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智庫:“一帶一路”英文譯法應盡早明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8 08:15
文|趙磊,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為有效整合資源,推動“一帶一路”項目早落地、接地氣、有底氣,筆者利用微信公眾號成立了“一帶一路百人論壇”。最近,為設計百人論壇的logo,突然發現“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混亂,特別是到目前都沒有一個精準的英文縮寫。
首先“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不應和“戰略”掛鉤(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而應強調“倡議”(the beltand road initiative)的性質。這主要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一帶一路”不是服務於中國一國外交政策的工具,不是進行地緣戰略博弈的籌碼,而是中國推動的公共產品,對沿線以及國際社會均有利。
那么,問題來了,the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縮寫是“bari”,這個詞容易讓人產生歧義,因為它已經有特定的指代,即意大利東南部的港口城市“巴里”。如果把initiative去掉,縮寫變為“bar”,又容易讓人聯想到“酒吧”。有專家建議把the也加進去,即“tbar”,但這個縮寫在電腦編程系統中代表“內置工具欄”,不僅生僻,而且發音晦澀。
看來the beltand road initiative雖然表述準確,但縮寫困難。筆者最終回到起點,開始琢磨one belt one road如何。有些人不喜歡用這個英文翻譯,原因很多,如“一帶一路”所指的絲綢之路不止兩條,除了陸絲、海絲之外,還有一條經內蒙古到蒙古和俄羅斯遠東的“草原絲綢之路”,因此認為“兩個一”不準確,且縮寫“obor”會讓人產生誤解。我上網一查,obor也是地名,如俄羅斯、蘇丹的“奧博爾”;同時也是巨蜥的一種,如varanus obor。
有圈內朋友提醒我,在美國人看來這個縮寫會讓人想到指環王里的某種妖魔鬼怪。為此,我專門咨詢了一位長期在美國工作的高級譯員,她說:“obor是日本動漫或是小說中的一個惡魔,但在美國沒有這樣的說法。在美國,更多人對one belt one road的使用是習以為常的,還有一種說法是new silk road initiative,但這同美國的‘新絲路戰略’很類似,而且極易讓人類比成中國的中亞戰略或霸權計劃。”
最終,筆者還是選擇了obor,第一因為這樣書寫比較美觀,另外“兩個o”是圓形飽滿的,表示“一帶一路”是政治中立的,強調要匯聚智慧;政府可以用“倡議”,智庫或學者不妨就談obor,表明“一帶一路”是開放性的知識平臺。
總之,建議“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需盡早統一,英文縮寫需盡早確立。在國際關係舞臺,很多全球詞匯被人們熟知,往往不是其全稱,而是其縮寫,如wto、fifa等。在全球化時代,“一帶一路”有了大名,也要有英文名和小名。“一帶一路”才剛剛上路,要做的事情遠比我們想象得要繁雜、要細致。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