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狂風暴雨”后的歷史氣象數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22 10:30
過去一周上證指數跌幅13.3%,上次發生如此大跌幅是7年前 - 08年熊市跌跌不休的中途。各大網媒轉載轉發,僅此而已。處在一個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極端氣候幾乎年年發生的國度,如此七年一遇的事從概率上本不值得大書特書。然則,極端氣候不會橫掃整個神州大地,發生重大損失的更是萬里挑一。而上周的a股股災,波及面達一億個賬戶,對於不到三億城鎮家庭,幾乎一個挨著一個躺qiang,哀鴻遍野[吐血]。
作為研究股市“氣象數據”的愛好者,特放出有觀測以來的全集數據,以正視聽:
自上證指數編制以來的a股1278個交易周當中,周跌幅10%以上總共只發生過22次,占比不到2%,可謂一年一遇。其中,自1996年12月16日起,a股的交易規則基本穩定下來(漲跌幅限制10%,t+1交易模式)至今,總共只發生過6次(上圖中用灰色背景標注)。可謂三年一遇。其中3次發生在2008年,2次發生在1996-1997年,1次是本周)。
從歷史的眼光來看,2008年熊市的急跌占據3次,2010-2012年熊市沒有,2002-2005年熊市沒有,1997-1998熊市2次。其中1997-1998年說熊市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盡管深成指有一波6000點到2500點,接近60%的下墜,但上證指數僅從1500多點下跌400多點,跌幅30%,且在2年后便創出新高。
政策/訊息面上,96年底和97年中的兩次急跌分別由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和印花稅上調引發。而2008年的3次和本次並無直接“罪魁禍首”。
然而,96年底和97年中的兩次和本次急跌都是在指數創出或接近數年新高后塌方。2008年的三次則分別發生在4月、6月和10月,離一年內的高點早已跌去一半以上!
所以,本次周大跌的發生雖屬數年一遇,卻與歷史上的每一次既相似又不同。與08年不同的是發生的周期時點,與96-97年不同的是觸發的導火索。簡單妄論牛市休矣、反彈將至或是調整結束都屬撞大運的猜測,嘩眾取寵。
既然如此,下周是加倉、減倉還是裝死呢?再看歷史“氣象大數據”:
無論是一周、一月、一季度后的指數漲跌幅的歷史算術平均值都處於0附近。其中我們對總平均(21個樣本)和交易規則最後更改至今平均(5個樣本)都作了計算。哪怕是一年后的平均表現4%和11%也會讓眾多想來牛市賺暴利的人三思。
為了方便對比,我們特意同時選取了歷史單周10%以上漲幅的26個樣本(約同為一年一遇)
同樣地,1996年底規則修改后至今,周漲幅超10%便僅余7次(也是約三年一遇)。無論是26個樣本還是7個樣本平均在一年后,其表現都顯著好於大跌后,分別是34%和47%!
所以,從概率上來看,本周大跌后,未來一年錄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已變小。還有疑問的,騎行客可再公布一組數據:
周跌幅-5%~-10%,共發生78次,占比約6%,一年后平均收益18%
還在做著改革牛市,國家意志,6000點不破怎么叫牛市,順勢而為賺泡沫暴利美夢的一廂情愿者該醒醒。當然,概率僅是概率,如果2015年6月19日后的天氣最終朝著1996年12月20日后的方向發展,那么就會落入年收益30%的區間。需注意的是,本次下跌並沒有那次的政策面/訊息面導火索,但同樣如那次創數年新高后發生,盡管上證指數此后表現不錯,但深證成指的調整幅度之大同樣引人矚目。
有好事者喜歡問你的統計沒考慮成交量,沒考慮股市擴容,沒考慮杠桿牛市,沒考慮流動性泡沫,沒考慮中國地位提升,沒考慮中國大媽已經能橫掃一切經濟學家。恕敝人無力同時提供那么多數據,並作出令自己信服的分析。騎行客的原則是,單個數據指標分析越簡單越好。電磁場如此深奧,其基本規律都能用美如麥克斯韋方程組表達。統計股市這點小把戲就不要搞一堆變量,作一堆回歸分析后,得出數學意義不明,都難自圓其說的多元多次方程組唬弄人了。
歷史氣象圖就在那里。人可信口雌黃,數字不會撒謊。與其聽人口吐蓮花,不如自己讀數,分析哪些相似,哪些不同,得出自己的結論,作出獨立決策,自己的錢只有自己負責!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