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組離岸人民幣產品交易平台 明年Q4正式運作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昨(27)日就共同建設離岸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台達成戰略合作協定,3方將在法蘭克福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分別持股40%、20%及40%,合資公司將作為該平台的運營機構。即日後將有人民幣計劃證券在德交所掛牌。新公司將在德國法蘭克福註冊成立,計劃於2015年第4季正式投入運作。
香港《明報》報導,這次合作協定是基於3月份中德財金官員發布的聯合聲明,當時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拜訪德國,當時雙方除了同意建立離岸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台,中方亦歡迎德國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作為交換,德國支持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
上交所昨日表示,合資公司將名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職能是研發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和衍生產品,預計今年第四季正式投入運作,預料此平台可填補歐洲時區人民幣證券市場的空白。
近年多個國家相繼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歐洲多國以致澳洲、加拿大及智利等國相繼成立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市場憂慮香港的地位會受到影響。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則認為,上交所與德交所的合作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自然一步,中國愈開放、國際化的步伐愈快,香港的機會就愈多。
南方東英資產管理總裁丁晨亦指出,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部分人民幣的專才都在香港,滬港通等重頭戲都在香港發生,所以短期內香港的地位不受影響。她又表示,現時尚未了解德國的平台會研發甚麼產品,待有詳情後再作研究。
香港《文匯報》報導,就滬德交易所合資建離岸人民幣產品交易平台,港交所(0388-HK)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有關計劃是人民幣國際化及中國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過程中很自然的一步,也是內地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積極訊號。中國愈開放、國際化步伐愈快,香港機會就會愈多。
另外,人民幣作為國際間支付貨幣的地位也持續提高,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昨日一份報告表示,今年首4個月,人民幣已是亞太區國家與中國和香港進行支付時最常使用的貨幣,而2012年同期,亞太國家使用人民幣向中港支付的排名僅排在第五位,使用金額亦比起3年前增加3.27倍,超越了日元、港元、美元及澳元。
報告亦顯示,亞太地區對中港的支付貨幣中,人民幣佔比為31%,遠超2012年的7%。分國家及地區看,新加坡、韓國、菲律賓及台灣使用人民幣支付的比例最多,與2012年比較,支付比例增幅也最大。另根據SWIFT統計,人民幣在今年4月份仍然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市佔率為2.07%,排在美元、歐元、英鎊與日元之後。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