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日本再啟「機器人研究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1 08:07


日本再啟「機器人研究時代」(葉柏毅報導)(6分31秒)

日本產官學界,為了推動機器人研發工作,在今年五月十五號,宣佈成立「機器人革命倡議協定會」,要以跨行業的形式,攜手合作,聚集日本的尖端技術,號稱要開發「機器人的全新系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鼓勵說,目前歐美正全力開發機器人,日本如果袖手旁觀,很可能只會成為歐美的承包商。因此,日本必須要透過發起「機器人革命」,讓世界變得更新穎。


其實日本一直都熱衷研發機器人。日本過去對機器人的研發,可分成兩大部份,一種是「家務型機器人」,另一種則是「救災型機器人」。先談所謂的「家務機器人」。日本由於高齡化及少子化影響,對「家務機器人」的需求,日益殷切。然而,一方面,過去網路科技並不發達,要靠機器人本身去偵測無遠弗屆的狀況,並不容易;另一方面,研發的價格也極為高昂,不是一般公司能負擔得起的。日本就有兩個知名的家務機器人案例,一個是三菱重工已經叫停的「Wakumaru」,另一個則是本田技研還在研發的「ASIMO」。

三菱重工的「Wakumaru」,最初是2005年6月,在日本愛知萬國博覽會當中首先亮相的。起初,三菱重工希望「Wakumaru」能做為家務幫手。因此,他們為「Wakumaru」訂出三個主要目標:一是動作要靈活,二是要能與人類順暢溝通,三是可兼做家庭保全。但這也面臨到三個技術瓶頸:一、在2005到06年那時,語音辨識系統仍不成熟,因此用戶在與「Wakumaru」溝通時,經常雞同鴨講、充滿挫折。用戶在多次溝通未果後,通常就再也懶得跟「Wakumaru」多講些什麼了。此外,「Wakumaru」體型龐大,就算要幫忙做家事,移動不但相當困難,也不適合容積狹小的日式住宅。最後,也是最傷腦筋的,就是充電問題。機器人要待命,需要龐大的電量,這不但會大幅增加家庭電費,而且要時時充電,也很讓用戶困擾。雖然,「Wakumaru」在展示時,讓不少人眼睛為之一亮,但等真刀真槍上市時,三菱重工才感受到現實的殘酷。那個時候,一台「Wakumaru」要價台幣五十萬,因此三菱重工決定,先把限定東京都32區認購,目標銷量一百台。然而,最後真正成單的,竟然只有十幾台,重擊三菱重工。在無法有效突破種種障礙的情況下,「Wakumaru」計畫,只有在2007年匆匆叫停。

但「本田技術研究所」的「ASIMO」,卻沒有停下研發腳步。他們從西元兩千年開始,經過十年的研發,2011年版的「ASIMO」,全身可動關節,已經從23處,大幅增加為57處,重量則是從54公斤,減少到48公斤,跑步速度由每小時6公里,提高到每小時9公里。而在溝通上,「ASIMO」比「Wakumaru」更為細緻,已經可以同時與多人對話。在日常移動方面,「ASIMO」也能做到預測對方的行進方向及速度,自行設定替代路線,避免與對方相撞。此外,「ASIMO」的平衡感更好,不但可以步行、奔跑、向後退,也可以在些微不平的地面上行走。至於手部,手指的動作更為纖細,已經可以做到轉開水瓶、握住紙杯,甚至是倒水等動作。不過,就算已經做到這樣了,但若要「ASIMO」像動漫中人形機器人的靈活,還有超長一大段路要走。

而與家務機器人不同的,則是所謂的「災害應對機器人」,這類機器人較為一般人所熟知的,就是並沒有人體形象,通常就是一雙手臂、一雙腳,或是一對輪子。「災害應對機器人」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受到日本社會高度重視,認為研發刻不容緩。日本千葉工業大學「未來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是研發「災害應對機器人」的重鎮。事實上,福島核災之後,就是由千葉工業大學開發的機器人,最先進入福島核一廠;不過,首先進入核子反應爐區域的,則是由美國生產的機器人。由此也可看出,美日對機器人科技的競爭,相當激烈。據「日本網」引述日本千葉工業大學「未來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清水正晴的話報導,日本從311大地震之後,在機器人研究領域中,必須要正視的一件事情是:日本的機器人研究,還處在「技術研發」,甚至只有「娛樂水準」的階段;想用日本目前的機器人技術去救災,幾乎不可能。清水指出,日本長期以來,一直很迷戀於開發人形機器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動漫的影響;但由於311大地震,與美國積極開發「災害應對機器人」的刺激,千葉工業大學也開始急起直追,研發機器人「櫻壹號」及「櫻貳號」,兩種專門因應核電廠事故所設計的救災機器人。櫻壹號可以在相當狹小的環境中作業,櫻貳號則可以加裝長達兩公尺左右的機械手臂,並在前端配備攝影機,能夠伸到機器人本體無法進入的狹小空間觀察。

清水正晴也說,近年來,美國認識到了日本在「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水準,希望能吸收日本的機器人研究成果,共同將機器人研究,推升到更高的領域。清水正晴認為,如果美日兩國聯手,那麼對機器人技術的開發,將會有「飛躍性的發展」。例如,最近很受家庭主婦青睞的「掃地機器人」,就是由當初美軍的「掃雷機器人」技術延伸出來的。因此,機器人技術確實有可能提升現代人的生活水準。清水正晴指出,如果能夠結合美日兩國的科技,未來機器人的發展領域,他相信,絕對還是大有可為的。

(圖:救災機器人『櫻壹號』,取自網路)

文章標籤


Empty