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制造2025出了一道難題:金改和高科技誰先誰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有評論文章指出,中國既擁有大量知識產權,又參與基本的生產及最終組裝,在這種情況下制造並銷售尖端技術產品,就必須懂得為產品適當定價,才能了解生產業務是否可持續。要做到這一點,貨幣匯價就需要自由浮動,信貸設定及利率由市場決定,不受政府干預。美元就是這樣的貨幣;中國貿易以美元結算、中國商人以美元報價,絕非偶然。常言道,事情是不斷變化的。人民幣也將很快成為自由浮動的國際貨幣,並采用市場化利率及市場化信貸設定。之后,中國將具備其所需的一切條件,成功革新制造業。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根據國務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產能將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並涌現一批在資源利用及環保兩方面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該行動計劃強調要“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並稱中國出路在制造業。

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這就像是冰島宣布將把漁業視為經濟增長新動力,或是新西蘭以牧羊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出路。

過去25年,中國的制成品出口由320億美元飆升至2.23萬億美元,增幅達69倍,但是我們卻將制造業稱之為“新”事物。

然而,我翻閱了《南華早報》一兩頁,便發現總理李克強再次批評官員未有即時執行其指令。我認為,《中國制造2025》將為總理帶來同樣的難題。

為什么呢?我可以列舉一些很充份的理由。首先,我們從中國發展跨國公司的雄心說起。姑且先不理會這些中國公司如何兼具跨國特質;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遵守世界各國的知識產權法。

此事不簡單。你盡可以設計一個新的電腦晶片、一個新的汽車引擎或一個新的工序,但之后可能很快發現,其他地方早就設計過同樣的東西,而且已申請了專利。如果你想要制造或使用該設計,就必須向專利持有人付款。

我們對相關研究的報導便指出,去年中國花費逾2100億美元進口電腦晶片,總額超過原油進口開支。

毋需大驚小怪。誠然,中國制造商有能力建設媲美他國的高技術晶圓制造廠。但他們至少需要支付巨額牌照費,否則就會在世界各地卷入法律糾紛。

大部份時候,這種代價太過高昂,多數制造商都不會自找麻煩,寧可從世界各地進口晶片,何況即使他們愿意支付牌照費,可能也無法取得有關技術。例如當中國制造商物色高科技專有技術時,美國政府尤其會迅速以國家安全為名進行干預。

然而,有更加確鑿的理由解釋為何中國在目前情況下將難以實現追求高科技的新目標。簡單來說,若沒有成熟的金融安排,就無法維持高階制造業的成功。

中國既擁有大量知識產權,又參與基本的生產及最終組裝,在這種情況下制造並銷售尖端技術產品,就必須懂得為產品適當定價,才能了解生產業務是否可持續。

要做到這一點,貨幣匯價就需要自由浮動,信貸設定及利率由市場決定,不受政府干預。美元就是這樣的貨幣;中國貿易以美元結算、中國商人以美元報價,絕非偶然。

常言道,事情是不斷變化的。人民幣也將很快成為自由浮動的國際貨幣,並采用市場化利率及市場化信貸設定。之后,中國將具備其所需的一切條件,成功革新制造業。

如此甚好,不過凡事皆有秩有序。首先,中國打造真正的金融市場,然后才能發展高科技。依照先后次序,而非本末倒置。

若事情井然有序地進行,最終北京當局很可能發現再也不能操控《中國制造2025》計劃;屆時將由市場決定一切,而非國務院。

無論如何,總理面對的都是一道難題。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