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台股活躍度攀升 外資買超顯信心 產業分化明顯需關注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活躍度提升 外資連續買超顯示信心增強

台股在12日收盤上漲214.5點,成交量達2791億元,顯示出市場活躍度提升[1]。外資連續七日買超達166.18億元,主要集中於華邦電及中信金等權值股,顯示外資對台股後市的信心持續增強,尤其是在電子及金融板塊的布局上[1]。此外,投信方面也表現活躍,買超24.56億元,顯示出對市場的正面看法。然而,自營商則持續賣超,反映出市場情緒的分歧。整體而言,外資和投信的操作策略不同,這一現象反映出市場對於未來走勢的不同預期,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台股市場分化明顯:信立營收猛增,金融業獲利腰斬,出口增長面臨挑戰

台灣股市表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信立 (4303-TW) 在4月營收達到7,817萬元,年增303.66%,顯示出其子公司及急單的強勁挹注,並且首季稅後純益創下歷年新高,顯示出公司在產品布局及綠色發展上的積極策略[2]。相比之下,金融業的表現卻不盡理想,14家金控的獲利在4月腰斬,年減逾65%,主要受到匯率波動及市場環境影響,尤其是壽險公司面臨兌換損失的重創[3]。公股金控的獲利亦顯示出衰退趨勢,前4月合計獲利減少近1成,僅彰銀 (2801-TW) 表現亮眼,實現雙增,兆豐金 (2886-TW) 雖然仍為獲利王,但年減幅度亦不容小覷[4]。整體而言,市場對於不同產業的反應顯示出資金流向的明顯分化,未來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各行業的基本面變化及政策影響,以把握潛在的投資機會。
瑞銀投資銀行分析指出,儘管台灣4月出口成長達29.9%,創下十年來的高點,但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解及美國GDP預估減少,未來幾個月的出口增長可能放緩,特別是半導體產業需特別留意美國對進口的第232條調查及貿易談判的影響[5]。在此背景下,長榮航太 (2645-TW) 決定投資4.84億元擴建製造廠,預計2027年投產,顯示出航太產業對未來需求的信心[6]。同時,寶齡富錦 (1760-TW) 也在強化其專科藥物布局,獲得勃起障礙藥物的技術授權,預計將加速新產品開發,並在台灣ED藥物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該市場預計將以12.1%的年增率增長,超過全球平均[7]。綜合來看,雖然出口增長面臨挑戰,但各行業仍在積極布局,顯示出市場對未來的不同期待與應對策略。
中鋼 (2002-TW) 近日公布4月營收302.41億元,重返300億元以上,顯示出在全球鋼鐵市場不確定性中仍有穩定表現,儘管年減7.5%但月增3.2%反映出出貨量的回升,尤其是外銷表現超過預期,顯示出國際需求的韌性[8]。另一方面,台灣第一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4891元,年增0.76%,顯示出薪資增長的緩慢趨勢,尤其是住宿及餐飲業的薪資表現較為疲弱,僅31364元,反映出該行業仍面臨挑戰[9]。此外,華南金控 (2880-TW) 也在推動基層棒球方面展現積極態度,舉辦全國少棒及青少棒錦標賽,強調體育發展對於社會的正面影響,並為未來的國際賽事選拔優秀選手[10]。綜合來看,台灣市場在面對外部挑戰時,仍展現出一定的韌性與潛力,尤其在薪資增長與體育發展的雙重推動下,未來的經濟前景值得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