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華東一號”的智能倉儲怎麼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6 08:21


陳姍姍

過去的六年,上海威吾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威吾德”)的初創發起人宋聲達一直在研究,如何將他在美國看到的軍需備品補給倉的震撼場景搬到中國。花費了上億資金后,他希望“做點不一樣”的事情,竟然真的成為了現實。


在上海松江區一塊占地2萬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座名為“華東一號”的現代化倉庫已拔地而起。表面看,它與傳統的公共倉庫沒什麼區別,走進去卻像一座鋼結構的城市。24米鋼架編製的網絡支撐了整個倉庫,一個個托盤、料箱游走在鋼架之間的軌道上,與傳統倉庫不同的是,這裏几乎看不到多少人。

“傳統的倉庫分揀,是要人工去各個倉儲區找貨物,我們的倉庫則是貨物自動流轉到人面前,這是解決目前倉儲配送行業發展瓶頸的核心。”宋聲達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之而來的收費模式改變,最終實現了降低行業整體物流費用,同時在商業電子化過程中,通過整合和優化企業供應鏈,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來伊份”樣本

半年前,以下開店為主渠道的“來伊份”,將通過電商平檯面向散客的B2C銷售所涉的倉儲物流業務全部外協給了“華東一號”,成為了“華東一號”的第一個客戶。

此前,來伊份的休閒食品通過租用公共倉庫儲存,並僱用一些工人進行預包裝和分揀。

以下開店為主的銷售模式下,分揀和配送休閒食品相對簡單,畢竟固定的門店所需要的食品品類和數量基本固化。然而,隨來伊份開拓線上B2C的銷售渠道,倉儲物流上出現的問題開始凸顯:促銷帶來的銷量瞬間激增,后台倉庫分揀壓力倍增,原本配備的工人根本不夠用。一個訂單可能還包含幾種甚至十幾種不同的品類,工人們需要跑到這個貨架上拿一個鴨胗肝,再去另一個貨架上拿一包瓜子,訂單一多再加上需要在規定時間內發貨,訂單的差錯率陡增。

搬到“華東一號”倉庫后,來伊份發現從商品的擺設上就與傳統倉庫不一樣。在松江的倉庫裏,貨架根據商品出貨的時效性進行了分區,其一是旋轉貨架,主要用於即時發貨,其二是存儲貨架,包括料箱和托盤,主要用於需要持續補貨商品的臨時存儲,其三則是平倉貨架,用於單品或爆款等促銷時的人工揀選。

來伊份的不同食品放在哪一個區域,是由電腦軟體根據商品發貨的時效以各存儲貨架區的庫存狀況來判斷的,需要揀選配送時,軟件會觸發商品對應的存儲位自動傳送,且已按照訂單篩選的邏輯為不同訂單設計了固定的傳送路徑,最終這些商品會匯聚到負責揀選的人員面前。

阿華就是負責揀選的一員。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5點,阿華的任務就是站在電腦前,等不同的貨物通過料箱流轉到她面前,她會根據電腦的指示把料箱內的貨物按電腦提示的數量分揀到從另一個方向過來的空料箱中,再按下Enter鍵,料箱就會自動流轉至預打包站台,如果不動,就繼續將后面過來的貨物料箱分揀到這個料箱裏。

“之前在小米的倉庫做,一般是根據裝箱單上的要求到不同的貨架上去找訂單貨品,現在工作簡單多了,基本不用動什麼腦筋,放錯了電腦系統也會提示。”阿華。

降低成本和差錯率

“這就是所謂的‘貨到人’的分揀方式,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收購的Kiva機器人公司,實際上就代表由傳統的‘人找貨’向‘貨到人’揀選方式的轉變,可以大幅提升分揀效率,並且提高準確率,單人每小時可以達到1000次揀選操作,是傳統倉庫的10倍。”威吾德的首席運營官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同時是“華東一號”倉庫的總設計師。

周先生透露,准備大舉進軍跨境電商的網易剛剛簽約他們的倉庫,希望將華東區貨物分揀配送在這裏完成,還有不少電商公司或平台也陸續來倉庫參觀考察,“客戶來了先是不相信,看了后覺得會不會收費很貴,但實際測算下來,並不比使用傳統倉庫的整體成本高多少,甚至更便宜。”

最近幾年,像來伊份一樣開始重視電商銷售渠道的公司越來越多,渠道的變更帶來了倉儲物流需求的變化,實體銷售網點的統一訂單,被拆分成無數面向單個消費者的個性化訂單,對訂單處理速度和準確性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些企業前端不缺銷售,但后端的訂單配送執行卻跟不上。尤其是在商品大促的時候,以前租個倉庫或者自建倉庫,雇三五十人的倉儲配送模式已開始變得捉襟見肘。”一家民營快遞公司的管理層告訴記者,這也是每到“雙11”等大促銷的日子,就傳出各種倉庫爆倉,消費者收不到貨甚至收錯貨的原因。

“華東一號”倉庫,則實現了全自動化的存儲、揀選和包裝流程,訂單處理能力呈幾何倍數的增長,出錯率卻几乎為零,此外,收費模式也跟傳統倉庫很不一樣,不是按照倉儲面積和天數收取租金,而是按照實際訂單完成數量進行收費,揀選的越多,收費越高。但這不會造成對客戶的困擾,因為數量越多,越需要提高配送效率並降低出錯率,畢竟一旦錯發造成成本增加,訂單量越大損失越大。

以來伊份為例,此前租用傳統倉庫時,租金大概每月1500元,人工成本3000元,算下來的每單成本大約1.5到2元,如果碰上促銷時增加的人工等成本,整體平攤下來大約每單3元,而在“華東一號”倉庫,每單的收費不僅優於傳統倉儲模式,同時訂單和庫存差錯率比傳統倉儲也大為下降。

倉庫如何動起來

聽起來似乎很容易,但要做出這樣一個全新的智能倉庫,需要的是一系列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支撐。

在決定投建倉庫前,宋聲達做的生意並不隸屬物流業,而是板材。不過,由於很早就作為業內第一人將自己主打的“聲達板材”在淘寶上銷售,宋也很快發現了通過電商銷售的企業在后端倉儲配送所遭遇的瓶頸。在上海松江買下土地后,便萌生了建設一個全自動化智能倉庫的想法。

“我們先是全面考察全球各地領先的自動化倉庫,然后吸引了一批有自動化倉庫豐富運維經驗的技術人員加盟,他們之前都在為跨國企業打工,為各個生型企業建設自動化倉庫。”宋聲達回憶,他一開始一度低估了這個項目的難度,比如很多設備首度進口至中國,沒人知道怎麼安裝等等,但所幸都一一堅持了下來。

公司的首席運營官也是技術人員之一,參與過全國排名的前100家生型企業自動化倉庫的建設與軟件設計,不過,在他聽宋聲達要在上海建設一座服務於電商的第三方自動化倉庫時,還是覺得這是個大膽的想法。

“首先硬件設備需要很先進,只能從國外引進,由於設備複雜程度高,在國內根本沒有安裝先例,安裝設備的人員都是從國外引進的,相關水電接入標準在國內都沒有參考。”周先生,更複雜的是軟件系統的設計,並不是交鑰匙工程,而是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品結構和訂單結構,不斷進行參數修改和策略修正,因涉及複雜篩選邏輯和計算,每次都是一次腦力的衝擊。

單單建設這麼一個倉庫,就花費了三年的時間,而三年前國內的電商市場還沒有像如今那麼紅火。“那個時候,我覺得他的計劃有點超前,規劃的10萬立方米實時有效動態容量、50萬種SKU(庫存量單位)的管理能力,以及20萬的日訂單處理能力,已經達到亞洲第一、世界前三。”周先生,在電商市場還不夠發達、各企業內部固有利益會左右倉庫選擇的現實之下,搬到一個先進的自動化倉庫去的貨物會有那麼多嗎?

宋聲達是幸運的。倉庫建成后,正趕上國內和跨境電商市場的爆髮式增長,品類多、流轉快的小件商品訂單,對分揀配送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同時,傳統倉庫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卻在逐年上漲。

當然,“華東一號”也並非沒有對手。蘇寧、淘寶、京東等更貼近客戶的電商平台,已經陸續意識到自動化倉庫的重要性和潛在需求,京東的“亞洲一號”倉庫更是已經投運(不過尚未實現揀選環節的完全自動化),而國外一些具備銷售規模的公司,也有自建自動化倉庫的需求。最近,公司的一些軟件工程師,就被一家韓國服裝公司挖走,如何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留住人才,並迅速複製更多倉庫以繼續保持先發優勢,也是宋聲達最近一直思考的問題。

如今,宋聲達已經為建設“華東一號”投入數億元的資金,公司在去年獲得了來自國泰君安的A輪投資,近期B輪投資也已塵埃落定,他希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在全國主要區域投建5~10個像“華東一號”一樣的倉儲配送中心,形成倉配中心的網格化,更好地為客戶降低整體倉配的成本。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