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庫:亞投行動了誰的奶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23 10:19
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澳門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定定
2015年國際經濟治理領域最熱鬧最有影響力的事件無疑是中國帶頭成立的亞投行對全球經濟新秩序帶來的可能沖擊。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盡管全球經濟治理的帶頭大哥美國千方百計阻撓其小弟們加入亞投行,最後小弟們在美國一貫親密盟友英國的帶領下集體叛變,積極加入亞投行成為創始會員。結果只剩下美國和日本兩個孤家寡人苦苦支撐,宣傳暫時不加入亞投行,但從目前亞投行準備工作運行的順利程度來看,美日兩國加入也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美國輿論界也在熱烈討論亞投行可能對美國領導下國際經濟秩序存在的潛在挑戰。最近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外交事務》雜志就做了一個小型的問卷調查,詢問了33位全球著名學者,問了他們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即: 你是否同意亞投行代表著中國挑戰全球多邊秩序的開始?
調查結果顯示,33位專家中僅僅有11位同意這個說法,2位保持中立,20位表示不同意亞投行代表著中國對全球多邊秩序的挑戰。
當然專家們給出的理由也是各種各樣,同意亞投行是挑戰的專家里面也有不同的理由。有的認為亞投行代表了中國挑戰全球秩序的一種新趨勢,因此不能孤立只看亞投行一個事件,還要看到中國在其他領域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有的認為亞投行雖然代表著中國對全球經濟秩序的挑戰,但這種挑戰未必有害,因此美國應該歡迎這種挑戰,並且積極加入到亞投行的建設當中。還有的認為中國的挑戰仍處於初級階段,未來能否成功地補充甚至替代現有的國際經濟制度尚不好判斷,因此對於亞投行還需要一段長時間的觀察,這種挑戰成功與否也不好說。
同樣的,不同意亞投行代表中國挑戰國際經濟多邊秩序的學者也有不同的理由。有的認為亞投行規模太小,難以撼動世界銀行這樣的巨無霸地位; 有的認為無論是從規則上還是透明度上,亞投行都試圖模仿世界銀行,這種模仿只會增強世界銀行在國際經濟治理領域的領導地位,所以亞投行完全談不上挑戰。還有的認為亞投行只是一個地區組織,代表了中國解決國內具體經濟問題的一種思路,完全沒有挑戰國際經濟秩序的意圖。總之,大家認為亞投行只是國際經濟秩序里面的一個新玩家而已,這個玩家還沒有創立自己的遊戲規則,談挑戰為時過早。
上述看法主要代表了美國學界的聲音,那么我們國內如何看待這種亞投行是對國際多邊秩序挑戰的觀點呢?我們國內的學者和民眾對此是否更有自信,更有愿望去挑戰美國領導下的國際經濟多邊秩序呢?為了初步回答這個問題,筆者通過瞭望智庫微信公號和國際政治新評論微信公號做了一個小型的問卷調查,試圖摸清楚中國民眾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
在我們的調查中,我們問了同樣的問題,即“有西方輿論認為,中國創建亞投行是對全球多邊秩序的挑戰,您同意這個觀點嗎?”綜合兩個微信號的統計數據,我們發現選擇“同意”的人數為144,選擇“不同意”的人數為160,從比例來看差別不大,相較於美國輿論的基本三七開,說明我們國內民眾對亞投行之於國際多邊秩序的挑戰更加有自信,或者更加有愿望去挑戰全球經濟秩序。
由於空間限制,我們並沒有追問國內民眾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出於合理推測的角度,筆者認為國內民眾相對來說對國家的發展更有自信,也認為亞投行能夠成功,能對國際經濟秩序帶來一定的挑戰。同時,我們的民眾可能對美國領導下的國際經濟秩序有很多不滿,因此也更加愿意看到亞投行成功,從而挑戰美國一家獨霸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公平狀況。
從筆者的角度來看,亞投行的的確確能夠代表中國試圖重新塑造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努力。拋去中國創立亞投行的各種國內政治經濟因素不談,我們看待亞投行應該從一個整體的角度出發。
客觀地說,亞投行的出現是中國綜合國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這也是國際政治的一個基本規律: 即大部分重要的國際規則都是由實力最強的國家制定的。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過高估計亞投行的挑戰能力,也不會過低估計亞投行的潛在貢獻。
畢竟,如果中國的綜合實力在接下來20年左右能夠持續增加,那么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領域的發言權將會大大增加,除了亞投行我們還會創立更多的區域性組織和全球性組織,這是一個客觀規律,是不以美國的意志而轉移的。從這個角度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亞投行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國參與國際經濟治理改革的大戲還在后頭呢。但是,時間的確開始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