讓交易落地更快、訊號更準,交易者就會立刻切換過去。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當新類型資產和新類型交易者加入進來,memecoin 這個遊戲會如何演變?屆時一定會出現新的介面去服務這種變化。我們很難相信 memecoin 的注意力市場結構已經達到穩定狀態。新的「半專業交易者」平台會順勢而生——市場結構會持續變化,新機會和新進者也將隨之湧現。
直播代幣
我們投資的一家公司 Unlonely 正在探索直播與代幣交叉的新玩法。去年底,pump.fun 團隊曾上線(後暫停,又重新上線)一個直播產品,目前正在逐步獲得關注。
直播是一個值得探索的代幣交易產品介面,因為主播能與觀眾即時互動。主播可以透過某些動作激勵觀眾買入或賣出,或讓大家一起合作達成某種共同目標。最常見的直播玩法是:「如果代幣市值達到 $Y,主播將執行 X 行為」。但這種機制最大的問題是,會人為設定價格上限。
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 Fishtank,它本質上是一個即時互動的真人秀。在為期六週的節目中,一組參賽者被輪流安排入住一個全時監控的房子,每個房間都裝有 24 小時攝影機。觀眾可以購買代幣以改造環境、發送語音合成訊息、觸發挑戰,甚至剝奪參賽者對床舖等基本舒適條件的使用權。這種互動被深度嵌入節目的核心體驗,使得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能夠即時影響節目走向的參與者。
其核心理念在於:內容是可程式化的,觀眾的輸入可以打破內容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邊界。我們將其視為新興媒體形態:直播內容與代幣交易同時發生,交易行為反過來影響內容本身。
直播相關的行為仍處於早期階段,目前還沒有產品真正找到市場契合點。儘管如此,我們認為這一領域蘊含著獨特的創新空間,尤其是在結合「社交代幣」等舊想法時。
類 Tinder 的使用者體驗
所謂「類 Tinder 使用者體驗」,指的是透過左/右滑來完成交易的互動設計。交易類型可以是預測市場、運動競猜,或任何資產的買賣。這種 UI 的核心價值在於:滑動優先的互動方式是一種成熟模式,它能促使使用者快速決策。
我們認為這類交互形式特別適合用於短週期預測市場。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美式足球中,下注下一回合是「跑陣」還是「傳球」。你可以想像,這樣的伴隨應用會延伸至奧斯卡頒獎禮、晚間新聞等各種直播內容。對內容播出方來說,這種互動式下注體驗不僅能提升用戶黏性,也能透過訂單流變現,增加收入。
Kyle 幾個月前在推特上提過這個想法,也引發了不少討論。我們依然相信,以滑動為核心的設計典範可衍生出一批新型、高潛力的業務。代表性產品包括 Hookt、Memelut 和 Guess.best(後者雖然不是滑動,但也是一對一互動)。
一鍵交易
在 Euphoria 上下注就像點一下螢幕那麼簡單。用戶只要輕觸手機,就能下注某個資產在某個時間點達到特定價格。在傳統金融中,這類產品被稱為「障礙選擇權」,通常是華爾街為高淨值客戶設計的複雜工具。 Robinhood 也正在嘗試打破這一格局,最近推出了名為「圖表內交易」的類似功能。
Euphoria 拋棄了複雜性,用一個順滑且遊戲化的介面呈現這種強大機制——快速、上頭、易用。自 2021 年起,加密社群就一直在等待結構化產品的爆發,而「點一下交易」的互動方式,也許正是那個關鍵的解鎖器。
這種「點一下下注」的機制也有望應用在真錢手遊中。每次點擊都是一次押注,而加密軌道則確保即時、安全的獎金結算。
未來已現,誰會引領下一輪熱潮?
隨著交易能力逐步融入各類軟體,文化與金融的界線也將愈發模糊──趨勢、敘事與原生網路創意將催生出轉瞬即逝的新型資產。在這樣的世界中,注意力帶來流動性,流動性反過來又吸引更多注意力。
這些新興應用程式將成為用戶在發現、交易與娛樂之間的首選入口。能在多種互動模式中提供出色使用者體驗的應用,將掌握主導的訂單流,由此不僅能獲得可觀的收入,更有機會實現超越性的成長。
這些應用程式將不僅僅是「錢包」——它們不僅用於儲存資產和查看投資組合,更是用戶發現新資產、參與交易、展開社交的核心場所。與「讚」或「轉發」相比,交易更具訊號價值,因為它要求用戶承擔實際的財務風險。最終,AI 演算法也將試圖從這些交易行為中提取訊號,以決定向用戶展示什麼內容——即便用戶在其沉浸式資訊流中關閉了交易功能。
金融的未來將遍佈所有軟體產品中,而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投資組合檢視工具。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上課抽比特幣:幣圈新手入門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