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深港通籌備中 最快可數日公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23 10:00
李小加(左)稱,香港未來不應只做「連繫人」的角色,而是將全世界市場帶到中國市場。旁為周松崗。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港交所(0388-HK)行政總裁李小加昨在出席該所上市15周年酒會時稱,不會評論「深港通」被指延遲的傳聞,又指自己沒說「深港通」可於10月之前開通,重申該所7月底完成系統工作後,要3至4個月後才可以運行。他續指,「深港通」現時沒有新變化或問題,亦沒有不確定因素,強調「深港通」的籌備正在進行,預期很快會有清晰公布,但這很快可能是數日或數周。
香港《文匯報》報導,以李小加上述的說法,「深港通」可望於7月內公布推出日期,而正式實施的日子,將會是7月底完成系統工作後的3至4個月,即最遲會是今年11月左右推行。另方面,港交所主席周松崗亦於同一場合上預期,「深港通」會於下半年開通。
李小加指出,香港市場要做好準備,保持靈活,適應變化,相信香港的高流通性、開放及健全發展,可以令香港不敗於世界市場,香港未來亦不應只做「連繫人」的角色,而是將全世界市場帶到中國市場。
他續指,目前無論短期或長期,中國的資本市場均有變化,預期將來大陸資本市場的壁壘會越來越少,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第一梯隊」已經出現,就是在股票中透過人民幣交易。至於「第二梯隊」將為大宗商品,「第三梯隊」將為固定收益資產,在中國市場變化太快及結構開放的過程中,可能令原有的格局產生影響,但香港亦應找出如何把握這些機遇。
在推出股票上的互聯互通後,港交所將馬上投入資源,發展上述的「第二梯隊」,即建立大宗商品的互聯互通,屆時會有新的人民幣使用量,而固定收益類投資在大陸規模也會十分龐大,相信要更大的人民幣需求,港交所會深入研究。他指出,建立人民幣生態圈是指在產品、流量、發行、風險管理等有多層次發展,希望人民幣發展不會只停留在一個層面上。
港交所主席周松崗說,今年首季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及LME Clear收入已佔港交所收入的四分一,而LME亦將港交所連通世界的商品市場,港交所已做好準備,迎接大陸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對於即將進行的「同股不同權」架構次輪諮詢,李小加表示,是次諮詢將不光是討論任何一方的立場,亦會討論對方的立場,並把港交所的競爭力以及如何保護投資者這兩種議題集合在一起說清楚。
港交所上市15年,由相對規模較細、服務本土市場的交易所,發展成為中國境外集資的國際交易所,港交所股價在15年內上升逾70倍,交投量亦由15年前的約89億元,增至今年曾創的新高2,939億元,新股集資額近年一直維持全球三甲位置。
李小加昨日發表題為「十五歲再出發」網誌,提到港交所懷着「連接世界與中國、重塑全球市場格局」的夢想,又指「很快會邁出深港通這第二步」。
李小加於網誌提及的夢想,具體是指港交所致力於在香港建設一個巨大的境外人民幣生態圈,努力使香港發展成中國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把世界帶到中國門前,讓中國人通過香港投資世界,讓世界可以通過香港投資中國。他指出,中國已經由一個「渴求資本」的國家變為「資本充裕」的國家,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資者對於投資中國本土市場的興趣也日益濃厚,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考慮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及MSCI考慮納入A股,均只是時間與規模的問題,不是加入與否的問題。
內容中又提到,「滬港通」朝建設境外人民幣生態圈方向邁出了第一步,「我們也很快會邁出深港通這第二步」。李小加稱,未來還要與監管機構、市場參與者及大陸合作夥伴攜手不斷拓展這個生態圈的內涵和規模,爭取早日把香港建設成為中國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衍生產品、大宗商品、固定收益類產品等等都是我們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據《信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深港通」主要內容實際上已有腹稿,當中包括交易範圍及額度。「深港通」暫繼續以10月前開通為目標,9月14日或21日是兩個可能性甚大的日子。而「深股通」股份數目暫定約500至700支,大致以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股份為基礎。
香港證券學會會長兼華誠證券主席李細燕昨日表示,大陸就 「深港通」問題一向有與港交所進行研究和商討細節,看不見政改不通過對「深港通」有影響,而且「深港通」有助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不覺得會受政改問題影響。對於「深港通」能否在今年推出,李細燕認為,要看深交所和港交所的商討和協調,但業界對 「深港通」推出表示歡迎,券商亦加強完善和準備好迎接。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