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做多空間打開 推薦8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7 08:06
金融股多重做多空間緩慢打開
市場行情演驛至今,以銀行為主的金融股仍處於低估值區間。在盤中日漸加大的震盪面前,基於為管理層扼住“瘋牛”之繩,為行情減速的需要,金融股為國接盤后,必將承擔起注冊制推出前穩市的重任。目前,相關金融品投資標的已經具備較長時期的箱體式波動機會。
金融股具備做多空間
市場運行到現在,金融大板塊基於前期股價的持續受壓,目前整體估值水平仍處於相對低地。結合其他板塊的表現來看,在股價相較於2007年高點時大幅縮水、而預期2015年總體業績又處於上行周期的金融股而言,未來要刷平2007年高點時的市凈率水平,細分銀行(1.33倍)、保險(5.33倍)和證券(3.36倍)均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間(表1)。若結合具體各細分板塊整體股價和盈利水平的變化情況來看,該空間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放大。
另外,考慮到目前市場新股快速發行的節奏需要,金融板塊啟動以保持市場的適度熱度也極有必要。當指數上行到5000點上方,而注冊制、人民幣“有管理的”可自由兌換卻仍未推出,持續降杠桿政令的推出已明確無誤地指向高層對此時指數瘋狂式拉升容忍度的下降。隨后在注冊制推出前,可以預見指數會以溫和震盪和牛市步伐趨緩為主。計算機、海外基建等通過市值管理權重已經快速放大的板塊將進入階段性高危區,而金融類板塊在受壓相對權重大幅下滑后(如銀行已經從去年底的17%降到了現在的11%),因向上缺乏撬動指數力度、向下卻有較好的緩沖拋壓的“左右逢源”能力而具備了相對安全和穩定的獲利空間。
從近期來看,市場已進入到明顯的風格轉換區間中。該轉換多呈現為盤中的劇烈震盪和中小盤品種的延續強勢,在劇烈震盪中大金融以輪動方式對市場可能出現的單邊下挫進行“減振”和緩沖。從后市來看,雖然本次風格切換能否成功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大金融的歷史使命卻必然會得到傳承。
銀行受益混改股價將先行
不過,短期來看,由於證券板塊發動較早,市值上行較快(已達到2007年高點時的4.35倍),雖然未來仍有新興創業板、深港通等推出盈利空間放大的預期,但在中信證券(600030,股吧)(600030)等被調出兩融標的等事件的影響下,該板塊仍存在階段性消化利空的要求。未來股價重新的走強需要等待先行壓低股價的過程。
同樣擁有混改預期、股價上行空間更大、2015年收益預期逐步增強的保險股,短線相對要強於證券。技術面上,分析師表示,保險與銀行類似,目前亦走入箱體式運行空間。在接近前高區域后,快速突破的可能不大,而再次的回落箱底則會是更好的低吸良機。訊息面上,去年以來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即都有引入戰略戰略投資者、吸引民資進入進行混改的動作。大額銀行存單的推出,反向對保險股形成利多。同時,業務的創新、轉型,以及安邦預期的香港上市等趨動事件,使未來保險股趨勢性走強為大概率。
相對於證券、保險,改革預期最為強烈並有望因改革而產生集體性股價拉抬效應的是細分銀行。進入2015年,由於受到降準、降息周期的開啟及息差的持續下行,銀行股利潤階段性出現明顯縮水。不過,經濟數據不佳引領的流動性寬鬆的持續及央行靈活公開操作方式的增加,旨在呵護銀行轉型創新、保銀行利潤回升的多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望不斷推出(如銀行券商牌照大趨勢性獲取等。相關訊息人士證實,今年下半年銀行獲得券商牌照為大概率,交行正在推進收購券商,興業銀行(601166,股吧)(601166)今年亦有望獲券商牌照),2015年相關公司盈利預期的增厚即與此有關。在銀行層面上,多重混改已經正式鋪開,交行的先行及中國銀行的跟進等,均有望進一步帶動其他國有銀行的參與積極性。
擬ipo金融影子股上行將獲牽引
國有銀行混改的大幕看起來正徐徐拉開。訊息面上,銀行業改革的總綱領性檔案有望於本月出臺。而作為國有銀行混改的標本性公司,交行的混改方案據多位接近的訊息人士透露,也已近獲批時點。隨著交行公告正式引入騰訊等民資,未來任何方向性變化均有望成為國有銀行混改進程中的圭臬。
而且,中國銀行已有望成為下一個試點“混改”的國有大行。從目前來看,以做大做強金融國企、提高資金變現力為目標,且旨在以公允值計量防范相關資產賤賣的操作面前,除了訊息面不斷發酵的相關上市公司會有進一步的表現機會外,分析師還提示,受混改注入優質未上市資產及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方向性引導,未來擬ipo的金融類品種會具備更大的吸金效果。
最新訊息顯示,上海銀行進入新股ipo“已反饋”的前列。雖經四度延期,但該公司仍在積極推進a、h股ipo進程。作為特立獨行引進外資、改善治理結構之路的城商行,這家集國有股份、中資法人股份、外資股份及個人股份於一身、擁有300余家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的公司,其規模和資質均屬優質。從預期來看,如果該公司能夠如期上市,相關參股公司如上港集團(600018,股吧)(600018)(持股2.98億,占6.34%)、tcl集團(認購2.01億股占3.7%)、中信國安(000839,股吧)(000839)(持有9400萬股,占比2%)均可從中受益。
與此類似的還有南京證券等。作為地方平臺債壓力較大的幾個省之一,江蘇省推動省屬國有資產證券化和向股市要收益的預期非常強烈。南京證券作為南紡股份(600250,股吧)(600250)大股東控股的企業,如能夠通過裝入其他資產在未來走上市之路,則有望為省內帶來明顯的績效,也有望為關聯控股公司及實體企業帶來更為充沛的現金流。在這樣的預期和效應帶動下,廣東、上海、浙江、北京等或有先行先試機會或已出臺資產證券化方案的省可重點關注該類擬ipo企業和相關影子股的炒作機會。
滬港通金融股獲投機機會
a股之外,ah中的h股因具備更大的折價空間,未來的持股機會或並不少於內地。在港交易的17家ah金融股中,大部分擁有8折左右甚至更優的折價空間(表2)。如中信證券本月8日公告稱向社保基金戰略性定增h股6.4億股(社保基金將鎖籌三年)的訊息即是明證。雖然從相對長期的鎖籌來看戰略性投資者仍有持倉風險,但階段性操作賺錢效應或將明顯增強。而且,隨著滬港通推出后方向性資金的經常性介入,香港市場的h股會具備不錯的投資優勢。
資金面上,港股通交易量依然不如滬股通,不過,自3月12日恒生指數本輪起漲點計算,仍然有7家金融股如中國人壽、中國銀行、中國平安、工商銀行、海通證券(600837,股吧)(600837)等被資金單向增持。隨著目前中國銀行等混改預期的發布,未來有望會有更多投機性資金關注到港股通標的,相關個股階段性機會仍需關注。
與此同時,由於海外資金在滬股通交易中來源私密性的增強,更多資金也在不斷涌入滬股通標的股中。自3月12日恒生指數本輪起漲點計算,大量資金單向增持了招商銀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600016)、中國平安、招商證券(600999,股吧)(600999)等在內的10家金融股。其中,招行銀行區間凈買入高達26億元。而中國平安、工商銀行和新華保險(601336,股吧)(601336)還在滬股通和港股通凈買入上出現重合。雖然目前不能排除方向性資金利用該類品種保持指數短線高位震盪、降低短線下行波動的可能,但趨勢仍顯示,未來震盪上行中該類品種仍有相對較好的操作空間。(和訊股票綜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