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中國製造2025”給新能源汽車定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6 08:10


文/沈承鵬

5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該規劃由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經一年半論證、國家有關部委再花一年多時間擬定。規劃提出要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強國的宏偉目標。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藍圖,是其后二十年行動的腳本。其中提出的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關鍵詞,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指明了方向。

雖然《中國製造2025》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車的部分只有一段,不足150個字,但含金量卻很高。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明確肯定了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國家政策。

第二個層次“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出了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必須要掌握三大領域核心技術的新要求,比我們以前常的掌握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明顯提高了檔次。

第三個層次“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業化能力”,則切中了我國汽車業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弱、不重視工程化、業化的軟肋,希望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

第四個層次“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提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要獨立發展,形成完整科研、生體系的要求,這可能預示傳統汽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第五個層次“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確定的是自主品牌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有如此豐富重要的內涵,將《中國製造2025》解讀為我國未來十年乃至三十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綱領並不過分。

事實上,這一規劃是我國鼓勵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延續。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劃和目標。《中國製造2025》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延長了5年,而且我們可以透過它約略看到204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的樣貌。

作為一部統籌全國製造業發展的綱領性檔案,《中國製造2025》雖然不可能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遠景詳細描述出來,但其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無疑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確定了方向、路線和目標。

首先,《中國製造2025》的發布,為目前業界還在爭論不休的“新能源汽車是不是我國汽車發展方向”的問題打上一個句號,給那些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告訴他們:“你們走的路沒有錯”。同時給那些還在觀望、猶豫的企業加一鞭,督促他們抓緊時間上路。

在業內看來,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我國汽車業發展的未來之車,是汽車技術新的爆發點,是汽車市場新的增長點,是汽車業新的起點。認清楚這一點,對汽車企業十分重要,認清楚的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隨時代大潮前行、獲益,認不清這一點的就可能被歷史淘汰。

其次,如果加以比較的話,我們會發現,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5月8日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與2012年6月28日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有一處明顯的不同。

《中國製造2025》的表述是: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表述是:本規劃所指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前者與后者的變化是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從原來定義的新能源汽車三大品系列中刪除了。這表明,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更加明確,發展方向更加具體,那就是繼續支持,或者是只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插電式”已經不在其中了。

《中國製造2025》中的這一變化應該特別引起有關企業的關注,及時調整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和品構成。因為隨技術路線的調整,國家的財政補貼政策、稅費減免政策和其他支持政策都可能發生變化。當然,這種變化不會立即發生,是否真的將“插電式”從新能源汽車名單中除名,還有待於《中國製造2025》配套實施細則發布時予以確認,但早做准備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

第三,在《中國製造2025》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智能製造等都佔有很大篇幅。在這其中,作為智能製造的品和信息化承載平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必然佔有一個重要位置。

今年以來,互聯網+概念在我國業界被反復深入探討和研究。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更是提出了互聯網與電動汽車與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融合的新理念。在業內看來,電動汽車是一個平台,承載智能製造、互聯網、信息化一同前行。同時,它還要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相結合,共同發展。

“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等行業生設備的智能化改造……統籌佈局和推動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機械……等品研發和業化。”《中國製造2025》這一段描述,給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一個很準確的定位,同時也為其未來發展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

(作者為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信息部主任)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