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安邦咨詢:中國要警惕資金外流的沖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從去年開始,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形勢出現了逆轉,尤其是隨著美國退出qe和美元升值,新興市場遭遇了比金融危機期間規模更大的凈資金外流。根據nn投資伙伴(nninvestment partners,原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估計,在截止3月底的三個季度中,15個最大新興市場的凈流出資金總規模達到6001億美元。而在2009年3月底前的危機最嚴重的三個季度,當時的凈流出資金總規模卻只有5452億美元。

上述數據顯示,市場對部分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信心已經十分脆弱。在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多年時間內,存在著涌入新興市場的流動性大潮。從2009年7月到去年6月底,這15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凈流入資金總額為2.2萬億美元。但現在,資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逆轉了此前的這一勢頭。


而上述因素出現的背景,則是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不斷降低。在我們看來,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的原因除了美元套利交易減少之外,更主要的還是新興市場的經濟出現了問題,包括中國的經濟增長問題和金融體系問題,以及許多新興經濟體基本面的疲軟狀況。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估計,今年2月整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gdp增長率已從1月份的4.1%降至3.9%。該機構表示,自2001年至2002年阿根廷危機以來,算上這一次,新興市場平均gdp增長率低於4%的情況也只發生了兩次。

但資金外流對新興市場國家還不是最可怕的,更令人擔心的是去年12月以來新興市場外匯儲備出現了急劇縮水。今年3月,15個新興經濟體的總外匯儲備減少了3744億美元,這是自本世紀初新興國家開始建立硬通貨儲備以來,外匯儲備降幅遙遙領先的一次。

值得警惕的是,在此輪資金流出中,中國這個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有可能成為“重災區”。2014年,中國實現了貿易與資本項下的雙順差,但進入2015年以來,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依然復雜,國內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加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增強。在這種內外部環境下,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振蕩加劇,呈現出一定流出壓力。據中國央行公布,今年一季度末,外匯儲備余額減少1100億美元至3.73萬億美元,這已是外匯儲備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且創下2013年12月以來的新低。

中國的銀行結售匯數據也顯示了資金在流出。1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82億美元,2月份擴大至172億美元,3月份進一步增至660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1月份涉外收付款順差367億美元,2月份回落至183億美元,3月份轉為逆差238億美元。其中,3月份跨境資金流動劇烈波動。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曾解釋,現在中國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規模很大,fdi(外來直接投資)和odi(對外直接投資)也很多,2014年中國有超過1億人次的出境人數,人流、物流、資金流、投資流都會造成跨境資金流動。2014年中國境內企業和個人涉外的收入是33000多億美元,涉外的支出是32000多億美元。中國的銀行每天代客(代企業和個人)涉外的收入和支出都超過100億美元。

除了上述統計之外,仍有部分資本流出的情況不在貨幣當局和相關部門的掌握之中,其中相當部分屬違規或未申報的資本流出,可以理解為“資本外逃”。如《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稱,過去七年來,中國投資者在全球各地的房地產市場投資規模超過400億美元。還有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個人海外房產投資總額為165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同比增長了46%;預計2015年中國個人海外房產投資總額將是2014年的2倍,有望達到350億美元。簡單估算就可知道,這些海外購房資金不可能全部是合規出境的,有相當一部分也屬於“資本外逃”。

隨著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形勢的變化,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出已經是蔚為大觀。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正面臨空前的經濟下行壓力,隨著市場對中國經濟信心轉冷,要警惕中國資金大規模流出的風險。(作者:賀軍)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