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流言揭秘:鏡子中的自己比真實好看30%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8 15:11


文章來源:百度知道、

文章作者:余舟 心理類科普作家,給你靠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


時常聽人,鏡子中的自己比真實好看30%,這是真的嗎?

論證;這個流言是假的!

即使不去查文獻,這個判斷也經不起推敲,且不30%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原諒我人笨,費了番力氣也沒有找到關於這個結論的文獻),比如,在現實 生活中,不通過某種介質,我們是看不到自己長什麼樣子的,如果想看到自己的臉,也只能通過鏡子、照片或者錄影。當然,也可以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確認自我形 象。那麼問題來了,每個人對美的評判標準不一樣,一個對自己的相貌缺乏自信的人,即便在旁人眼中可愛,而他本人依舊覺得鏡子裏的自己丑極。

自我面部認知的研究一般選取照片(或者修改后的照片)、視頻作為研究材料,給本人或旁人(這個旁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來評價,以分析動態與靜態或者自我面部識別與他人面部識別的不同。

這裏有兩個實驗很有意思,也許可以揭示一些關於自我面部認知的小秘密。

凍臉效應:動態臉更好看

加 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系的Robert等人將同一錄像中人物的自然截圖和錄像本身作為材料分別呈現給被試,並令所有被試評價哪一種材料中的人更有吸引力。 結論是:動態下的人臉比靜態的人臉更有吸引力——無論是群體錄像,還是個人錄像,甚至在圖片翻轉的情況下,都是如此。這就是凍臉效應。這個效應也許可以用 來解釋為什麼很多人不上相。

我們的大腦要更擅長處理動態圖像。有研究者認為大腦對動態圖片的加工優勢是進化的選擇:照相機被發明出來不過兩 百余年,而人類進化了幾千萬年,漫長的時間裏,眼睛都用於捕捉動態的面,而短短兩百年不足以讓我們習慣並擅長處理靜態圖片。當然進化論是一種腦洞大開的 解釋,不過神經學上也有研究支持了該結果。下圖中,是對相同表情動態和靜態狀態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掃描結果,可以看到在呈現同一表情動態 人臉的情況下,被試的大腦激活區域更多一些。

記憶中自己的臉更好看

日 本Keio University的研究員設計了一個有意思的實驗。他們給大學裏同一個班級並且彼此熟悉的學生照相,然后P了一下圖,放大或者縮小眼睛和嘴巴,令本人 以及其他同學選擇出與真人最像的一張,結果發現本人選出來的照片和其同學選出的照片差異很大:大多數本人選擇了更漂亮的照片,而其同學的選擇則更符合真 實。這一結果在增加男性被試后依然沒有改變。有意思的是,實驗員還加入了一張鏡像臉的照片,不過結論依舊,人們還是認為美化過的照片是自己真實的模樣。

總之,不是鏡子裏的臉好看,而是我們自己記憶中的自己的臉好看。這個結果是不是與人類虛榮的天性有關係?不過這個實驗似乎暗示我們,大腦對自己面部記憶的處理的方式可能與對其他人面部記憶的處理方式不同。存在自我面孔識別優勢效應,也就是我們更喜歡看自己的臉。

同樣也是運用了fMRI技術,被試在看到自己的臉(左)時候,左半球前額葉激活程度更高,與看到柯林頓的臉激活區域有很大的區別。

總之呢,關於到底是鏡子裏的自己好看還是現實中的自己好看這個問題,我只能,記憶裏(自我面部加工優勢)努力奔跑(動態加工優勢)的自己最好看!

Reference:

Post,R.B.,Haberman,J.,Iwaki,L.,& Whitney,D.(2012).The frozen face effect: why static photographs may not do you justi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3.

Arsalidou, M., Morris, D., & Taylor, M. J. (2011). Converging evidence for the advantage of dynamic facial expressions. Brain topography, 24(2), 149-163.

Wen, W., & Kawabata, H. (2014). Why am I not photogenic? Differences in face memory for the self and others. i-Perception, 5(3), 176.

Keenan, J. P., Wheeler, M. A., Gallup, G. G., & Pascual-Leone, A. (2000). Self-recognition and the right prefrontal cortex.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4(9), 338-344.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