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勤:如何正確看待中國的“過剩主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03 08:16
提要:“過剩”,是指生產單位生產出的產品超過市場需求而“剩余”的商品。其實這個概念十分模糊,沒有給出更為科學、經得起市場推敲的定義。例如,超出市場需求量多少算 “過剩”,庫存多長時間沒有賣出去算“過剩”?有許多商品在擱置3-5年后突然又成為市場寵兒,成為買方的搶手貨,這些算不算“過剩”,由於國際貿易形勢的突然改變,原本暢銷的產品受到國際政治和政策的擠壓暫時沒有銷路,是否也歸為“過剩”系列?所以,對於“過剩”各國有各自的特殊背景和原因,不可一概而論。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國際社會對其取得的經濟成功、社會進步經驗和秘訣的興趣日益增加。不少中國經濟界人士也紛紛提出各種分析和推論,研究中國究竟依靠哪家“經濟學”,才令國家在短短35年中,取得西方百年才可能取得的成就。近幾年來,經濟專家們提出了“新供給主義”、“新結構主義”等不同議題,紛紛引界內熱議。而在此,筆者關注和討論的是——“過剩主義”。
中國的“過剩主義”有極深的歷史文化背景
“過剩”,是指生產單位生產出的產品超過市場需求而“剩余”的商品。其實這個概念十分模糊,沒有給出更為科學、經得起市場推敲的定義。例如,超出市場需求量多少算 “過剩”,庫存多長時間沒有賣出去算“過剩”?有許多商品在擱置3-5年后突然又成為市場寵兒,成為買方的搶手貨,這些算不算“過剩”,由於國際貿易形勢的突然改變,原本暢銷的產品受到國際政治和政策的擠壓暫時沒有銷路,是否也歸為“過剩”系列?所以,對於“過剩”各國有各自的特殊背景和原因,不可一概而論。
至於中國的“過剩”更有著自身的特點,歷史文化烙印深厚。中國自古就有“多多益善”、“有備無患”的從商持家理念,統治著中國企業界甚至影響到家庭主婦的持家待客。人們對中國人宴席上的“過剩”早就批聲如潮,卻難以撼動這個壞習慣,就是由於歷史習俗常年積存而來。在過去的改革大潮中,百萬民企老板面臨“過剩”而無所作為,原因也正在於此。
因此,我們對中國的“過剩主義”不必大驚小怪,認真分析和引導最後加以合理應用,是有利國家經濟長遠發展的。
“過剩”並非中國特有現象,美日韓都存在過
“過剩” 並非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有的現象,而是普遍存在於各個經濟體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過剩”的沖擊和困擾。我們將其稱之為“過剩陷阱”毫不過分。特別是在中國,“過剩現象”遭到國內外一致的批判和警告,也是少數人斷言中國經濟會“崩潰”的重要論據之一。
其實,在各國經濟上升階段中,各類不同的“過剩”幾乎普遍存在於各個領域。這在拉美國家的繁榮發展中出現過,在亞洲四小龍的高速發展中也出現過。即使在日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史上,也始終伴隨著 “過剩”這個不受歡迎的“伴娘”。
既然“過剩“已經是經濟發展過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就應充分研究和關注它的作用和對經濟發展的效應,合理利用並發揮合理的“過剩”,讓它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讓“過剩陷阱”成為通往新發展高度的“橋梁”。
必須承認“過剩”對中國經濟的巨大貢獻
中國的“過剩”主要存在於三大領域:產能過剩、儲備過剩和儲蓄過剩。據了解,中國的產能過剩主要存在於九大(有的說是五大)產業,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光伏、風電和石油化工等,此幾類也可稱作是“過剩”的“重災區”。
首先應當承認,這些所謂“過剩”產業,在中國的經濟改革進程中做出的貢獻最大。無論在解決就業、納稅和開拓國際市場,提升中國國家競爭力方面,都做出了無與倫比的成績。中國今天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九大產業功不可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謂的“過剩”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它們的產品、技術雖然被蟄伏數年,但是終究有出頭之日。現在市場又在呼喚這些產品,它們又將為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新的騰飛做出貢獻。
中國在剛改革開放的頭十年中,就曾進口接受了許多在日本和歐美市場上“過剩”多年的產品,在中國市場有需求的時刻,正好拯救和幫助了國外眾多瀕臨倒閉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產品 “過剩”,國內市場疲軟,正好中國的需求幫助這些企業起死回生。另外,據發改委公布的資訊,近期我國在加強鐵路建設方面將再投入近九千億元。試想,鐵路每投資1億元,就可以帶動消費鋼材3330噸。每公里高鐵需要1.2到2萬噸水泥。每建設1公里地鐵,則需要至少1萬噸水泥。如果我們計算一下國際國內的需求,真應當慶幸,幸虧有當年那么多“過剩”,否則現在臨時開廠辦礦,早就錯過商場的最佳時機了。
至於“儲備過剩”和“儲蓄過剩”,由於涉及的人群和社會效應和“產能過剩”有所不同,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影響不大。但是,這兩種“過剩”對於經濟安全和健康發展,特別是增強抵抗國際風險的綜合能力具有“特種部隊”的作用,不可輕言放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正是因為中國擁有“儲備過剩”和“儲蓄過剩”,才確保中國的經濟改革始終能夠穩步前行。“儲備過剩”是國家強盛的標志,“儲蓄過剩”則是民富的象征。有這樣兩個守護神,中國一定能夠實現新的騰飛遠景。
不能放任“過剩”無序膨脹,應放到籠子里監管
“過剩”對於經濟發展是功大於過,也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掌控這個“度”。絕不能放任“過剩”的無序發展和膨脹,也不能允許其占用過多的資源和生產力,把“過剩”也放到籠子里監管,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合理、有序、及時利用發揮“過剩”的潛力,應當是國家政策層面需要關注的重點。
中國已經進入發展的“新常態”,我們現在所討論的一切新理論,無論是“新供給主義”抑或“新結構主義”,或今天所談的“過剩主義經濟學”,最終會被納入“新常態經濟學”范疇,這就需要各路經濟界英雄好漢施展身手,通力合作,為中國經濟長久繁榮,可持續發展提出新的理論路線圖。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