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移動互聯網本質是數據多維交互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科技訊息 7月21日,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產業融合,互聯共用”。720健康科技的聯合創始人余華先生,硬蛋副總裁劉宏蛟先生,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田豐參加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題的圓桌論壇。
720健康科技的聯合創始人余華表示,移動互聯網+是新一代智慧互聯網,以智慧感應、移動互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作為支撐,會對非互聯網行業有一些顛覆性的創新,在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健康和移動醫療四大領域里會產生巨大的商機。
硬蛋副總裁劉宏蛟認為現階段可觀察到的的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兩個方向,一個是隨時隨地,一個是可定位。互聯網是人與服務,或者叫硬體、軟件服務,最後是大數據時代。o2o重度垂直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其實也就是“互聯網+”或者是移動互聯網+,硬體加軟件或者是人與機器、與服務的多維互動時代。
對於物聯網的發展,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田豐有自己的看法。田豐表示,物聯網是一個非常嶄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里面會面臨新的問題,終端是各種各樣的,現在的互聯網是有五個場景,第一個是人本身,第二個是智慧終端,第三個是互聯網汽車,第四個是智慧城市,第五個是一些工業方面的互聯網。在物聯網方面的os,未來還會出現10億美金以上,甚至百億級的公司,現在的物聯網市場就比較像當時各種易購的手機平臺一樣,這個並沒有被壟斷。
以下為圓桌對話全文:
楊驊:這個圈子里可能對我不太熟悉,我們td產業聯盟是干什么的?就是電信發展,也是我們今天移動互聯網前面很多家所講的內容的重要支撐。什么叫移動互聯網呢?就是要由云網端來組成,我們就是做云網端支撐的。當然今天很多的內容也包括云的部分,這個是我們聯盟15年前成立的時候,我們樂見到今天這樣的場景,就是廣泛的應用,大量的創新和創業的產生,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這樣的一個網絡的支撐下來完成的。
前面很多專家和學者都介紹了大量的應用層面的內容,下面我想我這個環節把它再拓展到整個移動互聯網+里面來。下面我們有請720健康科技的聯合創始人余華先生,硬蛋副總裁劉宏蛟先生,以及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田豐先生,大家歡迎。
楊驊: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想我們盡快地進入到正題。於華曾經是愛立信研究院院長,從整個移動互聯網支撐的角度來說,愛立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設備提供商,它現在在從事智慧硬體的開發。我個人理解,從事這一塊的創業來說,應該是很好的想法。我們下面先請於華來談一談您對移動互聯網+的理解。
於華: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移動互聯網+我們認為是接下來一個特別大的風口。作為移動互聯網+有一個核心的特征,跟傳統的“互聯網+”有一個區別,移動互聯網+是新一代智慧互聯網,有幾個關鍵的支撐,就是智慧感應加上移動互聯,再加上大數據,再加上一點點人工智慧,形成新的生態體系。會對原有的商機有一些顛覆性的創新,在幾個領域會有特別大的發展潛力。一個是智慧交通,一個是智慧家居,一個是智慧健康,還有一個是移動醫療。在平常創業者可以涉及的領域里面,還是有巨大的商機的。
在這樣的商機里面有一些比較典型的產品,比如說像智慧硬體,就是一個典型的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形態,比如說它的硬體,智慧硬體本身是一個數據的入口,智慧感應的入口,單單把數據傳到我們的平臺上面以后就形成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形成服務,給用戶疊加了整個互聯網后臺的服務和產品,形成了全新的生態體系。所以在未來是巨大的發展機會。
楊驊:從“互聯網+”或者聚焦到移動互聯網這個概念里面來講,我認為它是有兩個方向的內容,一個就是移動互聯網,另外一個就是應用。現在大家傳統意義上所討論的互聯網更多的討論的是應用。所以我們下面希望更多地能聚焦在移動互聯網+本身的理念上。劉總是鐵蛋網的負責人。鐵蛋網其實對對產品的供應鏈有很好的支撐的,下面我們也請劉總來談談你對“互聯網+”的理解。
劉宏蛟:我們當時起的是叫硬蛋網,我們是在公司內部眾籌的,其實有人起名硬蛋窩,把“窩”字去掉就是硬蛋,后來發現這個名字還不錯。我今天看這個圓桌對話是移動互聯網+。我幾個觀點,剛才還在物聯網的論壇上,什么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我們再往下看,互聯網的時代,其實我講人與資訊的互動有四大門戶,人與資訊的精準互動是有搜尋引擎,人與自媒體的互動就是視頻。再往下走是人與商品的互動。移動互聯網再往前走,兩方面去看,移動遊戲以外,再往前走可能發現智慧硬體這樣的領域。我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其實一個是隨時隨地,一個是可以有地理位置的。我們在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除了遊戲和智慧硬體以外,我們又看到了其他的企業。互聯網是人與服務,或者叫硬體、軟件服務,最後是大數據時代。我們更多在重度垂直的領域,服務其實是越來越重的,這是我看到的移動互聯網+往下面走的兩個方向。o2o重度垂直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其實也就是“互聯網+”或者是移動互聯網+,硬體加軟件或者是人與機器、與服務的多維互動時代。
楊驊:講得非常好,阿里的田豐先生對於互聯網的研究非常深,大家也知道,您之前出了兩本書,《“互聯網+”總it到dt》,《“互聯網+”空間無限》。稍微聚焦一點,因為我們是移動互聯網+。
田豐:我來這里分享一些跟報告有關,但是跟“互聯網+”特別有關的東西,所以我們說移動互聯網+不同於互聯網,也可能是一種物聯網的延伸,因為移動互聯網當時說的主體是以手機為核心,手機我們已經看到了是ios和android的天下,未來物聯網更像是2.0,移動互聯網是1.5的概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app很多,我們身邊有大量的app,app的本質是服務。當服務非常多的時候我們也會面臨一種選擇,就是我們選什么樣的服務最適合我們?現在o2o線上線下服務商,大中小型服務商太多了,所以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數據來幫我們做一定的判斷。再往下我們會看到物聯網,物聯網是一個非常嶄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里面我們會面臨新的問題,我們的終端是各種各樣的,現在的互聯網是有五個場景,第一個是人本身,第二個是智慧終端,第三個是互聯網汽車,第四個是智慧城市,第五個是一些工業方面的互聯網。我們說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其實可能是一件事情,只不過是對於商業的角度來說是不同的廠商來做。對於我們來說,怎么看移動互聯網+?實際上應該說是它的生態領域里面有幾個物種,硬體這個物種大家都知道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硬體非常多,軟件的應用也非常多,都是創客所關注的,其實核心還是os這個層面,移動的os已經市場格局定了,在物聯網方面的os,這個格局我相信未來還會出現10億美金以上,甚至百億級的公司,現在的物聯網市場就比較像當時各種易購的手機平臺一樣,這個並沒有被壟斷。在移動互聯網+還有一個稀缺的領域,就是內容,我們剛才說的不管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這些等等,好的內容一定是有需求的,所以在內容這個領域,也是大家爭搶的資源。平臺,就是我們說的在移動互聯網上創業的平臺是非常重要的。
楊驊:謝謝,大家想對田豐的觀點進一步了解希望大家看一下他的兩本書。移動互聯網+我個人的理解,除了我們大家所理解的公共的服務的市場以外,將會有大量行業的應用加入進來。行業的應用在這里面,要借助網絡來實施資訊化的水平,很重要的就是智慧的硬體,也可以講智慧的終端。於總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也在做一些開發工作。您講講,您對於從事智慧硬體開發的體會。
於華:謝謝主持人。智慧硬體其實從開發的角度來說,是一個風險很大的過程,因為硬體周期很長,基本從原形開始到討論,到市場,6個月中市場不斷變化,所以它是一個非常重的研發過程。但是一旦研制成功,並且在整個運營和營銷的過程中,方法比較得當的話,它也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投入。比如我們現在拿的盒子,我們現在做的一個監測,剛才在會場監測了一下,因為人特別多,不是特別理想。這么小的盒子里面整合了甲醛、pm等等,把這樣的數據通過手機上升到云平臺以后我們可以形成數據服務,形成點評來進行數據服務提供給大家,這就是新的智慧硬體的整個生態的一個案例。
楊驊:謝謝,我理解,其實從我們通訊這個行當來講,過去是服務於公共通信的市場,但是移動互聯網+市場打開以后,個人認為個人終端空間是非常大,或者某種程度大於公共通信網的市場規模,因此這個創業空間我覺得是非常非常有前景的。劉總在做一些產業上的支撐平臺工作。就您的工作來看,未來對於支撐智慧硬體供應鏈方面,您有哪些見解?
劉宏蛟:謝謝主持人,我覺得主持人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我記得兩年以前,硬體特別瘋狂,互聯網人都講求速度,app恨不得3個月就出來,互聯網人認為做一個硬體兩三周就ok,實際上硬體不用說后面要連接軟件、連接app,連接所有的后端的數據,內容。做硬體本身沒有半年是不行的,其實是慢工出細活的。硬體遠比一個app復雜得多。大家做互聯網的,晚上熬幾個通宵,幾個小哥們沒辭職就做這個app,做出來投放到市場,發現就可以了。硬體完全不是這樣。硬體要確定方案,有工業設計、結構設計,所有的設計東西做完了還有晶片、解決方案,這些東西是在上游的,再往下還有開模、注塑。我有一個朋友非要做炒菜機,要一個開模的廠商,這是更加難的,再往后開模注塑,小批次的生產又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業。硬體的供應鏈再往后走,現在大家都說物聯網硬體要聯網,所謂的聯網,后端其實是軟件。后端再去連服務、連數據,整個的供應鏈,其實這個生態系統特別龐大,從硬體本身制造,到軟件的服務,到后端內容的提供商,我們今天看到的,可能比較幸運的支撐,微軟英特爾的解決方案,到下游的廠商,大家其實在做一件事,大家怎么樣更快地去開放,讓軟件和硬體、數據、內容去整合,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整個生態系統,原來說互聯網有互聯網的生態系統,大家一起基於百度的內容,或者它的深度的學習,和英特爾這種硬體晶片技術,大家來共撐一個生態系統,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楊驊:謝謝。給智慧硬體的創業者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互聯網+”包括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我個人認為,對於支撐,尤其在當今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前提下來做很好的支撐創新和創業的發展,田先生,您認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在移動互聯網支撐下,未來對於我們國家整體的經濟會是帶來什么樣的情況?
田豐:這個話題非常好,是產業和技術的。從我們的研究和積累來看是這樣,如果想達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必須有高科技的平臺,去把創業的門檻降到最低。如果能夠達到這一點的話,我們app就能開發得非常快。硬體也是這樣,只不過硬體的用戶非常多,如果能搭建這樣一個開放的硬體平臺,里面包括質檢,包括硬體的設計,包括整體的生產線,如果我們能把最新的國際領先的生產線的能力都整合到這里,我們硬體的周期也會降下來。當然整體上來說,我覺得移動互聯網+不一定是說基於云網端的的三個因素來去做的。未來創業的情況下,沒有云,單打獨斗是非常難的,但是光有云也不夠,云上面一定要加上孵化器、所有配套的資金、資源和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看到雙創集中在高校、上市公司云集的區域,和地理位置是有關的。
網絡對移動互聯網,資費的下降是對行業有促進的,對傳統產業的轉型也都是很好的刺激,所以總理說流量費有點貴,需要降低,如果把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時代看成網絡是公共服務,就像電力一樣,這種公共服務一定是接近於免費,或者是極低價提供給大家。這樣能刺激所有產業的發展。國外現在說寬帶覆蓋率增加10%,gdp可能提高1-2個點,如果手機的覆蓋率能提高多少,gdp能提高1%,整體來講,網絡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說是先上網,再上云,再上端,端這塊的傳感器的國外的統計,傳感器的成本也下降一半,網絡寬帶的成本也下降一半,這都是對移動互聯網有幫助的。
從阿里的角度來講,最後分享一個觀點,網端和創業之間的關係,如果從數據看,阿里有新的思路,數據的處理是在云上,數據的傳輸和流動是在云上,生產實際上是從端的所有傳感器出現的,所以如果能把數據的成本降到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對於所有的產業dt時代的創新都會有非常大的發展。
楊驊:謝謝。剛才三位專家分別介紹了對於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觀點,我覺得都講得非常好。他們從宏觀經濟和產業的環境角度,從具體的硬體的產業鏈的支撐到硬體的開發等等,都分享了各自的觀點。我也認為,任何一個產業或者說一個經濟的發展是需要一個時機的,需要一個基礎的。我記得在三四年前談物聯網的時候,那個時候雖然大家熱情很高,但是物聯網的發展沒有像預期那么快,我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前期的準備是不足的,一個是網絡還不足以支撐這么大的數據,第二個是平臺還沒有做到那么好,同時創業的環境也還不足夠優秀,這樣的情況下,所以物聯網的發展是比較遲緩的,或者說不如預期。我也同意你剛才講的觀點,其實我們講“互聯網+”也好,移動互聯網也好,其實內涵是相似的,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講不一樣。到今天,各方面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了,所以中央在這個時候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覺得恰逢其時。我們也希望在我們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的大潮當中,能夠很好地支撐我們在座的各位的專家和嘉賓,你們去創新、去創業,去實現你們在事業上發展的夢想。
謝謝大家,這個環節到此結束。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