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動態:主動式ETF崛起,企業合作助力股價,面對美國20%關稅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市場動態:主動式ETF表現突出,企業合作推動股價大漲,應對美國20%關稅挑戰
在最近的市場動態中,主動式ETF統一台股增長 (00981A-TW) 表現亮眼,連續兩個月的漲幅超過20%,成為主動式ETF的股王,顯示出其在高檔震盪時期的選股能力優勢[1]。同時,東元 (1504-TW) 與鴻海 (2317-TW) 的策略結盟,透過股份交換進軍AI資料中心市場,促使東元股價本周大漲逾20%,並吸引三大法人合計買超3036張,顯示市場對此合作的熱烈反應[2]。這些趨勢不僅反映出投資者對於主動管理型產品的青睞,也顯示出企業間合作在新興科技領域中的重要性,未來將可能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致茂 (2360-TW) 本周法說會表現亮眼,第二季毛利率達 65%創歷史新高,營收年增 17%至 64.55 億元,稅後純益年增 39%至 19.53 億元,顯示出其在 AI、自動駕駛等新興市場的強勁需求,股價單周飆漲近 17%至 473.5 元,市值突破 2000 億元,成為設備業者中的佼佼者[3]。此外,台新銀行總經理林淑真指出,美國對台灣加徵的 20% 關稅將對中小企業造成重大影響,銀行將透過信保支持及優惠融資專案,協助企業渡過難關,並計劃拓展高資產財富管理業務,以應對市場挑戰[4]。這些動態顯示出在全球經濟變遷下,企業需靈活應對政策變化,並把握新興市場機會。
國巨 (2327-TW) 公告因日本《外國匯兌及外國貿易法》投資審查延長至9月1日,公開收購芝浦電子的期限也延至8月18日,顯示出國際併購環境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5]。此外,面對美方20%關稅的衝擊,行政院將加碼編列「強化韌性特別預算」,以應對產業及勞工需求,並持續推動台美供應鏈合作[6]。這些動作反映出台灣在全球經貿新情勢下,積極調整策略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尋求在不穩定的市場中尋找成長機會。
美國對台灣輸美貨物徵收20%關稅的決策,無疑將對台灣的出口業者造成深遠影響,尤其是半導體及汽車零組件等關鍵產業面臨價格競爭力的削弱與供應鏈的調整壓力[7]。工業總會呼籲政府應提供出口轉型補助及營運貸款,以減緩短期衝擊,並強調技術創新與產品附加價值的提升是企業應對挑戰的關鍵。成立跨部會應變團隊以協助業者適應政策變化,將有助於強化產業韌性,確保台灣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