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加密貨幣賺錢神器?一文看懂「合約」,幣圈小白必知!

浪鏈 2024-06-27 11:01

 


文章內容

開合約,開合約,不論你是否開始投資加密貨幣,多少都會聽到身邊持有加密貨幣的朋友把「合約」掛嘴邊,或是看到他們在社交平台貼出收益率幾千 % 的交易所截圖,讓人不禁想著「錢有這麼好賺?」,我可以跟你說的是:在幣圈的世界裡,的確沒有什麼不可能。

 

 

看到這些浮誇的 % 數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的確會有些 FOMO(幣圈用語,Fear of Missing Out 的縮寫,指「害怕錯過」的意思),但投資之道有個亙古不變的事實——有報酬就會有風險,在賺錢之前,了解自己投資了什麼、怎麼投資、有什麼風險、該做什麼樣的準備,這些都跟「能不能真正賺到錢」超級有關!(不然就會被殺個措手不及,炮灰如以下影片)

 欸你合約要賺多少

所以!今天就要來分享什麼是加密貨幣「合約」——它到底是怎麼運作可以讓人獲益突破天際?既然你誠心誠意的發問了,我們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為了貫徹幣圈愛與真實的割韭菜現場(開玩笑的),這些新手踏入幣圈之前必須聽的大實話,這個平心靜氣練兵的過程你準備好了嗎?

 

 

合約?槓桿?什麼是「加密貨幣合約」

加密貨幣合約的概念,是從傳統金融市場的「期貨合約」演變而來,所謂期貨(Futures)是一種金融衍生工具,是指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按事先約定的價格進行交易,而根據不同期貨市場(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能源期貨等),交易的物品就不同,常見的有石油、黃金,又或是股票指數、外匯。

最早的期貨市場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的日本江戶幕府時代,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當時的稻米價格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往往會根據稻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稻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米的買賣。1697 年在大阪堂島成立的堂島米會所,各地的貿易商往往會來此以白銀預先訂購來年的白米,預付一筆金錢,取走訂購單,並在明年或下一次稻米成熟時兌現,此即期貨合約。」
 

江戶時期世界首個期貨市場——堂島米市場盛況繪圖 / 堂島米市場圖,歌川廣重(1797-1858)繪,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館藏

 

從上面的小故事可以得知,期貨最初的應用是人們為了「應對價格的波動」而發明,並且在立下合約時買方會付出相對應的「保證金」。綜合所有資料,整理一下目前已知的期貨買賣步驟是:

 選擇買賣的交易標的 →  訂下未來買賣的交易時間及價格 → 買方預付保證金 → 以約定的價格交易

 

前面提到加密貨幣合約是由期貨演變而來,那麼想必跟期貨大同小異吧?恭喜你答對了,加密貨幣合約會有幾個不同,但概念的確十分相似,如果將上面的步驟抽換成加密貨幣合約的版本,我們一步一步拆解來看那就會是:

1. 選擇買賣的交易標的:

加密貨幣合約的交易標的很明顯就是「加密貨幣」,而加密貨幣百百種,當然在加密貨幣市場可以交易的加密貨幣就不只一種。

2. 訂下未來買賣的交易時間及價格:

這點加密貨幣合約就與期貨很不同,時間上,加密貨幣合約不以約定時間做交易基準,而是大多以「永續合約」的方式進行,永續的意思就是只要買方(投資者)沒有主動「平倉」(關單),以及沒有發生「爆倉」的情況下,合約就會一直進行下去,至於什麼是爆倉請繼續往後閱讀(眨眼)。

價格方面,加密貨幣合約不使用價格,而是用「做多」、「做空」當作合約依據,做多意思是「看好這支幣會漲」,舉一反三,那做空就是「覺得這支幣會跌」,用這兩項指標來實現合約的交易內容。

 

 

3. 買方(投資者)預付保證金:

加密貨幣合約中,也有保證金的機制,根據計價單位的不同分成「幣本位合約」與「U 本位合約」,如果開比特幣的幣本位合約,那就是以比特幣當作保證金;U 本位合約則是以幣圈的特別存在「穩定幣」,像是 USDT、USDC 等,當作合約的保證金來使用。

 

不知道什麼是穩定幣?請收下文章:
韭菜怕套牢就先買這個!從金融巨鱷到幣圈小白,為什麼大家都需要穩定幣?

 

4. 以約定的時間、價格交易:(小白們注意了,這邊就是幾千 % 的關鍵!)

期貨概念中的第四步驟可以視作「以合約內容完成商品的買賣了」,但前面說到加密貨幣合約通常以「永續」進行,那何時可以成交?除了投資者自行操作平倉外,還有個被迫關單的動作叫「爆倉」,之所以會爆倉是因為加密貨幣合約還加入了另一種玩法——槓桿。

槓桿簡單來說就是「倍數」,不同的交易所、幣種開放的倍數都不一樣,最小 1 倍,最多有 125 倍。想賺錢的人都會想:那我當然是開最大倍數呀!邏輯是這樣沒錯,但相信大家都聽過「高報酬的背後,也伴隨著高風險的危機」,開槓桿的合約也不例外。

假設你現在有 100 USDT 要拿去開比特幣的合約(通常會顯示為:BTC / USDT 永續),把錢放進去當保證金後,你開了做多 / 5 倍槓桿,並且開單時比特幣的幣價為 10,000 美元,接下來如果你不自行操作平倉,可能會遇到下面的狀況:(以下表格僅供簡單概算,並沒有涵蓋其他開合約時可能形成的成本)

 

 

看到關鍵字了嗎?光是開 5 倍槓桿,比特幣跌個 20 % 你就只剩下灰,意思是「保證金無法負荷合約虧損」,所以交易所的系統會自動幫你關單,連保證金都不剩就是幣圈人口中的「爆倉」。那開更高的槓桿,在加密貨幣這個波動極大的市場,可想而知爆倉的速度也是一眨眼的時間(知道我剛剛為什麼要眨眼了吧)。

至於你可能也有看過朋友的單上寫著負幾 % 的單,甚至是負幾百 % (以下圖示請勿模仿),為什麼可以 -100% 還沒有爆倉,這是因為合約還有其他的玩法,除了用盡原本的保證金,還能再加保證金⋯⋯但一切都是後話了(點菸)只是要告訴你,合約槓桿的確是能賺錢的一大利器,但用不好可是會反噬到使用者身上的。

 

 

最後來整理一次加密貨幣開合約到平倉的步驟:

選擇加密貨幣幣種 → 選擇做多 / 空以及槓桿 → 設定保證金的額度 → 開啟永續合約 → 平倉 / 爆倉交易所收取手續費

 

後記:合約不可怕,一切都是過程

雖然加密貨幣合約現在說起來很可怕,但能熟悉合約原理,並靈活運用槓桿,嚴格控制盈虧的老韭菜也是大有人在,既然槓桿越高風險越高,那為什麼這些老手們還是會選擇這樣的金融工具?除了能以小博大、快速賺到一筆可觀的財富,更因為合約有個很棒的優點——就算在熊市也能賺到錢。

前面的期貨市場小故事有提到,期貨最初被發明是為了「應對價格波動」,而加密貨幣合約也完美的傳承了這個優勢,秘訣就在於「做空」。做空表面上是幣價下跌也能賺錢,不過老手更會拿合約做空去「對沖」風險。

 

 

舉個例子,像是今年(2024)四月剛經歷比特幣減半,投資人預期比特幣會再次大幅上漲,但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比特幣仍在 60,000~70,000 間漲漲跌跌,這個過程中如果投資人依然看好比特幣的長期發展,又不想只是被動的等著幣價上漲才能賺錢,那麼運用合約做空,又或是另一種合約的衍生玩法——合約網格,都可以讓投資人在震盪的時期依然賺得了錢,抵銷掉幣價下跌可能帶來的虧損,這就是「對沖」。


後記寫的如果身為小白看得不是很懂沒關係!因為這些都已經進入「利用合約投資的策略」領域,這篇只需要理解加密貨幣合約賺錢背後的原理,之後浪鏈也將推出「手把手開合約」的教學文章,以及上述提到的「合約網格」玩法介紹(原諒我沒辦法寫在一篇之內,這些都需要詳細的分享呀),只要持續鎖定我們的 instagram facebook 就不會錯過了呦!

( * 本文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請您審慎研究與考慮後再決定! )


原文連結請點我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