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數據解讀】首11月FDI大降10%,官媒稱全球跨國投資低迷

經濟通新聞


  《經濟通通訊社22日專訊》中國商務部發布,1至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03.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0%。就外資規模的波動,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權威專家認為有六大方面原因。首先是全球跨國投資低迷。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報告顯示,受俄烏沖突、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債務壓力攀升、金融領域動蕩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外需不振。2022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規模同比下降12.4%至1.3萬億美元,僅為歷史高點的約六成,2023年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地緣政治風險顯著上升,疫情造成的影響尚未消退*

 


  第二,地緣政治風險顯著上升,一些國家推動產業和資金回流,出台涉華投資限制措施。比如美國發布對外投資審查行政令,限制美公司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對華投資;

在美游說下,歐盟發布《經濟安全戰略》,日本出台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相繼加嚴對外投資審查,嚴防關鍵領域資本、技術、知識產權外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出台大力度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國際競爭愈加激烈。據UNCTAD統計,2022年各國出台的投資激勵政策多達102項,同比增加50%以上。

  第三,疫情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尚未消退。疫情阻斷了線下考察交流,造成跨國公司對中國實際情況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誤讀,影響了投資決策。今年以來,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較快,但外商投資特別是綠地投資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其間外資一般按項目建設進度陸續到資,數據波動是正常的。

 

*外資增速早已放緩,勞動密集型產業引資減少*

 

  第四,隨著外資規模增長至高位,外資增速早已放緩。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缺少資金,本土企業也相對弱小,海外資本大規模流入中國,外資增長較快。2000年之前,外資規模年均增

幅超過20%。2000年至2010年,增速依然較快,但隨著基數增大,年均增幅已放緩至10%左右。2011年至2022年,基本進入了平緩增長的時期,年均增速只有3.9%。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中國吸引外資規模已達到較高水平,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1至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達到11560.9億元
人民幣
,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今年1至11月吸引外資規模雖出現同比下降,但仍是歷史高位。

  第五,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引資減少。隨著國內發展階段變化,勞動力成本上升,低成本優勢弱化,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比較優勢變化發生梯度轉移,這是經濟因素決定的,也是正常的。近年來,韓國三星電子陸續關閉在華手機、電腦、電視工廠,將產能轉向越南、印度等國,不過同時加快晶片、OLED顯示屏、新能源電池等高技術產業在華布局,高技術產業佔其在華總投資比重由50%提高到80%。

  第六,隨著中國本土企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近些年,家用電器、通訊設備、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都有國外公司迫於競爭壓力退出中國市場的案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公司出於風險考量,投資決策可能會很慎重。(ew)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